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產業鏈

鎖定
生態產業鏈是指依據生態學的原理,以恢復和擴大自然資源存量為宗旨,為提高資源基本生產率和根據社會需要為主體,對2種以上產業的鏈接所進行的設計(或改造)並開創為一種新型的產業系統的系統創新活動。 [1] 
中文名
生態產業鏈
外文名
ecological industrial chain
依    據
生態學的原理
宗    旨
恢復和擴大自然資源存量
目    的
提高資源基本生產率

目錄

生態產業鏈概述

生態產業鏈概念的4個要素
(1)增大自然資源存量
使自然資源存量增大,是生態產業鏈設計與開發活動的宗旨,即所設計與開發的生態產業鏈的最高目標是在求得經濟發展的同時,推動生態系統的恢復和良性循環。使生態圈產生出更豐富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和擴大自然生產力的水平與能力.
(2)提高資源生產率
生態產業鏈系統是為提高生產率而設計的,但這一生產率要用“資源基本生產率”的概念來評價,即從資源的原始投入對生態圈的作用算起,到產品退出使用、回到生態圈為止,全面和全過程地測度其生產率由於在生產轉換過程中,人力資源的勞動生產率問題已得到廣泛的注意,因此,它更側重於通過產業鏈的鏈接與轉換過程的設計、開發和實施,使生態資源在原始投入和最終消費方面提高效率,進而從可持續發展的層面上,全面持久地提高生產率.
(3)社會性長期需要
生態產業鏈應該具備社會性,即它建立的是依社會長期需要為主體的商業秩序與環境,它在生產、交換、流通和消費過程中所建立的秩序既要使商家及產業鏈上各方獲取利潤,而且要與自然生態系統保持着長期的友善與協調.
(4)系統創新活動
生態產業鏈是一項系統創新工程,它要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以生態經濟為約束,通過探討各產業之間”鏈”的鏈接結構、運行模式、管理控制和制度創新等,找到產業鏈上生態經濟形成的產業化機理和運行規律,並以此調整鏈上諸產業的“序”與“流”,建立其“產業鏈層面”的生態經濟系統;再以該系統為牽動,在相關產業內部,調整其“流”與“序”,形成“產業層面”的生態經濟系統;最終,生態產業鏈應該是這兩個層面上系統的交集,它要通過鏈的設計、開發與實施,將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有機地融為一體,開創一種新型的產業系統。

