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泉縣

鎖定
甘泉縣,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位於延安市中部,北與安塞區相連,南鄰富縣,西與志丹縣相接,東與寶塔區接壤,區域面積2300.72平方千米,屬於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5]  氣候類型屬於半濕潤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8.6℃。 [5]  截至2022年10月,甘泉縣轄1個街道、3個鎮、2個鄉。甘泉縣人民政府駐地美水街道 [3]  2022年,甘泉縣常住人口7.6萬人。 [12] 
甘泉縣,歷史悠久。西周以前,屬犬戎部落國。春秋屬晉。建邑史可追溯至戰國時魏國。唐武德元年(618年),置伏陸縣,治地今甘泉城。唐天寶元年(742),伏陸縣更名為甘泉縣,縣因城南神林山麓美水泉而得名。 [11]  1948年3月,國民黨甘泉縣政府棄城撤離,甘泉全境光復。1996年11月,甘泉縣隸屬延安市。 [4]  2020年7月29日,甘泉縣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縣城。 [1] 
2022年,甘泉縣實現生產總值36.81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2%。 [12] 
中文名
甘泉縣
外文名
Ganquan County
別    名
甘泉
行政區劃代碼
610627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延安市
地理位置
延安市中部
面    積
2300.72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3個鎮、2個鄉(截至2022年10月)
政府駐地
美水街道
電話區號
0911
郵政編碼
716100
氣候條件
半濕潤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6 萬(2022年) [12] 
著名景點
甘泉大峽谷
火車站
甘泉北站
車牌代碼
陝J
地區生產總值
36 億元(2022年) [12] 

