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建築

(2019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生態建築》是2019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生態建築
作    者
冉茂宇
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9年8月1日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68025539

生態建築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按編寫順序可分為6個部分。第1部分是生態建築基本知識和原理,包括第1章“生態學基礎”和第2章“生態建築概論”。第2部分是生態建築選址、規劃和場地設計,包括第3章“生態選址與規劃”和第4章“可持續場地設計”。第3部分是生態建築設計,包括第5章“氣候適應性設計”、第6章“建築的仿生設計”和第7章“生態景觀設計與規劃”。第4部分是生態建築技術,包括第8章“節能與能源有效利用技術”和第9章“節地、節水與材料循環利用”。第5部分是生態建築實踐案例介紹,包括第10 章“生態建築實踐”。第6部分是附錄“氣候分析工具與方法”。
本書既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建築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等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的設計與技術人員參考。

生態建築圖書目錄

第1章生態學基礎(1)
1.1生態學的產生與發展(1)
1.2自然生態系統(3)
1.3人工生態系統與生態足跡(8)
1.4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冗餘(10)
1.5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11)
1.6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13)
第2章生態建築概論(16)
2.1建築與地球生態環境(16)
2.2生態建築學研究的對象與目的(20)
2.3生態建築學研究內容與方法(22)
2.4生態建築的概念及其內涵(24)
2.5生態建築與綠色、可持續建築之關係(26)
2.6生態建築觀(28)
2.7生態建築設計(34)
2.8建築生態系統及建築物子系統構成(39)
第3章生態選址與規劃(42)
3.1生態選址及中國“風水”(42)
3.2自然條件對選址的影響(46)
3.3社會環境對選址的影響(52)
3.4生態規劃的概念及特點(54)
3.5生態選址與規劃方法(55)
第4章可持續場地設計(61)
4.1場地設計概述(61)
4.2場地調查與分析評價(64)
4.3場地的整體佈局(69)
4.4場地的建築佈置(74)
4.5交通系統與室外用地(78)
4.6場地的熱環境與綠化(81)
4.7可持續場地設計策略(84)
第5章氣候適應性設計(86)
5.1建築氣候及其分類(86)
5.2建築與氣候的關係(90)
5.3建築羣體氣候適應性設計(92)
5.4建築單體氣候適應性設計(110)
第6章建築的仿生設計(143)
6.1建築仿生設計的產生與分類(143)
6.2建築仿生設計原則和方法(144)
6.3建築造型仿生設計(145)
6.4功能仿生設計(150)
6.5結構仿生設計(156)
6.6能源利用和材料仿生設計(162)
第7章生態景觀設計與規劃(168)
7.1景觀的概念與含義(168)
7.2生態景觀設計(168)
7.3生態景觀規劃(174)
第8章節能與能源有效利用技術(181)
8.1建築能耗與建築節能(181)
8.2外窗節能技術(185)
8.3外牆節能技術(195)
8.4屋面節能技術(206)
8.5天然採光節能技術(212)
8.6人工照明節能技術(219)
8.7主動式太陽能利用系統(223)
8.8地熱能利用系統(231)
8.9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234)
第9章節地、節水與材料循環利用(237)
9.1建築的節地技術(237)
9.2水資源有效利用技術(242)
9.3建築中材料的循環利用(250)
第10章生態建築實踐(257)
10.1生態建築技術分層及其演進(257)
10.2低技術生態建築實踐(258)
10.3中技術生態建築實踐(268)
10.4高技術生態建築實踐(286)
附錄氣候分析工具與方法(309)
附錄A棒影圖與太陽軌跡圖(309)
附錄B人體熱舒適與生物氣候圖(312)
附錄C基於生物氣候圖的氣候適應性策略分析(314)
附錄D基於平衡點温度確定日照/遮陽的時段和日期(315)
附錄E基於陽光與風的生態選址分析(318)
附錄F採光係數的確定方法(322)
附錄G不同高度風速的確定(324)
附錄H建築物得失熱量的估算(324)
附錄I風壓、熱壓、混合通風冷卻能力的估算(331)
圖表索引目錄(334)
參考文獻(347)

生態建築作者簡介

冉茂宇,博士,重慶(建築)大學建築技術科學專業博士畢業,華僑大學建築學院實驗室主任,華僑大學建築學院工會副主席,我社資深作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