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肅煤炭地質勘查院

鎖定
甘肅煤炭地質勘查院成立於1997年,是甘肅煤田地質局為適應行業改革發展形勢,穩定地質科技隊伍,調整產業結構,經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批准,集中全局主要技術力量而組建的一支地質勘查隊伍。
中文名
甘肅煤炭地質勘查院
成立時間
1997年
類    型
勘查隊伍
隸屬機構
甘肅煤田地質局

甘肅煤炭地質勘查院歷史沿革

2005年1月,省編辦以“甘機編辦通字[2005]2號文”核定我院為甘肅煤田地質局下屬事業性質的縣級建制單位,核定事業編制148人。全院在職職工52人,其中高級職稱12人,中級職稱5人,碩士學歷7人,本科學歷25人,大專學歷13人。院內設礦產資源勘查研究所、金屬礦產勘查研究所、地球物理勘查研究所、水工環地質研究所、計算中心、行政辦公室、組織人事科、總工辦公室、經營財務科等9個科室;持有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氣體礦產勘查和鑽探施工四個甲級資質和水工環勘查、液體勘查兩個乙級資質。經過十多年的成長和發展,我院已成為全省煤田地質系統中人員精幹、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的地質勘查隊伍。
自成立以來,我院技術人員轉戰南北,足跡踏遍了隴原大地,並積極進入新疆、寧夏、陝西、山西、青海等地承攬地質勘查項目,已提交的各類大中型地質報告達100餘件,獲得各類省部級獎勵及科技進步獎20餘項,其中,寧縣南普查項目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十四屆地質勘查報告一等獎及新資源發現獎、正寧南詳查項目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全國地勘行業優秀地質找礦項目一等獎。特別是2004年以來,我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在國土資源廳及煤田地質局的正確領導下,組織全局技術施工力量在隴東開展了煤炭資源勘查大會戰,先後完成了正寧南煤炭資源普查、詳查和勘探,寧縣南煤炭資源普查、詳查和勘探,寧縣中部煤炭資源普查、詳查,靈台南部煤炭資源普查等十幾個大中型勘查項目,共探明煤炭資源儲量近90億噸,為建設隴東大型煤炭基地提供了資源保證。同時,為了保證我省煤炭工業安全,延長老礦區壽命,我院還積極在華亭、靖遠、窯街三大煤業基地外圍和深部開展工作,在河西缺煤地區進行煤炭資源勘查,均取得了較好的地質勘查成果。
在做好煤炭資源勘查的同時,我院也勇敢嘗試走“大地質、大市場”的路子,積極涉足金屬礦產勘查、地質災害評估、水工環地質勘查等領域,經過幾年的努力,我院金屬礦產勘查發展良好,水工環地質勘查逐步壯大,地質災害評估初顯特色, 2009年,全院完成產值14466.00萬元,實現淨收入2792.00萬,職工人均年收入4.2萬元以上,實現了建院以來最好發展水平。與此同時,我院切實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積極創新工作機制,綜合管理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穩步推進。2004年,一人被評為全國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勘查項目管理工作先進個人;2008年,我院水工環所技術人員在省廳的安排下參與了隴南抗震救災,受到國土資源部的表彰;2010年,副院長、總工王德祖獲得全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成為我們煤田地質系統在“行業意識,系統觀念”下成長起來的又一模範標兵。

甘肅煤炭地質勘查院領導成員

黨委書記、副院長 張百祿
黨委委員、院長 王文忠
黨委委員、副院長 李治中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張忠儒
總工程師 李曉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