甘泉縣歷史沿革

夏朝時期,為雍州西河轄地。
商朝時期,屬陝北一帶的犬戎部落國轄地。
西周時期,為翟(同狄)國嚴允(犬戎)部落國轄地。
春秋時代,前545年,狄國降附晉國後,為晉設上郡之屬地。
戰國時代,前453年,為晉國分裂後的魏國領土。魏國設置雕陰邑,治地在今富縣李家村。前328年,魏國將上郡含雕陰、高奴、定陽在內的15個縣邑獻給秦國,此後隸秦之上郡。
秦朝時期,甘泉仍分屬雕陰、高奴、定陽三縣邑,隸上郡。秦末西楚霸王時,隸翟國之上郡。
西漢元年(前206年),置雕陰縣,並設雕陰道,治地同。同期定陽邑改定陽縣。均隸朔方刺史部之上郡。東漢末靈帝中平六年(189年),匈奴佔據,高奴縣廢,東漢陝北政權亡。
三國曹魏時期,馬超父子戍邊,在今甘泉石門村建有青州城駐軍,該城為駐軍防務城,而非政區城、建制城。
西晉時期,雕陰縣廢,其轄域直屬雕陰道。永安元年(304年),屬陝北地區的前趙國。東晉初大興二年(319年),屬後趙國轄。東晉升平元年(357年),前秦國設長城郡、長城縣,治地同在今富縣固現村,原雕陰道轄域歸長城縣管轄。雕陰道裁撤。東晉太元九年(384年),屬後秦國轄。太元十一年(386年),定陽縣廢,設臨真縣,治地今臨鎮村,原定陽縣所轄地域歸其管轄。太元十七年(392年),設洛川縣,治地於今洛川洪福梁鄉開府故城,甘泉中南部地域從長城縣析出,歸洛川縣轄,隸東秦州之敷城郡。東晉義熙三年(407年),屬大夏國轄。
南北朝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置因城縣,治地今甘泉縣胡皮頭村,轄高奴縣原轄甘泉西北片等地域。隸夏州之上郡。西魏時期,置真川縣,治地原定陽縣。臨真縣所轄甘泉之東川地域歸其管轄。這一時期,甘泉地域分為4塊,分屬因城、洛川、真川、臨真四縣管轄。
隋開皇三年(583年),甘泉中南部地域歸新設五交縣轄,治地今富縣城,隸敷州。開皇六年(586年),五交縣易名洛交縣,轄域未變。隸敷州易名後之上郡。因城縣先後隸延州、延安郡轄。隋大業初年(605),並真川入臨真,甘泉東川地域復統歸臨真縣管轄。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伏陸縣,治地今甘泉縣城。析洛交縣原甘泉西南區域為其全部轄域。隸關內道之鄜州。武德二年(619年),因城縣易名金城縣,治地遷至金城鎮即今下寺灣閻家溝村,縣因治地而得名,轄域未變,隸延州。天寶元年(742年),伏陸縣更名甘泉縣,治地、轄域未變。縣因城南神林山麓有美泉而得名。隸鄜州。同年,金城縣更名敷政縣,治地、轄域、隸屬如前。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之五代時期(907~960年),沿用甘泉、敷政、臨真建置,分屬鄜州、延州領轄。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延州升為延安府,甘泉、敷政、臨真三縣均隸屬陝西路延安府領轄。與南宋並存的金國時代(1115~1234年),沿用甘泉、敷政、臨真縣舊制,隸金國鄜延路延安府領轄。
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撤臨真縣,其轄域今寶塔區南部臨真、麻洞川、南泥灣一帶併入甘泉縣。至元六年(1269年),撤敷政縣,其轄域併入安塞縣〔元憲宗二年(1252年)設〕。二縣均隸陝西行中書省延安路延安府領轄。
明朝洪武二年(1319年),甘泉、安塞二縣均隸屬陝西行省延安府。洪武九年(1376年),隸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轄。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沿用甘泉、安塞舊制,隸陝西布政使司延綏鎮延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隸陝西布政司延綏道延安府。乾隆十一年(1746年)至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隸陝西布政司延榆綏道延安府。
民國二年(1913年),今甘泉地域仍分屬甘泉、安塞二縣轄。二縣均隸陝西省榆林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二縣均隸陝西省直轄,道級建置撤裁。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在今甘泉縣境先後成立4個縣級紅色政權,分別為橋鎮、下寺灣、石門、洛三川一帶的安塞縣革命委員會,勞山一帶的膚甘縣革命委員會,清泉及臨真一帶的紅泉縣革命委員會,道鎮、府村川一帶的鄜甘縣革命委員會。同期,中華民國之甘泉、安塞縣建置仍存,僅為固守縣城。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1月,在陝甘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膚甘、鄜甘、紅泉縣撤銷,成立甘洛縣蘇維埃政府,機關駐地先後遷駐王家坪、高家哨、關家溝。原安塞縣所轄今甘泉西北片橋鎮、下寺灣、雨岔、王坪一帶地域劃入甘洛縣轄,原甘泉所轄東川臨真、麻洞川、南泥灣一帶地域劃入延安縣轄。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甘洛縣改稱甘泉縣,成立甘泉縣抗日民主政府,受陝甘寧邊區政府領導。同時並存的國民黨甘泉縣政府受國民黨陝西省政府第二行政督察署領導。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國民黨甘泉縣政府撤離,結束兩個縣政府並存的局面。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月,甘泉縣隸屬陝甘寧邊區延屬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甘泉縣抗日民主政府改稱甘泉縣政府,隸屬陝北行政區延屬分區行署。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國民黨軍二次進佔甘泉城,設置黨部、縣政府等政權機構。甘泉縣政府離開縣城在鄉下開展遊擊活動。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國民黨甘泉縣政府棄城撤離,甘泉全境光復。縣政府遷駐城內。
1949年10月,建立甘泉縣人民政府。
1950年5月,甘泉縣隸屬陝西省延安分區。
1955年7月,改稱甘泉縣人民委員會。
1958年12月,甘泉縣建置撤銷,其轄域併入延安縣。
1961年9月,恢復甘泉縣建置,轄域如前。
1968年8月,改稱甘泉縣革命委員會,隸屬延安專區。
1969年9月,甘泉縣隸屬延安地區。
1981年1月,恢復甘泉縣人民政府。
1996年11月,甘泉縣隸屬延安市。 [4] 
甘泉縣 甘泉縣

甘泉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甘泉縣轄1個街道、3個鎮、2個鄉:美水街道下寺灣鎮道鎮石門鎮橋鎮鄉勞山鄉。甘泉縣人民政府駐地美水街道。 [3] 

甘泉縣地理環境

甘泉縣位置境域

甘泉縣,位於延安市中部,東經108°45′34″~109°33′46″、北緯36°6′57″~36°37′33″之間,北與安塞區相連,南鄰富縣,西與志丹縣相接,東與寶塔區接壤,西北至東南長80千米,東北至西南寬50千米,區域面積2300.72平方千米。 [5] 

