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甜(拼音:tiá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最早形體為小篆,字形由表示辨味器官的“舌”與表示味道甜美的“甘”會意。“甜”本義是像糖和蜜的味道,在五味中是使人感到最舒適的味道,用於抽象意義,形容感覺甜美、愉快,令人喜歡。 [2] 
中文名
拼    音
tián
部    首
舌、甘
五    筆
TDAF(86);TDFG(98) [3] 
倉    頡
HRTM [3] 
鄭    碼
MIEB [3] 
筆    順
撇、橫、豎、豎、橫折、橫、橫、豎、豎、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2311) [1] 
平水韻
下平聲·十四鹽 [4] 
結    構
左右結構
異體字
䑚、䣶、甛、餂、𥑠、𥑠、𩚣
統一碼
基本區 U+751C [3] 
四角碼
2467₀
注音字母
ㄊㄧㄢˊ
筆順編號
31225112211
筆畫數
6+5,5+6(部首+部首外)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甜”是一個會意字。字形由“甘”與“舌”兩部分組成,“甘”即甜的意思,“舌”是能夠辨知甘甜味道的器官,所以“甜”從“舌”為形旁。整個字像用舌頭來品嚐和感覺甘甜的味道,表示像蜜糖一樣的滋味。小篆(圖1)中的“甜”字左邊從“甘”,右邊從“舌”,與現代字形相反。楷書有隨同篆文結構的,但後代多把“舌”寫在左邊,視作正體,這也是現代漢字的寫法。“甛”字作為異體逐漸被淘汰。 [2] 
甘甜,是“甜”的本義,與“苦”相反。百味以甜為美,人生百味中甜的滋味最為美好而愉悦,“甜”由此喻指美好、快樂、幸福,如“甜美、甜蜜、甜蜜蜜”;也喻指睡得酣暢,“甜鄉”即夢鄉,又如“睡得很香甜、甜甜地睡了”;還喻指會説話、善於説好聽的話,如“嘴甜、甜嘴蜜舌”等。 [13]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tián
形容詞
像糖、蜜的味道
sweet
《孔子家語·致思》:“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鬥,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漢·張衡《南都賦》:“酸甜滋味,百種千名。”
秦牧《藝海拾貝·“果王”的美號》:“這類果子……卻可以長得肥碩香甜。”
甜食;甜瓜
感覺舒適;愉快
sweet;
happy
唐·羅隱《》詩:“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宋·楊萬里《夜雨不寐》詩:“更長酒力短,睡甜詩思苦。”
陳毅《初遊青島》詩:“思之樂融融,歸寢熟且甜。”

形容乖巧,討人喜歡
honeyed
元·劉庭信《夜行船·青樓詠妓》套曲:“牙縫兒唧與些甜,耳朵兒吹與些任。”
元·劉秉忠《幹荷葉》曲:“臉兒甜,話兒粘,更宜煩惱更宜忺。”
甜言蜜語
美好
fine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曲兒甜,腔兒雅,裁翦就雪月風花,唱一本兒倚翠偷期話。”

中國古代畫論指稱一種濃郁而軟熟的畫風

明·陶宗儀《輟耕錄·寫山水訣》:“作畫大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
清·方燻《山靜居畫論上》:“大痴論畫,最忌曰甜。甜者,穠鬱而軟熟之謂。”

〈方言〉味淡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五】【甘部】徒兼切(tián)
甛,美也。從甘從舌。舌,知甘者。 [8] 

説文解字注

“(甛)美也”注:《周禮注》“恬酒”,恬即甛字。
“從甘舌,舌知甘者”注:説從舌之意。 [9]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甘部】 甛;部外筆畫:6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徒兼切。音恬。《説文》:美也。從舌,作甘。舌知甘者。《博雅》:甛,甘也。張衡《南都賦》:酸甜滋味,百種千名。
又蘇軾《發廣州詩》:三杯軟飽後,一枕黑甜餘。注:軟飽謂飲酒,黑甜謂卧睡也。
又水名。《洞冥記》:甜水去虞淵八十里。《集韻》:亦書作甜。 [6]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3]

書寫提示

甜字書寫筆順 甜字書寫筆順
“舌”窄“甘”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甘”低。“舌”,居左半格;第二筆橫起筆於橫中線。“甘”,居右半格;第一筆橫起筆於橫中線;左豎在豎中線右側;右豎起筆與左旁“舌”等高。 [11]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二十五添

開口呼
全濁
徒兼切
dʰiɛm
集韻
平聲
二十五沾
開口呼
全濁
徒兼切
dɛm
禮部韻略

平聲





徒廉切

增韻

平聲





徒兼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廉纖

齊齒呼

次清

tʼiɛm
中州音韻

平聲
廉纖





徒廉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二十二鹽


全濁
徒兼切
d‘iem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二十兼檢劍劫






(參考資料:漢典 [10]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d
iam
先秦
董同龢系統
iɐm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eam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iam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鹽添嚴凡

iɑm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鹽添嚴凡

iɑm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鹽添嚴凡

iɑm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d
iem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iɛm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d
iɛm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d
iem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iem
(參考資料:漢典 [10]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tʰiɛn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ʰiæ̃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ʰiæ̃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ʰiɛ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ʰiɛ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ʰiĩ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ʰiẽ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tʰie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diɪ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di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tiẽ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dĩ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ʰiɛn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tʰiam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tʰim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tʰim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iam
24
陽平
文讀
tĩ
55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iəm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ie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aŋ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2]  、漢典 [10]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2-2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14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27]
  • 4.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9-12-28]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584
  • 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707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296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649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715
  • 10.    甜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4-01-23]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44
  • 12.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47
  • 13.    子默著.讀懂漢字 人類生活篇 解析漢字字形的來源與演變[M]:中譯出版社,2017.11:2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