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瓦魯班戰役

鎖定
瓦魯班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場戰役。1944年3月3日,胡康河谷戰役的瓦魯班戰鬥打響,戰鬥相當激烈。3月9日,中國駐印軍新一軍戰車第一營向駐守瓦魯班的日軍第十八師團的最後據點發起進攻,同時參戰的中國駐印軍新一軍105重榴炮三營七連以猛烈的火力作掩護,新二十二師第64團步兵一營跟進。據守瓦魯班最後據點的第十八師團的日軍,被中國駐印軍新一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所打垮,以致連第十八師團的關防也來不及收拾就落荒而逃。戰車營甲兵一連某排車長率先衝入日軍第十八師團指揮所掩蔽部, 繳獲了日軍第十八師團的關防大印,為印緬作戰重大戰果之一。 [1] 
名    稱
瓦魯班戰役
發生時間
1944年3月
地    點
緬北地區
參戰方
中國遠征軍,日軍
參戰部隊
中國駐印軍、日軍第18師團

瓦魯班戰役戰役背景

1942年,新200師所屬的部分戰車部隊參加了中國遠征軍的初次入緬作戰,由於盟軍戰局整體失利,中國入緬戰車部隊在緬甸、滇西防禦戰中幾乎損失殆盡。1943年,在美英盟國的幫助下,中國駐印戰車部隊得以迅速編練完成,並在後來的緬北、滇西反攻中發揮了不小的威力。 [2] 

瓦魯班戰役戰前準備

1943年春,湖南洪江的陸軍機械化學校奉國民政府命令,從校屬汽車修理廠、機器製造廠抽調200多名實習技術人員,組成兩個戰車保養連,赴印度接受美軍訓練,為接下來在緬甸戰場的對日反攻做準備。每連3個排,共6個排,由兩位懂技術的人員擔任連長,又從學生中抽調張業輝等6人,提前畢業,擔任排長。 [2] 
隊伍組建好後,即從洪江出發,經過湘、黔、滇三省,或步行,或乘車,走走停停,歷時兩月有餘,始抵雲南省會昆明。稍事休整後,隊伍即在巫家壩機場乘上美軍的大型運輸機,沿着著名的“駝峯航線”,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降落。第二天,一行人在英方人員的安排下,乘火車趕赴位於印度中部小鎮蘭姆伽的中國駐印軍訓練基地受訓。 [2] 
該訓練基地由英方提供場地及後勤保障,美方提供武器裝備及訓練,中國軍官負責日常生活及軍紀管理,中國駐印軍各兵種都在這裏接受集訓。戰車學員剛到時,住宿條件很差,沒有固定的房屋居住,只能就地搭建帳篷住宿。相比來説,飲食條件還算不錯。早上7點開飯,吃麪片湯、饅頭,就油炸花生米。中午12點開飯,一般吃大米飯,就燉牛肉和花菜,有時是罐頭羊腸。晚上6點開飯,吃的和中午大體一樣。每天晚飯後和星期天是學員們的自由活動時間,可以出營房逛逛街,打打球,看看電影或書報。後來,他們的住宿條件逐漸得到改善,搬進了英軍設施齊全的營房中。 [2] 
接下來進行實地操作和演練。8個駕駛場地地形、設施各異,對野戰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應對都進行了模擬,其間有一些操作較差的學員被淘汰了。最後的練習科目是長途夜行軍,要求學員自己駕車,沒有助教跟隨,不許開大燈,只看前面一輛車的尾燈,魚貫而行,不能掉隊;100多輛車,往返300多公里,須在一夜之間完成,天亮以前返回駐地。與平時的訓練相比,畢業考試倒是容易得多:每輛車上有一位美軍駕駛員坐在副駕駛位置監考,學員開車順馬路在蘭姆伽大街上來回一圈即可。考試通過後,發給學員駕駛證一本。 [2] 
學完駕駛,學員們還要學習使用武器裝備,包括普通射擊、投擲手榴彈、衝鋒槍裝卸、移動靶射擊等項目。此外,張業輝等十幾個熟練的技術人員被安排到美軍的車間去做修理坦克履帶、焊接零星配件等工作,因為有在陸軍機械化學校的底子,不到半個月,他們就比較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後來,張業輝等50名官兵又被選派到戰車學校,進行坦克駕駛和射擊學習。他們駕駛着幾十輛大坦克車編隊演習的壯觀情景,令人讚歎。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們就掌握了坦克的各種性能,具備了實戰能力。 [2] 
1943年11月,在蘭姆伽駐印戰車訓練班受訓的中國官兵已達1000多名,本擬組建7個戰車營,實際上成立了3個營,其中完成裝備的只有第1營、第2營,營長分別為趙振宇、梁燕。士兵大多數是大專生或中專生,戰車司機則是在陸軍機械化學校受過訓練的學員。張業輝分在第1營。戰車第1營下轄3個戰車連、1個補給連,官兵共計700餘人,分配各種車輛近300輛,其中有M3A3輕型坦克74輛。與初次入緬作戰時相比,中國駐印軍的編制、裝備、戰技、給養、士氣等都有很大提高,成為一支具有較強戰鬥力的精鋭之師,戰車部隊的加入更是令駐印軍如虎添翼。 [2] 

