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肅蟹甲草

鎖定
甘肅蟹甲草(Parasenecio gansuensis Y. L. Chen)為菊科蟹甲草屬多年生草本,是中國特有的植物。分佈在中國大陸的甘肅陝西等地,一般生長在灌叢中、山坡林下以及溝邊陰濕處,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中文名
甘肅蟹甲草
拉丁學名
Parasenecio gansuensis Y. L. Chen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蟹甲草屬
甘肅蟹甲草
分佈區域
甘肅陝西等地

甘肅蟹甲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粗,直徑10-15毫米,具多數被細絨毛的鬚根。莖單生,直立,高60-80(100)釐米,具縱條紋,被疏短柔毛或近無毛。下部長裸露;葉具長葉柄,下部葉在花期凋落,中部莖葉紙質,葉片三角狀戟形,長9-13釐米,寬9-14釐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戟狀心形,中央裂片大,側生的裂片三角形,在上部的長,下部的較短而小,邊緣有不規則的波狀齒,齒端具小尖,基出脈5-6,側脈向上叉狀分枝,葉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上面綠色,被貼生疏短毛,下面灰綠色,沿脈被短柔毛。葉柄長5-8釐米,向基部漸擴大成卵圓形或圓形抱莖的葉耳;葉耳寬1.5-2.5釐米,全緣或有疏齒,被疏短柔毛;上部葉與中部莖葉同形,但較小,葉柄短,最上部葉三角狀戟形至披針形,具極寬的抱莖葉耳或無柄。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端或上部葉腋排列成總狀或圓錐狀花序;花序軸和花序梗被頭狀具柄的腺毛;花序梗長1-2毫米,具1-2線形小苞片;總苞圓柱形,長6-7毫米,寬約2毫米;總苞片5,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寬0.5-1毫米,頂端稍尖或鈍,紫紅色,邊緣狹膜質,外面被疏腺毛或近無毛。
甘肅蟹甲草線稿圖 甘肅蟹甲草線稿圖
小花5-6,花冠黃色,長6-7毫米,管部細,長3毫米,檐部寬筒形,裂片披針形;花葯伸出花冠,長3-4毫米,基部具尾;花柱分枝外卷,頂端截形,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3-4毫米,無毛,具肋;冠毛白色,長6-7毫米。 [3] 

甘肅蟹甲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300-25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中或溝邊陰濕處。

甘肅蟹甲草分佈範圍

產自甘肅(舟曲、天水、西固、康縣)、陝西(佛坪、太白山、留壩)。 [1] 

甘肅蟹甲草本種提示

外形極似P. auriculatus (DC.) H. Koyama,但葉片五角狀戟形;葉柄向基部漸擴大成直徑1.5-2.5釐米,全緣或具疏齒的葉耳;葉耳卵圓形或近圓形,抱莖;莖上部,花序軸和花序梗均被頭狀具柄的腺毛,與後者不難區別。
《秦嶺植物誌》1(5)中記載的Cacalia auriculata DC.從該種的描述和圖看來,似應為本種的錯誤鑑定。兩種的地理分佈也迥然不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