甘泉縣地形地貌

甘泉縣屬於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境內丘陵密佈,溝壑縱橫,地貌多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山脈有子午嶺支脈墩梁及延支山陵和勞山山脈及延支山陵。海拔最高墩兒梁主峯1625米,最低蘭家川河牀950米。甘泉縣平均海拔,按加權計算為1148.7米。 [5] 

甘泉縣氣候

甘泉縣屬於半濕潤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氣温低、降水少。春季乍暖還寒,降水偏少。夏季高温多雨,秋季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年平均光照2478小時,日均光照6.8小時。日照充足,農作物一年一熟有餘。年平均氣温8.6℃,極端最高氣温40℃,極端最低氣温-26℃,早霜多在10月初出現,晚霜多至5月上旬結束,有“四月八,凍豆莢”之謂。年平均無霜期148天,最長177天,最短130天。農業生產的主要氣象災害是霜凍、乾旱、冰雹、暴雨、洪澇等。 [5] 

甘泉縣水文

甘泉縣屬黃河流域洛河水系,洛河全長95千米,多年平均過境水量24811萬立方米。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雨岔溝、龍咀溝、大莊河溝、嶽屯溝、勞山川、府村川、清泉溝河,均注入洛河,構成洛河水系。 [6] 

甘泉縣自然資源

甘泉縣水資源

甘泉縣水資源總量為5511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5304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043萬立方米,兩者重複量1836萬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886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679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為807萬立方米,二者重複量為600萬立方米。 [6] 

甘泉縣動物資源

甘泉縣有野生動物60餘種(不含昆蟲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種,二級保護動物16種,省重點保護動物2種。
低等動物類主要有蚯蚓、沙蠶、螞蟥、蝸牛、園蜘蛛、紅蜘蛛、小蜘蛛、蠍子、蟬、蟎等。
昆蟲類主要有衣魚、蜉蝣、蜻蜓、豆娘、蟑螂、地鱉蟲、螳螂、蝗蟲、蟋蟀、臭癟蟲、蟬、螻蛄、蝽象、蚜蟲(俗稱油旱)、金龜子、玉牛、草蜻蛉、蝴蝶、蛾子、蚊子、跳蚤、蒼蠅、螞蟻、馬蜂、人頭蜂、麻子蜂、土蜂、蛔蟲、蟯蟲、絛蟲、螢火蟲、斑蝥等。蝨子、牆蝨已絕跡。
魚類主要有鯉魚、草魚、鯽魚、鰱魚、紅魚、青魚等。兩棲動物多屬無尾目的蟾蜍科和蛙科,主要有蟾蜍(俗稱癩蛤蟆)、青蛙。爬行動物有鱉、壁虎、螃蟹、竹葉青、銀環蛇、赤練蛇、黑烏梢蛇等。
鳥類主要有鴨、鵝、老鷹、雞、野雞、山雞、鴿子、斑鳩、杜鵑、雀鷹、貓頭鷹、啄木鳥、燕子、喜鵲、灰喜鵲、烏鴉、百靈、黃鸝、柳鶯、麻雀、鷀怪子、鴿虎、畫眉、鸚鵡、蒼鷺、白鸛、鴛鴦等。
獸類主要有鼴鼠(俗稱瞎獪)、兔子(有家兔、野兔)、鼠兔、蝙蝠、野狸子、紫貂、老鼠、松鼠、金花鼠、田鼠、大倉鼠、社鼠、大林姬鼠、狐狸、狗、狼狗、寵物狗、黃鼬、青鼬、狗獾、水獺、貂貓、貓、馬、騾、黃牛、五花奶牛、驢、羊(有黑山羊、白絨山羊、布爾山羊、小尾寒羊、奶山羊、綿羊)、豬、野豬、狍子(也稱山羊、野羊)等。狼、豹已絕跡。 [7] 

