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農村

鎖定
生態農村是指科學運用生態學與生態經濟學原理在農村實施,從而達到生態發展的一個農村建設系統,通過生態系統結合農村生態文化建設與生態產業的發展,讓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同步達成!
中文名
生態農村
外文名
Ecological countryside
所屬學科
生態學

目錄

生態農村概念

生態農村是指運用生態學與生態經濟學原理,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農村生態系統結構調整與功能整合,農村生態文化建設與生態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村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與農村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
生態農村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理念展示,保證經濟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這同樣是在為子孫後代謀福利。

生態農村發展思路

1、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與社會的關係,是現代人類社會的兩種基本關係,而人、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從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兩個層面來理解生態與經濟的和諧發展,“和諧”應是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的必然結果,是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和諧社會也是一種有層次的和諧,其核心層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即人與人的和睦相處,平等相待,協調地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之中;其保證層就是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協調發展,與和諧社會的要求相配套,基礎層是必須有一個穩定和平衡的生態環境。和諧社會必須在一個適宜的生態環境中才能保持發展,沒有平衡的生態環境,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能生存和發展,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會變成空中樓閣,無存在基礎。因而,生態和諧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沒有生態和諧的社會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
2、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立足點在於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要用和諧的眼光、和諧的態度、和諧的思路和對和諧的追求來發展生態經濟,走人與自然和諧之路,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自然利用效率;就要加快改變環境與經濟發展相對立的傳統經濟學觀念,樹立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環境與發展兩者應是協調統一的整體的生態經濟學新觀念,深刻領會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在發展中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矛盾對立統一體;充分強調生態保護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能發展生產力。
3、在我國當前條件下,大力倡導發展生態經濟確實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首先,這是因為我國正處於高速增長的時期,要特別注意發展道路再也不能重蹈“覆轍”。這方面我們過去是有深刻教訓的。我們也要避免重蹈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有增長無發展的消極發展模式。實踐證明這種傳統的模式是難以為繼甚至是危險的。我們應當自覺地走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道路。其次,經濟增長是有代價的。我們以什麼樣的經濟增長模式來選擇低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這種低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就是生態經濟方式。否則,即使有了高的經濟增長,如果以破壞和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這種增長的代價也是極其高昂的。第三,我國的發展要發揮後發優勢,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認識和發揮生態經濟的裂變效應。它會帶來工業的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即清潔生產;它會帶來農業的新的生產方式,即生態農業;它還會帶來服務業的新的增長方式。
4、發展生態經濟,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要把發展生態經濟作為21世紀的一項重大發展戰略,明確發展目標,確立“立足生態,着眼經濟、全面建設、綜合開發”的發展思路,實現資源開發與資源培植相結合,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創立生態經濟的發展模式。要根據我國的國情,發展生態林業、發展水電等清潔能源、發展生態農業、發展有機食品工業、發展生態建築及材料產業、發展生態旅遊業和環境保護產業等。這些產業的發展不僅將有力地推動我國生態經濟的發展,提升我國經濟競爭力,而且還有利於擴大就業,而充分就業又是人口、經濟、生態相協調平衡的重要內容,是生態經濟的本質要求。我們要在儘量少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高標準、高起點、大力度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綠色通道,發展生態交通,為生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和依託,使生態經濟與基礎設施相互促進。要以發展生態經濟為契機,對經濟結構進行大力度調整。要利用發展生態經濟進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資,擴大開放,同時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生態經濟發展。
5、生態經濟不同於以往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從理論到實踐都是新生事物。這種發展源於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也源於羣眾智慧的創造發揮。所以,發展生態經濟的關鍵在於創新,在於發展過程、發展機制和發展環境的優化,在於人的素質的不斷提高、科技創新的高效轉化、企業和基地的帶動輻射、服務網絡的全面覆蓋。這是我國在推進生態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着力抓好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