生態產業鏈原理

生態學的“關鍵種”理論、食物鏈及食物網理論、生態位理論、生物多樣性理論和生態系統耐受性理論在生態產業鏈建設中具有綜合指導作用,為發展生態產業提供了理論依據。運用這些理論指導構築企業共生體、構築生產產業鏈、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和工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合理規劃生態工業園,使建立的生態工業網絡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簡單模仿,而是集物質流、能流、信息流等的高效生態系統,這是生態工業發展的最終目標。 [2] 
1.關鍵種理論
關鍵種理論應用於生態產業鏈,就是指導設計人員選定“關鍵種企業”為生態工業園的主要種羣、核心企業,構築企業共生體。“關鍵種企業”是這樣一些企業,在企業羣落中,它們使用和傳輸的物質最多、能量流動的規模最為龐大,帶動和牽制着其他企業、行業的發展,居於中心地位,對構築企業共生體、對生態工業園的穩定起着關鍵的、重要的作用。這些“關鍵種企業”“廢物多”,能量多,橫向鏈長,縱向聯結着第二、第三產業,帶動和牽制着其企業、行業的發展,是園區內的鏈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企業可以反映所在生態工業園的特徵。因此選定“關鍵種企業”構築企業共生體,是建設和發展生態產業鏈的關鍵。
2.食物鏈(網)理論
食物鏈及食物網理論指導人們模仿天然生態系統、按照自然規律來規劃工業系統。從生態系統的角度看,工業羣落中的企業存在着上下游關係,它們互依存、相互作用,根據它們的作用和位置不同將其分為生產者企業、消費者企業和分解者企業,一個企業產生的廢物(或副產品)作為下一個企業的“物”(原料),形成企業“羣落”(工業鏈),從而可形成類似自然生態系統食物的生態產業鏈。也就是説,生態產業鏈是指某一區域範圍內的企業模仿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以資源(原料、副產品、信息、資金、人才等)為紐帶形成的具有產業銜接關係的工廠或企業聯盟,實現資源、能源區域範圍內的循環流動。
在規劃生態產業鏈時,依據食物鏈(網)理論通過對區域內現存企業物質流、能量流、水流、“廢物”流以及信息流進行重新集成,依據物質、能量、信息流動的規律和各成員之間在類別、規模、方位上是否相匹配,在各企業門之間構築生態產業鏈,橫向進行產品供應、副產品交換,縱向連接第二、第三產業,形成工業“食物網”,實現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完善資源利用和物質循環,建立生態工業系統。同時還可引入高新技術、新產品,延伸各條產業鏈,做大做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最終可提升整個生態工業園的競爭實力。
3.生態位理論
生態工業園區的生態位是指其可被利用的自然因素(氣候、資源、能源、形等)和社會因素(勞動條件、生活條件、技術條件、社會關係等)在區域競爭和全球競爭中的地位。生態工業園的生態位確定後就意味着建立了園區與園區、園區與區域、園區與自然界相互之間的地域生態位勢、空間生態位勢、功能生態位勢,形成了生態工業園的比較優勢。這樣的生態工業園有利於構築生態產業鏈,有利於系統的穩定,有利於吸納、駐留可贏利的企業,並使這些企業在全球、國家或地區等同層面擴大潛在的或已有的市場份額,避免由於園區定位雷同而造成的惡性競爭。生態位理論對提高生態工業園及園區內企業的對外競爭能力具有指導作用,明確生態工業園的生態位,有利於生態工業園區健康發展和具有其特色。
生態工業園的多樣性也有利於工業系統的穩定。生態工業園的多樣性就是指:①生態工業園類型的多樣性;②園區內成員的多樣性;③產品種類、產品結構的多樣性;④園區企業物流、信息多渠道輸入和輸出;⑤園區內管理政策的多樣性;⑥園區景觀的多樣性等。
5.生態系統耐受性理論
生態工業園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形式,可達到對環境的影響最小,保證其活動不超過環境容量範圍。但生態工業園區通過不斷獲取資源、生產產品實現發展,因此,在規劃生態工業園時,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要合理,園區內企業的數量和規模要合理,要充分考慮物質、能量流動的數量、質量和方向,在保證各條產業鏈有足夠的資源的情況下,不超過資源可利用的閾值。在分析生態系統生態閾值的基礎上,對生態產業鏈進行合理規劃,使產業鏈的發展與其所處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結構相適應,以符合生態系統耐性定律。

生態產業鏈方法

1.主導產業鏈優選 [3] 
因地制宜,優選出突出地方產業優勢或反映出園區產業建設主題的主導產業鏈。根據關鍵種原理,優選出“關鍵種企業”,“關鍵種企業”就是能源、資源和水消耗較大,廢物和副產品排放量大,對環境影響較大且帶動和牽制着其他企業、行業發展的重點企業。優選出“關鍵種”企業後,分析其工業代謝補鏈,對其進行生態產業鏈的設計。 [3] 
2.引入補鏈企業 [3] 
分析以“關鍵種企業”為核心的主導產業鏈,以其副產品和廢物為突出點,有針對性地引入補鏈企業或工廠,把主導產業鏈產生的副產品和廢物作為補鏈企業的原材料,延伸主導產業鏈,構建生態產業鏈。引入的補鏈企業作為生態產業鏈的一個重要節點,其生產規模應匹配產業對接的企業,並建立長期合作伙伴,同時補鏈企業在滿足其對接企業的前提下,應建立原材料多方供應渠道,滿足生產,從而穩定生態產業鏈。通過發展關鍵補鏈項目和創建資源回收型企業來豐富工業系統的多樣性,增強工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提高區域產業整體競爭能力與實力。 [3] 
3.橫向共生、縱向耦合 [3] 
依據生態系統中的結構原理,注重工業園區分解者和再生者的地位,在規劃設計中體現如下幾點:鼓勵各企業從產品、企業合作、區域協調等多層次上進行物質、信息、能量的交換。生態產業鏈設計要本着促進企業內部或企業間成橫向共生、縱向耦合的原則,利用不同企業之問的共生與耦合以及與自然態系統之間的協調來實現資源的共享,物質、能量的多級利用以及整個園區高效產出與可持續發展。只有如此才能達到包括自然生態系統、工業生態統、人工生態系統在內的區域生態系統整體的優化和區域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最大化。 [3] 