甘泉縣植物資源

甘泉縣植物資源豐富,分佈廣闊,種類繁多,各類植物資源共有91科、331屬、1100餘種。
森林樹種主要有白樺、側柏、油松、刺槐、紫穗槐、杜梨、水楸子等。灌木林以山桃、虎榛子、胡枝子、黃刺玫、繡線菊,狼牙刺、沙棘、沙柳、合子梢、黑格蘭等為主。裸子植物僅有銀杏、油松、側柏3種。被子植物即有花植物較多,主要有楊柳科、毛茛科、榆科、樺木科、唇形科、薔薇科、木蘭科、葛科等。主要樹種有:山楊(俗稱貝檔),多生長在陰坡、半陰坡。櫟樹(俗稱桐樹),多生長在陰坡、半陰坡。樺樹,有白樺、黑樺,白樺多生長在陰坡緩平處。榆樹,主要有山榆、景觀榆、刺榆。槐樹,有刺槐、中槐、龍爪槐、紫穗槐等,刺槐花可食。柳樹,有旱柳、水柳、垂柳、紅柳、槓柳等種。桃樹,有山桃、家桃、油桃、水蜜桃等種。杏樹,有山杏、梅杏、家杏等。另有核桃、杜梨、蘋果、椿樹、山楂樹、剪子樹、花椒樹、桑樹、棗樹、酸棗樹、椴樹、楸樹、桐樹(山桐、泡桐)、漆樹、槭樹、欒樹、虎榛子、胡頹子、胡枝子、白芨梢、剪子梢、杭子梢、黃刺玫、狼牙刺、黑格蘭、丁香、連翹、檸條、荊條、沙棘、薔薇、木瓜、繡線菊、枸杞子、季氏五加、葡萄、葛藤、冬青、櫻桃樹、李子樹、石榴樹。
草本植物主要有:茭蒿、黃蒿、臭蒿、鐵桿蒿、青蒿、艾蒿、日本蒿、冷蒿、紅蚊馬先蒿、蔞蒿、蒼朮、大針茅、白茅、本氐針茅、本氐羽茅、羊茅、白羊草、狼尾草、黃菅草、鬼針草、含羞草、藎草、芨芨草、龍鬚草、龍牙草、鐵線草、蒲草、稗草、冰草、馬藺草(馬蘭、馬蓮)、蒲公英、夏枯草、沙草、山丹丹、旋覆花、野菊花、狼尾花、野棉花、炒石花、野玫瑰、薄荷花、燈籠花、馬牙草、草莓、蛇莓、野山藥、白藤、苦菜、馬齒莧、地膚、紫花苜蓿、野苜蓿、串地苜蓿、草木樨、突葉鐵掃帚、山葱、次莧、灰條、小蒜、蘆葦、沙蓬、麥蓬、沙葠(馬奶奶)、大茴香、小茴香、茛子、野蓖麻、野稀子、大辣、蒺藜、野萹石、生瓜瓜、野蔓豆、野蛇豆、二色棘豆、澤蒙、早熟禾、春箭筈、毛苕子、水芹、飛廉、萹蓄、三枝、地梭、竊衣、喜陽糙蘇、刺薊、多花米口袋、瓜子金、閉穗、雞兒腸、玉竹、異葉破漿、獨花泥湖菜、歪頭菜、委陵菜、苦麥菜、結縷草、細葉苔草、苦莧草、厚穗冰草、一丁草、綠毛鵝冠草、翻白草、野古草等。
藥用植物資源有150餘種。分佈廣泛且儲量較大的品種主要有;甘草、黃芩、秦艽、大力子、板藍根、黨蔘、車前、大黃、當歸、枸杞、貝母、羌胡、黃連、遠志、黃芪、黃柏、天麻、地榆、防風、前胡、柴胡、木賊、菖蒲、木通、半夏、沙蔘、白芷、蒼朮、桔梗、連翹、二醜、枳實、山楂、芍藥、薄荷、茶花、毛茛、大薊、蒺藜、牛蒡、蒼耳、側柏、木瓜、白芨、菊花、紫荊、冬青、牡丹、水仙、鳳仙、紅花、生地、杜仲、玄蔘、山芋、桃仁、杏仁、夏枯草、仙鶴草、豬鬃草、金盞花、五加皮、地骨皮、菟絲子、夾竹桃、串地龍等。
觀賞植物資源有150餘種,主要有菊花、荽花、蜀葵(有紅黃、紫、白等種顏色)、龍葵、百台、野百合、薔薇、虞美人(有紫紅、豔紅、粉紅等色)、紫丁香(有紫、白色)、紫茉菜(有紅、白、黃、紫色)、紫薇、紫荊、月季、海棠、金盞花、蘭花(有君子蘭、吊蘭、劍蘭)、牡丹、天竺葵、水仙、牽牛花(有淡紅、紫紅、紫藍花)、石竹(有紅、紫、白色)、馬蘭等。人工栽種的花卉有雞冠花、仙人鞭、仙人掌、仙人球(花有紅、白色)、夾竹桃、冬青、美人蕉、玉簪、雁來紅、萱花(有白、粉色)萬年青、鳳仙、玻璃翠、倒吊金鐘、四季果等。
農業作物品種有禾木科、豆科、葫蘆科、茄科、百合科等。主要種類有穀子、糜子(有軟糜、硬糜、紅糜、黑糜等)、小麥、稻子、高粱、玉米、蕎麥、大豆(有雙青豆、黑豆、黃豆)、紅小豆、綠豆、豇豆、豌豆、扁豆、蔓豆、豆角、刀豆、線豆、線麻、芝麻、蓖麻、油菜、黃芥、花生、旱煙、烤煙、南瓜、西瓜、小瓜、冬瓜、番瓜、苦瓜、絲瓜、黃瓜、甜瓜、西葫蘆、菜葫蘆、菜瓜、洋芋(白皮、紅皮、紫皮)、紅薯、白菜、油菜、空心菜、蘿蔔(有紅、白、黃、水、糖蘿蔔)、蔓菁、菠菜、茼蒿、芹菜、茄子、萵筍、甘藍、芥菜、韭菜、辣椒、甜椒、尖椒、大蒜、葱(紅葱、白葱、洋葱)、芫荽(通稱香菜)、黃花(又稱金針花)、菜花、芡蓮、木葫蘆等。 [7] 

