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野菊

鎖定
甘野菊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草本。莖密被柔毛,下部毛漸稀至無毛;葉大而質薄,基生及中部莖生葉菱形、扇形或近腎形,兩面綠或淡綠色;最上部及接花序下部的葉羽裂,小裂片線形或寬線形,葉下面疏被柔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稀莖生頭狀花序,總苞淺碟狀,總苞片邊緣棕褐或黑褐色寬膜質,外層線形、長橢圓形或卵形,中內層長卵形、倒披針形,中外層背面疏被長柔毛;瘦果長約2毫米;花果期6-8月。 [3] 
甘野菊分佈於東北、河北、陝西、甘肅、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 [4]  朝鮮、日本均有栽培。生於山坡、林緣和路旁,較耐寒,耐旱,適應性強。繁殖方式一般為播種或分株繁殖。 [5] 
甘野菊味苦、辛,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涼肝明目,降血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療瘡腫毒,高血壓病,肝炎,腸炎,蛇蟲咬傷等症狀。 [6]  甘野菊可做花境材料或在路旁栽植供秋季觀賞,也可點綴岩石園。 [7] 
中文學名
甘野菊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菊目
菊科
菊屬
甘野菊

甘野菊形態特徵

甘野菊
甘野菊(18張)
多年生草本,株高35-100釐米 [1]  。莖密被柔毛,莖中部葉柄長1.5-2釐米,密被白色絨毛;莖下部毛漸稀至無毛,葉花期枯萎;葉大而質薄,羽狀深裂,長4.5-6釐米,寬4-6釐米,基部微心形或偏楔形,無羽軸,側裂片2對,近等大,長圓形,先端鈍,邊緣具粗大牙齒,表面疏被伏毛,背面密被叉狀毛,沿脈尤多;基生及中部莖生葉菱形、扇形或近腎形,兩面綠或淡綠色;最上部及接花序下部的葉羽裂,小裂片線形或寬線形,葉下面疏被柔毛。莖上部葉向上漸小。
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稀莖生頭狀花序,總苞淺碟狀,徑約1釐米,多數,於枝端密集成復傘房花序,花序梗長1-2釐米,被短柔毛;總苞片3層,邊緣棕褐或黑褐色寬膜質,覆瓦狀排列,外層線形、長橢圓形或卵形,中內層長卵形、倒披針形,長5.5毫米,寬1.5毫米;中外層背面疏被長柔毛;邊花雌性,舌狀,黃色,舌片長約6毫米,先端不明顯3裂;中央花兩性,花冠管狀鐘形,長3毫米,先端5齒裂;花柱分枝截形,具畫筆狀毛;花托稍凸起。 [1] 
瘦果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約2毫米;先端截形或斜截形,無冠毛。花果期6-8月。 [3] 

甘野菊生長環境

甘野菊生於山坡、林緣和路旁。 [5]  [1] 

甘野菊分佈範圍

甘野菊分佈於東北、河北、陝西、甘肅、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 [4]  朝鮮、日本均有栽培。 [1-2] 

甘野菊生長習性

甘野菊喜光,較耐陰、耐寒,耐旱,適應性強。 [5]  [1] 

甘野菊繁殖方法

甘野菊繁殖方式一般為播種或分株繁殖。 [5] 

甘野菊種子處理

將準備發芽的種子,曬1-2天后,用500倍多菌靈液浸泡30分鐘,然後用清水洗淨種子,再用55℃的温水浸種,不斷攪拌後,繼續浸種6-8小時,撈出種子,再用10%的磷酸三鈉溶液浸泡25分鐘,取出種子,用清水洗淨藥液,再用乾毛巾將種子表面的黏膜擦掉。

甘野菊催芽方法

將毛巾用清水浸濕,擰到不流水的程度,將催芽處理的種子攤到毛巾上,厚度不超過半寸,再用同樣的濕毛巾蓋在種子上。把一邊折起,裹在可樂塑料桶的外圍,然後把塑料桶內灌上30-32℃的温水,擰緊瓶蓋,塑料桶外圍用塑料布包好,以保持濕度,塑料桶外再用棉毯等包住,以達到保温目的,然後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即可。這樣處理,保温效果可達到8-12小時,待瓶內水温低於28℃以下時,再加熱水至30-32℃,12小時加温1次,這樣的處理36-48小時即可比較整齊地催出壯芽。

甘野菊主要價值

甘野菊藥用價值

甘野菊味苦、辛,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涼肝明目,降血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療瘡腫毒,高血壓病,肝炎,腸炎,蛇蟲咬傷等症狀。 [6] 

甘野菊觀賞價值

甘野菊可做花境材料或在路旁栽植供秋季觀賞,也可點綴岩石園。 [1]  [7] 
參考資料
  • 1.    李作文,劉家禎 主編.不同生態環境下的園林植物: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 2.    劉延江 主編..園林景觀植物識別與應用.花卉: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 3.    甘菊  .植物智.2023-04-11[引用日期2023-04-11]
  • 4.    甘菊  .植物智.2023-04-11[引用日期2023-04-11]
  • 5.    李作文主編,園林宿根花卉彩色圖譜,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02,第169頁
  • 6.    李葆莉主編,本草綱目彩色圖鑑,上,中醫古籍出版社,2018.01,第119頁
  • 7.    李作文主編,園林宿根花卉彩色圖譜,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02,第1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