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堰土家族鄉

鎖定
甘堰土家族鄉,隸屬於湖南張家界慈利縣,地處慈利縣西部,東與宜衝橋鄉相連,南與溪口鎮隔澧水相望,西與陽和土家族鄉接壤,北與三官寺土家族鄉江埡鎮交界。 [4]  轄區總面積186.32平方千米。 [2]  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34316人。 [2] 
明朝初年屬八都。1998年10月,從許家坊土家族鄉析出為甘堰土家族鄉。 [4]  截至2020年6月,甘堰土家族鄉下轄20個行政村, [5]  鄉人民政府駐甘堰村。 [4] 
截至2019年末,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個。 [2] 
中文名
甘堰土家族鄉
行政區劃代碼
430821216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
地理位置
慈利縣西部
面    積
186.32 km²
下轄地區
2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甘堰村
電話區號
074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著名景點
穿石溪漂流、懸巖寺
車牌代碼
湘G
人    口
34316人(2019年户籍人口)

甘堰土家族鄉歷史沿革

明朝初年屬八都。
民國十九年(1930年),廢除舊都設區。
1949年7月,慈利縣劃分成7個區,屬六區。
1956年6月,實行撤區並鄉,設甘堰鄉。
1958年9月,撤甘堰鄉、陽和鄉、許家坊鄉合建陽和公社。
1961年,甘堰公社劃歸為溪口區。
1984年,恢復鄉建制。
1995年,合併為許家坊土家族鄉。
1998年10月,從許家坊土家族鄉析出為甘堰土家族鄉。 [4] 

甘堰土家族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甘堰土家族鄉轄甘堰、中心、馬鞍山、西鋪、桃址、勤中、坪溪、高嶺、萬佛寺、金巖、穿石溪、張家台、上馬墩、煙竹、月台、氽溪、桂竹、東峪、豬槽灣、西峪、園藝等2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65個村民小組。 [4] 
截至2020年6月,甘堰土家族鄉下轄20個行政村, [5]  鄉人民政府駐甘堰村。 [4] 
甘堰土家族鄉區劃詳情
甘堰村
川石村
水沐峪村
長嶺崗村
桃坪村
金桂村
宜衝橋村
西鋪村
任家坪村
馬鞍村
東峪村
巖峪村
張家台村
歇駕莊村
紅巖嶺村
西峪村
東方紅村
上馬墩村
龍象庵村
雙峪村

甘堰土家族鄉地理環境

甘堰土家族鄉位置境域

甘堰土家族鄉地處慈利縣西部,東與宜衝橋鄉相連,南與溪口鎮隔澧水相望,西與陽和土家族鄉接壤,北與三官寺土家族鄉江埡鎮交界。 [4]  轄區總面積186.32平方千米。 [2] 
甘堰土家族鄉

甘堰土家族鄉地形地貌

甘堰土家族鄉境內地形起伏,地勢北面高南面低,中間山嶺夾小峪。屬典型的丘陵地貌。最高峯位於台華寺,海拔1075米,最低點位於馬鞍山,海拔107米。 [4] 

甘堰土家族鄉自然災害

地圖
地圖(2張)
甘堰土家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山洪,地質塌方等。1998年7月23B,山洪暴發導致全鄉受災面積達3500餘畝,絕收面積2100畝、房屋倒塌178間,經濟損失達2650萬元。 [4] 

甘堰土家族鄉自然資源

2011年,甘堰土家族鄉有耕地總面積2.45萬畝,人均1.13畝。累計造林100畝,其中經濟林100畝。林木覆蓋率53.62%,活立木蓄積量20.61萬立方米。 [4] 

甘堰土家族鄉人口

2011年末,甘堰土家族鄉轄區總人口2154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31人,城鎮化率2%。總人口中,男性11312人,佔52.52%;女性10228人,佔47.48%;14歲以下6621人,佔30.74%;15—64歲11351人,佔52.7%;65歲以上3568人,佔16.56%。人口以土家族為主,達20463人,佔95%;另有漢族1002人,白族75人,共佔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15人。 [4] 
截至2017年末,常住人口31538人。 [1] 
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33367人。 [3] 
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34316人。 [2] 