甘泉縣礦產資源

甘泉縣探明石油儲量1.93億噸、天然氣儲量600億立方米,油頁岩、紫砂土、鹽等礦產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 [6] 

甘泉縣政治

甘泉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長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縣政協主席
縣紀委書記
參考資料 [13-14] 

甘泉縣人口

2022年,甘泉縣常住人口7.6萬人,城鎮化率62.28%;人口自增率0.02‰,出生率6.37‰,死亡率6.35‰。 [12] 

甘泉縣經濟

甘泉縣綜述

  • 生產值
2022年,甘泉縣實現生產總值36.81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2%,高於全市增速3.6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076億元,增長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2.596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142億元,增長7.1%。產業結構發生變化,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2:32:50.8調整為16.5:34.2:49.3。人均生產總值48376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8.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5.09億元,佔生產總值比重為41%。
  •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甘泉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00197萬元,同比增長19.9%,高於全市平均增速22.8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市第3位;其中,縣屬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4516萬元,增長4.4%。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7091萬元,比上年下降33.1%。
  • 財政
2022年,甘泉縣財政總收入26419萬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531萬元,增長9.1%。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税收收入8221萬元;非税收收入4310萬元。財政支出139199萬元。
  • 人民生活
2022年,甘泉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62元,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5元,增長6.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08元,增長4.8%。城鄉收入比2.71,較2021年2.75縮小0.04個點。 [12] 

甘泉縣第一產業

  • 農業
2022年,甘泉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產值11319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2%,其中農業產值77575萬元,增長4.2%,佔總產值的68.5%;牧業產值28304萬元,增長5.8%,佔總產值的2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413萬元,增長8.5%;林業產值1812萬元,增長26.2%;漁業產值86萬元,增長2.1%。
2022年甘泉縣糧食播種面積118158畝,糧食總產量44616噸。園林水果總產量12515噸,比上年增加2384噸,增長23.5%。全縣蔬菜面積27710畝,比上年增長6.5%,蔬菜總產量99518噸,比上年增加5423噸,增長5.8%。
2022年,甘泉縣累計出欄豬21135頭,增長8.4%,豬存欄12600頭,增長13.7%;羊子出欄48478只,下降1.95%,羊存欄61860只,增長1.7%;牛出欄1695頭,下降0.9%,牛存欄4130頭,增長20.4%。肉類總產量3231.7噸,增長1.3%。禽蛋產量5959.2噸,增長0.24%。 [12] 

