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命週期成本法

鎖定
生命週期成本法,是一種計算發生在生命週期內的全部成本的方法,通常被理解為產品生產週期成本法,以此來量化產品生命週期內的所有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企業生產體系設計的中心環節是系統地衡量產品、資產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並組合成一體化的功能單元。因此,對於資產和勞動力,同樣可以採用生命週期成本法來分析其成本構成。
中文名
生命週期成本法
外文名
Life Cycle Costing
英文簡稱
LCC
起源時間
20世紀60年代
起源事件
美國國防部軍工產品成本計算
現實意義
三大現實意義
分析步驟
5個
風    險
不能消除企業家風險

生命週期成本法釋義

英文翻譯(Life Cycle Costing, LCC)
生命週期成本法 生命週期成本法
生命週期成本法(LCC)源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部對軍工產品的成本計算。隨着價值工程、成本企劃等先進管理模式的誕生,生命週期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它可以滿足企業定價決策新產品開發決策戰略成本管理業績評價等的需要。

生命週期成本法背景介紹

生產成本的生命週期原理起源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公司內部的數據處理部門發展非常迅速。數據處理在其正常使用週期內的總成本超過了採購數據系統本身直接成本的5~8倍的現象很快顯現出來。因此,使用生命週期成本這一技術來分析的數據處理系統的成本,以便更好地在投資決策之前評估總成本的有效性。

生命週期成本法意義

生命週期成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特別是科技的不斷髮展,以計算機產業為代表的高科技現代化生產系統,改變傳統的成本分類與企業管理不相適應的狀況。
首先,在知識經濟時代,加大現代製造業對企業自身科技力量的投入,用於產品的研究開發費用不斷上升,企業用於研發的費用佔總成本的10%以上,對於象軟件這樣的高科技產品來説,可佔成本比重的40%以上。
其次,產品新工藝、新科技的創新蔚然成風,產品的產量、品種增加,使市場的競爭加劇。企業為滿足消費者對質量的苛求,用於產品推銷、售後服務等方面的費用也不斷增長。
再次,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企業的經營活動與周邊的環境相協調。企業按法律的要求以及為提高商譽而用於環保的支出也呈上升趨勢。

生命週期成本法分析步驟

按照Blanchard的成本細分結構方法,生命週期成本法可以按以下步驟分析:
①從生產特點出發,確定基本成本分類
②細分基本的成本分類;
③定義和量化成本組成要素;
④估計生產體系的經濟壽命;
⑤加總成本
簡單地説,生命週期成本法的關鍵就是確定生命週期和成本分類。

生命週期成本法應用

生命週期成本法產品

產品生命週期成本法成本企劃、價值工程乃至成本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例如,價值工程的核心就是以最低的成本來可靠地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必要功能。這裏所説的成本特指產品生命週期成本,包括產品從設計到淘汰整個生命週期的成本。通俗地講,產品生命週期成本法的計算內容涉及產品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後三個階段。
具體來説,產品生命週期會歷經三個階段:生產——使用——報廢。從生產者的角度看,一個產品經歷研究與開發、設計、試製、小批量生產、大批量生產直到停止生產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可稱為產品生命週期過程。從顧客的角度看,自產品購人經過使用直至報廢的過程,是產品的使用和報廢期,也是生產者售後服務的過程。以產品生命週期跨度為基礎,按照成本細分結構模式,產品生命週期成本的結構劃分:
(1)生產者成本。研究開發成本是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產品設計費、工藝規程制定費、原材料和半成品試驗費等。產品研製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其開發設計成本能否得到補償不易確定,所以在會計上將其在當期列為支出是合乎情理的,但在成本管理中必須對其進行單獨歸集以供有關決策之用。製造成本是產品在製造過程中發生的料、工、費等成本。營銷成本是為推銷產品和提高顧客滿意度而發生的成本。
(2)消費者成本。消費者成本是從顧客的角度來確認產品進入消費領域後發生的各種成本,包括產品的運行成本、維修成本和養護成本等。
(3)社會責任成本。社會責任成本是立足於產品生命週期終了時的成本。企業必須對產品生命週期終了時的廢棄處置成本進行確認和分配,以保證產品在使用期滿後得到適當的處置 例如,德國要求在其境內銷售產品的公司回收其包裝物。這種做法把處置產品和元件的成本轉移到生產商身上。擴大了成本計量的會計主體範圍和會計期間,對於實現整體的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生命週期成本法資產

