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礦業

鎖定
從某種程度上説,生態礦業是面向行動的應用哲學,它是企業積極參與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謀劃和實踐,是企業為自身建規立法。它是企業對現有經濟發展模式反躬自省的結果,應當成為礦業企業建設生態文明的行動指南,融入制度設置和政策制定之中,使其成為“手段之手段”。生態礦業就是在深刻反思工業化沉痛教訓的基礎上,人們認識和探索到的一種可持續發展路徑。
中文名
生態礦業
外文名
Ecological mining
性    質
面向行動的應用哲學

生態礦業簡介

生態礦業(Ecological mining)是以生態經濟學為依據所建立的,以節約資源、清潔生產和廢棄物多層次循環利用為特徵,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為最終目標的現代礦業發展模式。 生態礦業立足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率,與傳統礦業相比,更有利於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資源保護協調發展。 [1] 

生態礦業採礦業

採礦業是從地下開採有經濟價值的礦物或其他物質的活動,開採的部位都是礦物比較集中的礦牀,採礦業開採的物質包括礬土、鑽石、稀有金屬、石灰石、岩鹽、等,幾乎任何不能由農業生產的原始物質都是由礦物提供的,從廣義來説,石油天然氣、甚至地下的開採都能算做採礦業範疇。

生態礦業採礦的步驟

  1. 探礦,尋找可能存在的礦牀;
  2. 勘探,確定礦牀的藴涵量和範圍;
  3. 定量估算礦物的品質和埋藏範圍;
  4. 進行可行性研究,決定是否有開採價值;
  5. 對礦山建設進行經濟規劃;
  6. 開發,建設礦山,開採礦物;
  7. 精選礦物;
  8. 恢復由於開採造成的土地破壞。

生態礦業採礦技術

基本分為兩種形式
  • 地表採礦
    • 採石場
    • 普通露天開採
    • 砂礦開採
    • 削去山頭開採
  • 地下采礦
    • 淺礦牀開採
    • 斜井採礦
    • 直井採礦
    • 硬巖採礦
    • 鑽井採礦 [1] 

生態礦業生態學

生態學(德語:Ökologie),是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於1866年定義的一個概念:生態學是研究生物體與其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德語Ökologie(最初:Oecologie)是由希臘語詞彙Οικοθ(家)和Λογοθ(學科)組成的,意思是“研究居住在同一自然環境中的動物(Lebewesen)的學科”,目前已經發展為“研究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環境包括生物環境和非生物環境,生物環境是指生物物種之間和物種內部各個體之間的關係,非生物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土壤岩石空氣温度濕度等。
在1935年英國的Tansley提出了生態系統的概念之後,美國的年輕學者Lindeman在對Mondota湖生態系統詳細考察之後提出了生態金字塔能量轉換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就是同一條食物鏈上各營養級之間能量的轉化效率平均大約為百分之十左右。由此,生態學成為一門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的比較完整和獨立的學科。近年來,生態學已經創立了自己獨立研究的理論主體,即從生物個體與環境直接影響的小環境到生態系統不同層級的有機體與環境關係的理論。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概念方法的引入,促進了生態學理論的發展。如今,由於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緊密相關而產生了多個生態學的研究熱點,如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等。
生態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微觀方面向分子生物學方向發展,生態學是向研究宏觀方向發展的分支,是以生物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直到整個生物圈作為它的研究對象。生態學也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需要利用地質學地理學氣象學土壤學化學物理學等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知識,是將生物羣落和其生活的環境作為一個互相之間不斷地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整體來進行研究。 [1] 
參考資料
  • 1.    Begon, M.; Townsend, C. R., Harper, J. L. Ecology: From individuals to ecosystems. (4th ed.). Blackwell. 2006. ISBN 14051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