甘泉縣第二產業

  • 工業
2022年,甘泉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76865.9萬元,同比增長38.6%,高於全市平均增速13.7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其中,能源工業完成產值137952.7萬元,增長54.4%;非能源工業完成產值138913.2萬元,增長25.8%。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1%,高於全市平均增速9.4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市第4位。
  • 建築業
2022年,甘泉縣建築業實現產值22345.7萬元,同比增長12.6%,完成增加值11120萬元,同比增長4.8%。

甘泉縣第三產業

  • 貿易
2022年,甘泉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69.1萬元,同比增長1.0%,低於全市平均增幅6.5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市第12位。1-12月份全縣限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6519.9萬元,同比下降0.5%,增速位居全市第12位。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168.3萬元,增長50.8%;商品零售12351.6萬元,增長-5.0%。按城鄉類型劃分:城鎮零售額8437.3萬元;鄉村零售額8082.6萬元。 [12] 

甘泉縣交通運輸

甘泉縣境內有210國道、西延鐵路、黃延高速公路。
2021年,甘泉縣公路里程532.3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條60.9千米,高速公路連接線22.5千米,國道39.4千米,縣公路53.8千米,鄉千米93.2千米,村級千米262.56千米。

甘泉縣社會事業

甘泉縣教育事業

2022年,甘泉縣擁有各類學校19所,其中職業中學1所,普通中學6所,小學12所;各類學校在校學生人數10913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4296人,小學在校學生數6400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數217人。全縣擁有教職工1198人,其中:普通中學教職工553人,小學教師598人。全縣幼兒園24所,在園幼兒2459人,教職工32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甘泉縣文化事業

2022年,甘泉縣文化事業機構10個,其中:鄉鎮文化站6個。檔案館1個,館藏案卷31293卷,62586件。黨史辦1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49800冊。

甘泉縣醫療衞生

2022年末,甘泉縣共擁有各類衞生機構20個,衞生技術人員706人,衞生機構牀位425張。

甘泉縣基礎設施

  • 郵政
2022年,甘泉縣郵政業務總收入1215萬元,郵政函件業務2937件,包裹業務78235件,快遞業務量13520萬件,快遞業務收入67萬元。 [12] 

甘泉縣歷史文化

甘泉縣文物

  • 陝甘邊蘇維埃政府舊址
陝甘邊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甘泉縣下寺灣鎮義字溝村027號,該舊址由11孔坐西北面東南的石窯洞和院落組成,2014年6月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8] 
陝甘邊蘇維埃政府舊址

甘泉縣風俗民情

  • 打龍眼泉民俗活動
打龍眼泉民俗活動,甘泉縣城北三十五千米處的洛河西岸有一龍咀溝村,從溝口的龍王廟到村中的龍眼泉峁,再到村後的龍眼泉及龍王廟,處處與龍相關,有獨特的打龍眼泉民俗,如今傳承譜系可以明確考證到清末,據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了。龍咀溝村民主要以宋、劉、薛三姓為主,其中宋氏舊時以武勳受封立家,且人丁最為興旺,三族於此地延綿生息數百年,有村中關帝廟前碑文及宋氏陵園前牌樓可以佐證。每年農曆二月初一至初二,龍咀溝的村民都會自發組織打龍眼泉民俗,並由宋氏族人作為主祭。打龍眼泉民俗活動共有“祭天”“打五雷”“打龍眼泉”“撒灰”“祭廟”“沿門子”“灌春牛”“抹龍殼”“合繩”“出行”“轉九曲”十一個環節。 [10] 

甘泉縣風景名勝

  • 甘泉大峽谷
甘泉大峽谷,位於甘泉縣下寺灣鎮張家溝村。甘泉大峽谷歷經數千萬年風沙切割和流水溶蝕、沖刷而成,由大小120餘條峽谷組成,是典型的地埋式峽谷,丹霞地貌。 [9] 
甘泉大峽谷
  • 香林寺
香林寺,位於甘泉縣下寺灣鎮閻家溝村斜對面的走山頂上。香林寺唐代寺院已毀,山間遺留廢墟多處,瓦礫、殘石隨處可見。現存寺院系清末所建。環山而建的有真武祖師殿、玉皇廟、九天玄女殿、觀音閣、龍王廟、魁星閣等。
香林寺 香林寺

甘泉縣榮譽稱號

2020年6月30日,甘泉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