生態產業鏈模式

依據生態工業區的主導產業鏈的行業性特徵,可分為產業鏈主導型和產業共生型兩種。 [3] 
產業鏈主導型的模式
產業鏈主導型是指: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鏈行業特徵明顯。主導企業能夠根據行業產業鏈中物質、能量、廢水、信息等的交換模式,採取縱向一體化策略,通過在不同工藝間建立將各種廢棄和排放作為投入的產業鏈,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零污零排”,而且延長了產業鏈的長度,實現了多環節的價值增值。但這種產業共生鏈也要注意產業的橫向聯合,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副產品或廢棄物的資源化。例如廣西貴港國家生態工業(糖業)示範園區、沱牌酒業和上海化學工業區等,都是這種類型的典型實例。
產業共生型的模式
產業共生型是產業園區由存在廢棄物交換的不同行業的產業鏈組合而成。對現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改造的生態工業區,多數都屬於這種類型。
對於產業同質的園區,由於產業分佈單一,各企業往往都具有相同的副產品和廢棄物。為了達到規模經濟效益,可以通過綠色招商的形式,在園區中引入能夠利用這些副產品和廢棄物作為投入品的企業。但有些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所佔比例很高,如入園企業主要在電子信息、生物製藥等行業,其環境標準一般都要高於平均水平,有些甚至遠遠超過地區環境標準,而且這類企業由於其生產過程中本身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廢棄較少,排放對環境影響不大,因此可以將其生產視為清潔生產。如果多數高新技術企業都實行了清潔生產,則這類園區就應將推行循環經濟的重點放在資源共享和提高服務水平上面。如能源和水的集中供應、信息的集成共享,以及在園區中加強環境的淨化和提供優良的社區服務等。
建設重點:根據園區規模,一是縱向延伸主導產業鏈,通過物質替代、源頭削減、工藝過程改進、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措施,核心主導產業在資源使用、生產工藝、流程設計、產品設計等方面形成明顯優勢,將主導產業鏈做長、做強;二是橫向拓展寄生企業的廢物利用鏈,圍繞主導產業建立起廢棄物或副產品的交換關係和能量、廢水的梯次循環利用。

生態產業鏈構成

生態產業鏈構成應該滿足的幾個基本要求:
第一,生態產業鏈設計與開發活動的宗旨是增大自然資源存量,把推動生態系統的恢復和良性循環提高和擴大自然生產力的水平與能力作為構造產業鏈的動力。
第二,生態產業鏈的設計充分考慮了資源的合理利用,使得產業鏈上某一產業的產出成為另一產業的供給。這樣既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又通過在牛產、交換、流通和消費過程中所建立的秩序使產業鏈上各環節都能獲取利潤,符合市場規律而具有持續性。
第三,生態產業鏈是一項系統創新工程,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以生態經濟為約束,通過探討各產業之間“鏈”的鏈接結構、運行模式、管理控制和制度創新等,找到產業鏈上生態經濟形成的產業化機理和運行規律。
生態產業鏈又可細分為生態農業產業鏈、生態工業產業鏈、生態旅遊產業鏈等多種形式。

生態產業鏈區別

生態產業鏈有別於傳統產業鏈,傳統產業鏈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為基礎,是一種粗放型的產業內與產業間的對接。而生態產業鏈則着眼於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和諧,着眼於如何通過對有限資源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以“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為原則,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投入量,強調多次利用以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限度,把廢棄物中的物質和能量再納人生態經濟系統。生態產業鏈是“循環經濟”理論在生產過程中的具體體現,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是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進行產業結構優化的實現路徑。
在各區域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優化中,生態產業鏈的延伸是構建生態產業模式的基本要素,在構建中要儘可能把環境保護與治理納入思考,逐步對傳統產業鏈進行改造,以建立新的生態產業體系,探索既體現生態效益又體現經濟效益的產業結構優化發展之路。
參考資料
  • 1.    .尹琦 肖正揚.生態產業鏈的概念與應用.環境科學,2002年11月
  • 2.    .絡世明主編.生態農業的模式與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05.
  • 3.    .孔令丞,謝家平著.循環經濟推進戰略研究.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