甘堰土家族鄉經濟

甘堰土家族鄉綜述

2011年,甘堰土家族鄉財政總收入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人均財政收入110元,比上年增長2.9%。 [4] 
截至2019年末,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個。 [2] 

甘堰土家族鄉農業

2011年,甘堰土家族鄉農業總產值3975萬元。糧食作物以雜交水稻、玉米等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9850噸,人均457千克,其中水稻6550噸,玉米2560噸,紅薯740噸。畜牧業以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1.89萬頭,年末存欄0.77萬頭;牛飼養量0.33萬頭,年末存欄0.23萬頭;羊飼養量0.34萬隻,年末存欄0.12萬隻;家禽年飼養量8.95萬羽,上市家禽4.57萬羽。水果種植0.2萬畝,產量150噸,主要品種有柑桔、梨子。 [4] 

甘堰土家族鄉商業

2011年,甘堰土家族鄉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9.8%。共有商業網點102家,從業人員218人;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2350萬元。 [4] 

甘堰土家族鄉金融業

2011年末,甘堰土家族鄉境內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890萬元,比上年增長9.6%;各項貸款餘額25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4] 

甘堰土家族鄉郵電業

2011年,甘堰土家族鄉郵政業務總量76萬元,其中純收入13.7萬元。電信業務收入97萬元。 [4] 

甘堰土家族鄉交通運輸

甘堰土家族鄉境內有張慈公路幹線1條,距常張高速陽和收費站12千米。鄉、村通達率100%,村道硬化率98%。 [4] 

甘堰土家族鄉社會事業

甘堰土家族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甘堰土家族鄉有300平方米鄉綜合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4個,藏書3萬冊,光碟1500套。有60多人的廣場健身舞人員,有腰鼓隊1只,銅管樂隊16只。
2011年末,甘堰土家族鄉有學校體育場所5個,政府球場一個,業餘球隊4只。
2011年,甘堰土家族鄉有有電視户5735户,其中村村通和户户通有950户。 [4] 

甘堰土家族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甘堰土家族鄉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538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5所,在校學生1001人,專任教師4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學生443人,專任教師3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教育經費投資120萬元。 [4] 

甘堰土家族鄉醫療衞生

2011年,甘堰土家族鄉有醫療衞生機構15個;有牀位25張,每千人擁有病牀1張;固定資產總值23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5名,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473人次。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婚檢率70%,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10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5歲,其中男性78歲,女性74歲。21個村2.04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5%。 [4] 

甘堰土家族鄉社會保障

2011年,甘堰土家族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5户,人數35人.支出7.64萬元,比上年增長56%,月人均182元,比上年增長18%。醫療救助87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76人次,共支出2.3萬元,比上年增長2.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19户,人數930人.支出99.2萬元,比上年增長40%,月人均89元,比上年增長44%。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28.5%。社會福利費6.28萬元,比上年增長140%;敬老院1家,牀位3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0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9232人,參保率93%。 [4] 

甘堰土家族鄉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甘堰土家族鄉有郵政支局1處,報紙、雜誌累計發行850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7門,固定電話用户3265户,電話普及率56%;移動電話用户15732户,互聯網用户378户。 [4] 
  • 能源
甘堰土家族鄉2000年建成甘堰土家族鄉供電所,全年供電546萬度。 [4] 
  • 水利
2011年,甘堰土家族鄉有小I型水庫2座,庫容量269.2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636畝;有小II型水庫4座,總庫容137.4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040畝。2011年末有自來水廠1座,引水管道長5.7千米,年供水90萬立方米。 [4] 

甘堰土家族鄉歷史文化

  • 名稱來歷
甘堰土家族鄉地名因鄉政府駐地有十餘畝天然堰一口,解放前遇旱乾涸,人們怨稱幹堰。解放後,經整治,用電力提來數千米外的澧水注入,人們喜稱甘堰,鄉由此得名。 [4] 
甘堰土家族鄉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60頁.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369.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348.
  • 4.    湖南省民政廳主編;湖南省行政區劃大典.[M]張家界:湖南地圖出版社,2015.5:106-107.
  • 5.    甘堰土家族鄉2020年區劃詳情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