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化處理

鎖定
生態化處理是指有效地利用生物鏈來處理自然界的污染物或者污染源,既達到生態平衡作用,又達到淨化環保作用,比如污水生態化處理、垃圾生態化處理技術等。
中文名
生態化處理
處理方式
利用生物鏈處理自然界的污染物源

生態化處理基本概念

生態化處理過程示意圖 生態化處理過程示意圖
通過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鏈,實現污染源在不同物種之間的吸附、截留、存貯、轉化等功能,來處理自然界的污染物或者污染源,既達到生態平衡,又達到淨化環保作用,比如污水生態化處理、垃圾生態化處理技術等。

生態化處理處理對象

生態化處理一般是針對垃圾等固體污染物、生活污水等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對象,還有城市雨水、污水、景觀水體等,但目前還無法比較有效的應用於處理土壤農藥殘留、化學物品污染等。
處理模式
一般生態化處理模式跟國家垃圾處理政策掛鈎,現有城市、農村生活垃圾有一般採用混合排放、混合回收、統一焚燒填埋;
有比較健康的模式是通過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以及有機物質堆肥、育土、種植、養殖等,實現生態循環和農畜產業增值;
而生活污水等一般採用去磷去氮處理後排放進自然水體,或者利用自然淨化功能,通過人工濕地、種植高吸附主要污染因子的水生植物、投入高效污水分解專用微生物、利用天然池塘等措施進行有害物質分離,達到潔淨水體的目的。

生態化處理處理技術

生態化處理的整個流程要保障沒有新的污染物出現、淨化使用的植被易於重複利用、淨化成效良好等,最終實現回收再利用,要實現在“收集、淨化、存儲、回用”四個環節的生態化目標,在處理方式上要做到“防治結合”。
污水處理技術,主要是生態淨化池,通過滲透過濾的污水處理廠。也有建設污水厭氧反應器、建設人工濕地、種植高吸附主要污染因子的水生植物、投入高效污水分解專用微生物、利用天然池塘淨化能力等,實現水體的pH值、化學需氧量COD、總磷、總氮、氨氮、活性污泥濃度、六價鉻等10個指標,都達到了國家排放標準。還有通過生態工程技術,如水生植物修復、人工浮島及生態護岸技術等建立複合生物系統,達到生態處理效果。
天然池塘 天然池塘
污泥處理可用污泥植物生態牀、污泥蚯蚓生態牀、新型污泥複合生態牀等。 [1] 
污泥處理生態牀技術 污泥處理生態牀技術
固體垃圾主要在於塑料製品、鋼鐵製品、電子產品、廚房垃圾、紙製垃圾等,類型眾多、處理難度大,目前還沒有較有效的處理技術,關鍵在於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