瓦魯班戰役戰役經過

1944年1月中旬,戰車第1營從蘭姆伽出發,在加爾各答領取裝備後,即乘火車開往印度邊境城市列多(又譯雷多),第2營稍後到達,統由美籍上校羅斯維爾·布朗和第1營營長趙振宇負責指揮。列多緊鄰緬甸,是趕築中的中印公路(即著名的“史迪威公路”)起點,中國駐印軍新38師、新22師及各特種部隊均奉命向此集中,並在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的指揮下於1943年10月向固守緬北胡康河谷的日軍發起攻擊。1944年2月初,駐印軍已連克新平洋、於邦等要地,繼續向日軍在胡康地區的軍政中心孟關挺進。 [2] 
當面之敵是負責緬北防務的日軍第18師團,師團長為田中新一中將,下轄55聯隊、56聯隊。該師團從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到緬甸,一路披荊斬棘,所向無敵。其主力佈置於地理條件極為複雜的胡康河谷各要地,利用崇山峻嶺、懸崖峭壁、縱橫河道、遮天密林等險要地形,修築大量工事,步步為營,企圖固守。由於日軍兵力強大,準備充分,防守嚴密,火力旺盛,中國駐印軍雖然連克要地,但損失亦大。戰車營的加入,為中國駐印軍的進攻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2] 
1月28日,戰車第1營投入戰鬥,以1個排配合新38師向塔隆河一帶搜索前進。上士王英華駕駛的輕戰車在過橋時,被日軍地雷炸斷履帶,木橋被炸壞,坦克陷在橋上,進退不得,後面的坦克也無法通過,遂與當面日軍發生激戰。王英華打完戰車上的槍彈、炮彈後,下車用衝鋒槍與敵人對射,掩護其他車輛撤退,最終於彈盡之際自殺殉國。經此教訓,戰車部隊此後作戰,不再輕易上橋。 [2] 
2月下旬,孟關外圍重要據點大多數被中國駐印軍攻佔。23日,新22師奉史迪威的作戰命令,以第66團1營配屬於戰車第1營,沿孟關東側繞至敵軍側後,斷敵退路,配合主力正面進攻。3月初,日軍主力鑑於孟關三面被圍,乃鑽隙轉往孟關東南10餘公里外那巴卡河口的重要據點瓦魯班(又譯瓦拉本)。3月5日,緬北門户孟關被新22師攻克,中國駐印軍各部繼以合圍之勢向瓦魯班進擊。 [2] 
正當孟關戰事激烈之時,3月2日,戰車第1營發佈作戰命令:“本營以擊破敵人之目的,於明日五時二十分由孟關東側,經過納姆卡及南邦之支流,向太邦附近地區前進,迂迴敵之右側背,遮斷盟關至瓦魯班敵之補給線,並向東、西席捲,使二十二師戰鬥容易。”次日起,戰車第1營3連與步兵密切配合,在工兵部隊開路機的協助下,迅速通過森林沼澤地帶,並多次擊破沿途之敵。關於這些叢林遭遇戰,戰地記者呂德潤形象地寫道:“於是在這原始地帶便交響着二十世紀最悲壯的音響。” [2] 
3月8日,戰車第1營渡過那宇河,出敵不意,猛然出現於瓦魯班西北側,衝入敵陣,縱橫掃蕩。日軍猝不及防,狼狽接戰,潰不成軍。中國駐印軍與敵激戰約兩小時,摧毀其指揮系統,殲滅日軍經理部長木村大佐、56聯隊長山崎大佐、作戰課長石川中佐以下官兵400餘人,繳獲日軍第18師團司令部關防及裝甲車兩輛、卡車及小指揮車各一輛。其中,繳獲日軍師團關防,在抗戰以來尚屬首次。 [2] 
3月9日,戰車第1營又接到總指揮命令,協同步兵64團肅清瓦魯班殘敵,並向南追擊。1連、2連隨即趕到昨日3連戰鬥的地點,與日軍炮兵展開激戰,節節推進,於中午12時許將瓦魯班完全克復,繼續向南追擊。殘敵受中國駐印軍機槍、迫炮射擊,被全數殲滅。 [2] 

瓦魯班戰役戰役評價

瓦魯班會戰後,布朗上校向史迪威報告説:中國的坦克車部隊戰績輝煌,戰車第1營及其支援的步兵殲滅了大約500名日軍,所到之處使敵人膽寒。考慮到他們中很多人都是農家子弟,僅僅經過3個月的訓練,生平第一次駕駛戰車作戰,而有如此優異的表現,更值得稱讚。他甚至説:“這些中國人是我所見過的最勇敢的軍人……他們已經有了勇氣,我願意與他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2] 
後來,戰車部隊又先後參加中國駐印軍攻略密支那、八莫諸役,與步兵、炮兵、空軍密切配合,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中國駐印戰車部隊以自己英勇頑強的戰鬥和義無反顧的犧牲,在緬甸戰場上為中國軍人爭得了崇高的榮譽。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