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谷縣第六中學

鎖定
甘谷縣第六中學(簡稱甘谷六中),於1976年3月創建於甘谷縣新興鎮十甲村渭陽農中的舊址上,是一所具有30多年曆史的隴上名校。2000年8月搬遷至甘谷縣新興鎮豹子坪村新校區。學校坐落在姚渭公路旁邊的城鄉結合部,距縣城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學校現佔地面積36畝,建築面積12081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學生3000多人,教職工近300人,有40餘個教學班級。學校先後榮獲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學校、天水市“高、初中教學質量優勝單位”、“市級文明單位”、“天水市教育質量獎”等多個獎項。
中文名
甘谷縣第六中學
外文名
No.six middle school of Gangu County
簡    稱
甘谷六中
創辦時間
1976年3月
辦學性質
公立高中
校    訓
知榮 知恥 自強 自立
主要獎項
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天水市“高、初中教學質量優勝單位”
主要獎項
“市級文明單位”、“天水市教育質量獎”
所屬地區
中國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
類    型
綜合類高中教育
屬    性
普通高級中學,高級中等教育
主要院系
高一級,高二級,高三級,高三補習班
現任校長
王耀榮 [2] 
電話區號
0938
郵政編碼
741200
詳細地址
甘肅省甘谷縣新興鎮豹子坪村

甘谷縣第六中學辦學歷史

甘谷縣第六中學 甘谷縣第六中學
甘谷六中自創建之日就放眼未來,積極謀劃學校的發展,而落後的基礎設施嚴重製約着學校擴大規模和進一步發展,加強基本建設勢在必行。學校通過自籌資金和爭取項目,完成了以下重大工程項目,1982年修建了18個平房教室;1994年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的教師宿舍完工;1998年甘谷六中託管理渭陽初中,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的教學樓投入使用。2000年甘谷六中整體搬遷至新興鎮豹子坪村(原渭陽中學)。同年學校自籌資金打了機井,修了泵房,完善了學校的供水系統,修建了綜合實驗樓,完成了兩座教師宿辦樓的建築工程,面積3200平方米。 2002年學校修建了鍋爐房,安裝了供暖系統,結束了甘谷六中燒煤取暖的歷史。同時完成綠化、美化、亮化校園的建築工程;2003年學校爭取到城市教育費附加支援高中建設項目,興建現代化教學綜合樓一座,2004年開工建設,經過兩年緊張施工,克服資金不足的困難,於2006年10月1日主體竣工,2007年秋季開學時這座面積達5860平方米、總投資580餘萬元的教學大樓正式投入使用。這些基礎建設的完成不僅擴大了學校的辦學規模,也為學校的日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甘谷六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教學設施不斷完善。為了適應時代和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創建了校圖書館,藏書2萬餘冊,對全校師生開放。優越的閲覽條件滿足了學生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豐富知識結構的要求。2007年學校斥資60多萬元完成了東校區的供暖工程;斥資30多萬,興建標準化多媒體教室3個,使信息化教育在我校基本普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建有標準化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的知識理論與實際操作能力有機融合,並相得益彰。學校還設有專業的體育訓練場地、音樂教室、美術教室,使學有專長的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展。 [1] 

甘谷縣第六中學學術研究

甘谷縣第六中學歷屆英才

劉想林(666分)獲2004年甘谷縣理科狀元;劉秀娟(682分)、張民傑(681分)分獲2005年甘谷縣理科狀元、榜眼,2006年王晶以670分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2007年閻兵兵(676分)獲天水市理科榜眼、甘谷縣理科狀元,王亞東(661分)獲甘谷縣理科榜眼。

甘谷縣第六中學所授榮譽

2004至2007連續四年高考應屆本科上線率名列全市農村中學第一,獲市委市政府“高中教育質量”獎、全市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全市“衞生先進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2007連續5年獲縣委縣政府“先進學校”獎。是享譽全市的家長放心學校。是莘莘學子心嚮往之、放飛夢想、成就理想的的首選學校。是有志於教育事業創立偉業的青年施展才華的舞台。 [1] 