資產生命週期成本法以項目投資為對象,從時間價值的角度拓展生命週期成本法的應用。在資產投資決策中,不能簡單地選擇初始購買成本最低的方案,而應該從資產獲得直到最終報廢整個生命週期的角度來進行投資決策。因此,以生命週期的長期觀點來進行投資決策,資產生命週期成本法就應該從時間價值的角度全面分析其成本構成要素,以便將生命週期不同時期內的成本還原到項目投資的源頭,為投資決策服務。
從時間價值的角度分析資產生命週期成本,不僅要考慮不同時期成本的構成和週期的跨度,還要考慮折現。決策者首先要確定所有的未來成本和效益,並通過折現方法將其還原為現值,這樣才能評價投資項目的經濟價值。所以,在資產生命週期成本法下應確定週期成本、週期跨度和貼現率。資產生命週期成本包括初始投資成本、運行維護成本和處置成本。
(1)初始投資成本。購買成本是對土地、廠房、設備等的估價,該成本可以根據供應商的報價確定。融資成本是指為籌集資金所發牛的成本。其他成本主要有機器設備的安裝成本和操作人員的培訓成本。
(2)運行維護成本。運行維護成本的控制對於整個資產生命週期成本的降低是至關重要的,其控制的重點是對運行維護成本與停工維修成本的權衡。有計劃和預防性的維護措施可以降低停工維修成本,但同時又消耗了企業的資源。另外,如果減少了運行維護成本,又會增加停工維修成本。可見,最關鍵的足尋找運行維護的最佳成本水平,追求資產生命週期成本最小化。
(3)處置成本。計算資產生命週期終了時的處置成本,並將其從資產的剩餘價值中扣除。
週期跨度和貼現率的確定是資產生命週期成本法的關鍵,因項目和投資環境而異。週期的涵義可以理解為功能週期、物理週期、技術週期、經濟週期和社會週期等。而貼現率不僅反映投資獲利能力,也反映通貨膨脹的影響,關於貼現率的選擇存在着不同的觀點,主要有:
①借入資金的當前利率或預期利率;
②期望的投資報酬率
③財務狀況穩定的企業借款的最低利率;
④長期國庫券的利率減去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生命週期成本法勞動力

類似於產品和資產,對於企業生產體系中的另一要索——勞動力,也可以運用生命週期成本法分析其成本構成。勞動力生命週期成本法計算的是員工從應聘到離職整個僱傭期間的全部成本。這個僱傭期間同樣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招聘——工作——離職。按照成本細分結構模式,勞動力生命週期成本的結構劃分:
(1)僱傭成本。勞動力生命週期初期的成本相對較高,其中包括招聘成本和新員工的培訓成本。僱傭成本好比資產投資項目的初始購買、安裝成本。
(2)操作成本。新員工掌握生產技能後就可以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這時的勞動力成本逐漸下降,趨向平均工資水平。該階段的勞動力成本主要是員工工資和獎金,還有一般的管理費用。操作成本好比資產的運行維護成本。
(3)工作環境成本。如果工作非常繁重且單調乏味,員工就會很快疲憊不堪以致離開工作崗位。這樣的工作環境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並且可能會隨時間推移而遞增的成本,如曠工成本、醫療開支、傷殘撫卹金等。工作環境成本好比資產的維修成本和最終的處置成本。

生命週期成本法侷限性

生命週期成本法對於紡織企業是一個重要的工具,但不能消除企業家風險。先進的技術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戰略機會,這是難以用任何方法來計算的。
嚴格地説,生命週期成本考慮的是成本節約並沒有注重商業盈利。當使用這種方法做決策支持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所有因素的盈利被認為是較為平等,並且只在成本方面選擇不同。
在一個總是變化快的商業環境裏,選擇設備的靈活性往往具有戰略性的價值。一個先進的設備或生產工廠可以確保那些今天還不是清晰可見的商業機會。但是,只有投資者、紡織品生產商可以根據其對這樣的商業機會的經濟價值做出決策。

生命週期成本法總結

綜合生命週期成本法的以上具體應用可以得出,生命週期成本法的關鍵是確定生命週期和成本分類。對於生命週期成本法在企業生產中的應用,還可以用一個生產體系中傳統的LCC曲線圖來表示。生命週期成本法下產品、資產、勞動力的生命週期和成本分類的確定,基本上可以套用“浴缸曲線”,並且可以稍作變動。

生命週期成本法取得階段

這是生命週期的開始,揭開了生產體系的序幕。產品的研究與開發、資產的初始投資、勞動力的招聘均屬於取得階段的活動。取得階段的時間跨度隨各生產要素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其成本卻是整個生命週期中最高的。

生命週期成本法運行階段

生產要素獲得後,接下來進入運行維護階段。產品進入顧客的使用階段,資產面臨運行維護和停工維修的權衡階段,勞動力開始掌握勞動技能並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運行階段是整個生命週期成本較低且相對穩定的時期。

生命週期成本法處置階段

生命週期終了之時,是生產要素的處置階段。產品使用期滿的廢棄處置、資產生命週期終r的處置成本、勞動力因工作而產生的疾病傷殘等,表示生命週期進入了不再獲利的處置階段,其處置成本將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