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

鎖定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創刊於1959年,是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甘肅農業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1] 
據2019年《甘肅農業大學學報》第2期期刊內頁顯示,《甘肅農業大學學報》編輯部有編委44人,顧問8人,責任編輯3人。 [2] 
據2021年5月20日中國知網顯示,《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共出版文獻5568篇、總被下載813649次、總被引43724次、(2020)複合影響因子為1.073、(2020)綜合影響因子為0.882。 [3]  據2021年5月2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共載文3504篇、下載量為142647次、基金論文量為2780篇、被引量為30998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0.7。 [4]  據2021年5月20日維普網顯示,《甘肅農業大學學報》發文量為4287篇、被引量為20764次、影響因子為1.033233、立即指數為0.1802326、 被引半衰期為5.85、引用半衰期為6.22、期刊他引率為0.8985776,平均引文率為27.97093。 [1] 
中文名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
外文名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語    種
中文
類    別
農業科技
主管單位
甘肅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
甘肅農業大學
編輯單位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雜誌社
創刊時間
1959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國內刊號
62-1055/S
國際刊號
1003-4315
郵發代號
54-79
現任主編
趙興緒
雜誌社地址
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營門村1號甘肅農業大學
屬    性
中文核心期刊、CA、JST、CSCD擴展版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創刊歷史

1959年,《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創刊,季刊。
1963年,該刊刊期變更為半年刊。
1966年至1972年停刊。
1973年,該刊復刊,並且以《甘肅農大學報》的簡寫名稱出刊。
1983年,該刊刊期變更為季刊。
1990年,該刊重新恢復《甘肅農業大學學報》的全稱。 [10] 
2004年,該刊刊期變更為雙月刊。 [3]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5]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辦刊條件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主要設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農學·園藝·植保、林學·草業·資源與生態環境、啓事·其他、食品科學·農業工程等欄目。 [3] 
  • 報道內容
該刊主要刊登草業科學、獸醫、農學、林學、園藝、資源環境、儀器科學、機電工程、農田水利等方面的研究論文、綜述。 [1]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人員編制

據2019年《甘肅農業大學學報》第2期期刊內頁顯示,《甘肅農業大學學報》編輯部有編委44人,顧問8人,責任編輯3人。 [2] 
職務
名單
編委
馬明
馬友記
王昱
王輝
王聯國
王森山
牛最榮
司懷軍
畢陽
呂和平
劉長仲
劉學錄
齊廣平
孫學剛
貟建民
李毅
李小剛
李發弟
楊江山
楊德龍
邱慧珍
餘四九
餘羣力
張峯
張富
張緒成
陳年來
鬱繼華
羅玉柱
魚小軍
趙長增
趙興緒
趙武雲
趙掛琴
胡文忠
姚拓
秦舒浩
柴強
徐秉良
郭天文
韓舜愈
曾巧英
蒲陸梅
樊廷錄
--
--
--
--
--
顧問:任繼周、楊子恆、尚永豐、南志標、陳化蘭、王擎、胡自治、趙有璋。
責任編輯:胡文忠、李辛、趙曉倩。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辦刊成果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收錄情況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 是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9-2020年度)(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8)、CA 化學文摘(美)(2020)數據庫、知網、萬方、維普等平台收錄。 [1]  [3-4]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出版發行

據2021年5月20日中國知網顯示,《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共出版文獻5568篇。 [3] 
據2021年5月2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共載文3504篇、基金論文量為2780篇。 [4] 
據2021年5月20日維普網顯示,《甘肅農業大學學報》發文量為4287篇。 [1]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影響因子

據2021年5月20日中國知網顯示,《甘肅農業大學學報》總被下載813649次、總被引43724 次、(2020)複合影響因子為1.073、(2020)綜合影響因子為0.882。 [3] 
據2021年5月2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甘肅農業大學學報》下載量為142647次、被引量為30998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70,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第2638名。 [4] 
據2021年5月20日維普網顯示,《甘肅農業大學學報》被引量為20764次、影響因子為1.033233、立即指數為0.1802326、 被引半衰期為5.85、引用半衰期為6.22、期刊他引率為0.8985776,平均引文率為27.97093。 [1]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榮譽表彰

該刊為Caj-cd規範獲獎期刊、甘肅省優秀科技期刊。 [3-4]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文化傳統

投稿指南
1.《甘肅農業大學學報》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文字精練,標點正確。論文(包括圖表和英文部分)、綜述一般不超過6000字,研究簡報不超過3000字,應包括中文題目、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郵政編碼、中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為了促進國際交流還請附:論文英文題目、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地址、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圖表要求中英文對照。請在首頁地腳處註明資助該論文的各類基金、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和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2.《甘肅農業大學學報》題名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研究內容,能夠為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以加副題名。標題要儘量避免研究、淺論、初探等缺乏實際意義的詞語。
3.《甘肅農業大學學報》摘要用第三人稱方式書寫,不必使用“本文”和“作者(筆者)”等第一人稱,不作自我評價,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分段,不用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不出現非公知公用的符號、術語和縮略語。摘要必須充分概括地反映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的數據信息)和結論,要突出反映文章的創新性。文字表述必須簡練,一般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保持實質性內容的一致性,但不僅限於中文摘要的直譯,可進行必要的適當擴展,要符合英文語法規範。
4.關鍵詞一般為3~8個能夠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單詞或術語,勿將詞組和短語作為關鍵詞。
5.正文各層次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1,2.1,3.1.2等,各層次的序號均左頂格。
6.圖和表應具有自明性,切忌與文字表述重複。請提供作圖數據。表一般採用三線表。表和圖均應有中英文對照的序號、圖題和量及單位名稱。
7.物理量和計量單位應符合國家和國際標準。書寫規範,字母的大小寫、正斜體及上下角標必須注意分清。
8.參考文獻採用順序編碼制,即按正文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以上標的形式編碼,中外人名均採用姓前名後著錄法。文末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如下:[期刊]序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文題[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專著]序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書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論文集]序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析出文獻題名[A].主編.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學位論文]序號作者.標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9.紙樣投稿一式兩份,其中一份刪去作者姓名及其音譯、作者單位和作者簡介;電子郵箱投稿請以“投稿(作者姓名)”為郵件主題,以免被當作垃圾郵件誤刪除。原稿件一般不退,從收稿之日起,4個月內未收到刊用通知的,作者可另行處理。如果3次修改仍不能達到該刊要求的按退稿處理。來稿文責自負,嚴禁一稿多投。編輯部對稿件有文字修改權。
10.該刊已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台灣華藝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農業文摘》、《中國林業文摘》及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科技情報系統數據庫(AGRIS)等多種數據庫和文摘刊物列為固定刊源。刊用文章、摘要將被轉載或全文上網,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該刊稿酬一次性付給。作者投稿時若無特別聲明,即視為同意。 [6]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主編
趙興緒 [7] 
副主編
鬱繼華 [8]  、畢陽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