甘谷縣第六中學辦學條件

三十年的風雨兼程,幾代六中人的辛勤耕耘,承載了甘谷六中獨特的育人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該校佔地46畝,校舍建築面積12600m2,現有58個教學班、4829名學生,其中高中31個班、2531名學生,初中27個班、2298名,有專任教師209名,本科學歷108名,高級教師9人,中級教師58人。教師隊伍中先後有40多人次獲市縣級以上獎勵,並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50多篇。該校被評為“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天水市文明單位”“天水市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天水市衞生先進單位”“天水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甘谷縣第六中學 甘谷縣第六中學
該校以毛正海為校長的帶領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及省市高中教育會議精神,在縣教體局的領導下,以“建設和諧校園,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為辦學目標。該校以立足校情狠抓常規管理為手段。使校委會領導班子做到了“五要六堅持”。五要。即,一要勤抓管理;二要敢抓敢管;三要真抓實管;四要會抓會管;五要巧抓巧管;六堅持。即:一是要堅持理論學習制度。學理論,學時事,學政策,學管理,特別是重視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現代教育管理理論,提高領導理論水平,政治修養和管理能力。二是堅持做教師的表率。無論遵守制度,履行職責都以身作則,身先垂範,要求教師做的,領導首先做到;禁止教師做的,領導堅決不幹。三是秉公辦事,不循私情。四是分工合作團結治校,五是堅持黨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在工作上大膽創新。六是堅持發揮團委、工會、學生會的作用,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全力協作的格局。“五要六堅持”是學校形成了律己愛生,嚴謹善教的教風;尊師守紀,文明勤學的學風和團結奮進,落實創新的校園,創新工作機制,使學校的各方面工作取得長足的發展。採訪中,毛正海校長説,學校始終堅持“德育為首,全面育人”的辦學宗旨和“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以“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為辦學目標,克服重重困難,加強校務管理,團結和帶領全體教師發揚“甘肅”精神,辛勤耕耘,努力工作,真抓實幹,開拓進取,全力以赴,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使教育教學質量一直位居市縣前列,規模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如:高中在校生由2003年18個班1200多人,增加到了的31個班2500多人,本科上線人數的2003年的107人增長到了300人;應屆高考評比近四年一直位居全市前五名,市農村中學第1名,高考目標任務完成率2006、2007連續兩年名列全縣第一,年年上台階、每年有光子、劉想林、劉秀娟分別榮獲2004、2005年甘谷理科狀元,王晶獲2006年甘谷縣理科榜眼被清華大學錄取,閻兵兵名列全市理科第二、甘谷縣第一名。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是全體六中人以德育為首全面育人的結晶。特別是高三畢業班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晶。
教師 教師
學校現有教師151名,學歷合格率上95%。其中特級教師1名,中學高級教師8名,中學一級教師47名。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了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他們知識淵博、為人師表、熱愛生活、尊重學生。是學生學業上的嚴師,生活中的益友。他們對學校的教育思想、辦學思想有較為深刻的領會和認識。並認真貫徹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之中,在工作中敢打敢拼,樂於奉獻。把教學不僅僅看做自己的工作,而更是把它看做是自己一生的追求。他們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恪盡職守、兢兢業業、辛勤耕耘,創造着明天的輝煌。在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2歲的年輕隊伍中,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佔教師總數的48%。教師學歷不斷的提升與優化,在學校形成濃厚的教研氣氛和學術氛圍,新的教研成果不斷湧現,新的教學思想廣泛推廣,新的教學骨幹、教學能手迅速長。他們將攜手創造六中更加美好的未來。學校現有教學班40個,其中高中班31個,初中班11個,學生總數3630人。 [1] 

甘谷縣第六中學展望未來

甘谷縣第六中學 甘谷縣第六中學
在今後的征程上,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將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革創新為突破口,以強化落實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攻,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努力打造學校以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的競爭力。以質量求生存、求信譽、求發展,為把甘谷六中建設成為隴上名校而努力奮鬥。
學校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教育教學質量一直名列市、縣前茅,理科應屆從98年開始連續7年上線率名列第一;特別是2004年,高考本科上線192人,上線率34.5%,名列全縣第一、全市第二。學校先後被評為“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天水市“高、初中教學質量優勝單位”、“市級文明單位”、“天水市教育質量獎”等各級表彰獎勵30多次,全校上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以省級教育費附加資助高中建設項目為主體的教學綜合樓正在緊張施工,一個高中大規模擴招的藍圖,必須變為現實,甘谷六中也必將成為家長更放心、社會更信賴、學生更向往的優秀學子成長的搖籃。相信甘谷六中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甘谷六中出來的莘莘學子會有很大出息,報效家鄉,報效祖國。 [1] 

甘谷縣第六中學學校領導

學校校長:王耀榮 [2] 
副校長:張廣平
副校長:李小兵
副校長:張瑞林
教導處主任:楊志鴻
政教處主任:馮靈敏
總務處主任:

甘谷縣第六中學校園環境

甘谷六中校園風景
甘谷六中校園風景(6張)
甘谷縣第六中學位於姚渭公路旁邊,交通便利。校園內教學樓、辦公樓等建築物錯落有序,花園、走廊交錯相通,樹木茂密、花香錦簇,環境優美、清香宜人,是眾多的初中畢業的莘莘學子求學的好地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