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鎖定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組建於200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下轄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為國家生態環境戰略、規劃與政策研究和制定領域的核心智庫。 [1] 
規劃院主要職責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國家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美麗中國等戰略研究,承擔國家中長期生態環境規劃、重點流域和區域規劃、重點領域環境規劃等編制與實施評估技術支持;開展環境政策相關理論與技術方法研究,承擔環境保護税費、生態補償、排污交易、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審計、環境公共財政等環境政策實踐與應用研究;承擔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項目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和績效評估等工作;承擔國家重大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建設標準、技術政策、工程規範等研究制定及跟蹤評估;承擔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研發、示範建設、調查與技術諮詢;承擔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污染損害鑑定、環境經濟核算與評估等研究及技術支持。 [1] 
根據2024年2月規劃院官網數據,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有職工343人;下設10個業務部門及24個科研平台(實驗室)。 [1] 
中文名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外文名
Chinese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成立時間
2001年
機構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區實興大街15號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歷史沿革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會議活動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會議活動(8張)
1987年,人事部發文批准設立中國環境規劃院。 [1] 
2001年11月19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覆同意組建中國環境規劃院。 [2]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不再保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規劃院相應轉隸,並更名為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 [4]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生態環境部,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規劃院相應轉隸,並更名為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5-6]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科研條件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人員編制

根據2024年2月規劃院官網數據,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有職工343人,其中院士1人,正高級職稱人員42名,副高級職稱人員101名,高級職稱人員佔全院職工42%,碩博士人員佔89%,4名同志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名同志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名同志獲第七批國家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稱號,1個團隊獲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3名同志獲“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10名同志獲“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青年拔尖人才”,1名同志獲“中國智庫創新人才獎”,3名同志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 [1]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專職) [10]  [28]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不全):王金南 [26]  、萬軍 [25]  、吳舜澤 [27]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不全):王金南 [26]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科研部門

根據2024年2月規劃院官網數據,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下設10個業務部門及24個科研平台(實驗室)。 [1] 
國家級科研平台:生態產品與自然資本聯合實驗室、污染場地安全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與恢復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
院級科研平台:土壤保護與景觀設計中心、碳達峯碳中和研究中心、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研究中心、美麗中國研究中心、重金屬污染防治研究中心、農村環境保護中心、空氣質量模擬與系統分析中心、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黃河生態文明研究中心、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排放交易與減排研究中心、新污染物與環境健康研究中心、生態環境區劃中心、EOD創新中心、環境保護税研究中心、環境保護投資績效管理中心、生態環境與經濟核算中心、生物多樣性與自然保護地研究中心、無廢社會創新中心、企業綠色治理研究中心
業務部門:戰略規劃研究所、生態環境管理與政策研究所、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研究所、生態環境投資與產業綜合研究所、形勢分析與規劃評估中心、生態環境風險損害鑑定評估研究中心、生態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技術中心、生態環境工程諮詢中心 [3]  [8-9]  [12-13]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科研成就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科研成果

根據2024年2月規劃院官網數據,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先後完成70多項國家級重點規劃、110多項流域和區域級環保規劃和100餘項國家環境政策研究,承擔200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課題)和140多項國際合作項目,報送重要環境決策參考和專報400餘份,出版專著400餘部,發表各類科研論文2700餘篇,獲得國家與省部級科技獎80餘項。 [1] 
時間
項目
榮譽
2011年
我國二氧化硫減排理論與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6年
國家環境分區-排放總量-環境質量綜合管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3年
“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精細化管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
2023年
國家藍天保衞戰(PM2.5)關鍵管控技術與應用研究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
2023年
多層嵌套的環境風險精準評估與防控關鍵技術及應用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
2023年
中國環保產業政策設計與模式創新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
2023年
面源污染物入水過程精準評估與靶向防控技術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
2023年
排污許可制度構建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
2023年
綠色貿易政策工具與技術應用研究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
2023年
電子電鍍廢水絡合態重金屬與氮磷電化學定向轉化與回收技術及應用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
2023年
長江流域水質改善的“過程-空間-精準”管控關鍵技術及應用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
2023年
固體廢物國際環境公約履約技術路徑研究及應用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
2023年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應用
自然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
2023年
地下水污染精準識別與系統防治關鍵技術及應用
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3年
中原城市羣大氣複合污染防控技術體系與應用
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3年
黃河上游重點流域水環境分區管控與精準治污決策關鍵技術及應用示範
青海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考資料 [16-24]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學術期刊

中國環境管理》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主管,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辦,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協辦的雙月刊,面向環境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中國國內外從事環境研究的個人和團體,打造環境管理領域的研究型學術期刊,被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學術期刊評價數據庫收錄。 [7]  [15] 
環境保護科學》是由瀋陽市生態環境局主管,瀋陽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主辦,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危險廢物處置工程技術(瀋陽)中心協辦的刊物,闢有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置與處理、環境管理、環境與生態、監測與分析、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噪聲、清潔生產等10多個欄目,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等檢索系統收錄。 [14]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文化傳統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形象標識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標識為英文縮寫“CAEP”及圓形圖案的組合。 [1]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精神文化

宗旨:提供優質的生態環境決策服務
發展理念:求實、創新、引領、和諧 [2]  [11]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院長
陸軍
副院長
何軍、萬軍、嚴剛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馮燕
參考資料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