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瓦烏·荷蘭德

鎖定
瓦烏·荷蘭德(Wau Holland),德國電腦黑客。瓦烏·荷蘭德(Wau Holland)於2001年7月29日英年早逝。瓦烏·荷蘭德死於中風,逝世時年僅49歲。
中文名
瓦烏·荷蘭德
外文名
Wau Holland
國    籍
德國
逝世日期
2001年7月29日
職    業
電腦黑客
主要成就
德國“黑客元老”

瓦烏·荷蘭德簡介

他雖不是政治家和大企業家,也不是明星豪富,但他在德國赫赫有名,因為他是計算機黑客元老,而且是一個好黑客。“瓦烏·荷蘭德”基金成立於2003年,發起者是為紀念德國“黑客元老”瓦烏·荷蘭德。瓦烏·荷蘭德2001年7月31日死於中風,享年49歲。他的去世成為德國重要新聞,因為其在德國有“黑客元老”之稱。瓦烏·荷蘭德被稱為“紅黑客”,因為他不是為自己牟利而私自進入別人的計算機系統,而是為了發現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漏洞,同時,他極力主張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強調保護個人隱私。1981年,瓦烏·荷蘭德與朋友一起創建了“混亂電腦俱樂部”。

瓦烏·荷蘭德英年早逝

瓦烏·荷蘭德 瓦烏·荷蘭德
2001年7月31日,德國主要媒體都報道了一個名叫瓦烏·荷蘭德(Wau Holland)的人7月29日英年早逝的消息。瓦烏·荷蘭德死於中風,逝世時年僅49歲。 [1] 
瓦烏·荷蘭德很聰明,小時候就喜歡發明創造,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技術蓬勃發展,他將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機上,與朋友組織了一個名為“混沌計算機俱樂部”(簡稱CCC俱樂部)的組織,他擔任主席。1984年,他們發現德國電信的電視文字展示系統有安全漏洞,好意告訴了德國電信,但是德國電信不以為然。於是他們一天晚上,便利用這個漏洞,通過計算機指令漢堡一家銀行下載他們俱樂部編寫的收費文字材料,他們幹了一通宵,使那家銀行花掉了13.4萬馬克,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第二天,他們向報界公開了這個消息,並主動將錢還給銀行,於是瓦烏·荷蘭德和他的CCC俱樂部聲名大震。後來,瓦烏·荷蘭德和CCC俱樂部發現了不少軟件的安全隱患,但從未為自己牟利。瓦烏·荷蘭德還經常告戒黑客,不要違反法律。
近2年來,瓦烏·荷蘭德由於身體不好,很少出頭露面,但他把自己的餘生貢獻給德國東部地區的孩子,在耶拿城少年中心為兒童講授計算機知識。瓦烏·荷蘭德過去就中過風,從2001年5月神志不省,7月27日開始發高燒,後在睡眠中死去。
瓦烏·荷蘭德在80年代開始了它的黑客生涯,而且和其他一些早期的黑客一起組成了Chaos電腦俱樂部,或CCC,它可以在數據網絡上自由的交換信息最終變成了因特網。俱樂部稍後就以它的為提高公眾對於因特網安全的自覺性的努力而聞名。
俱樂部第一次獲得國際性的聲譽是在1987年當時其成員闖進了NASA的電腦暴光和宣揚了其安全缺點。它又在全歐洲的銀行和信用卡公司進行了類似的活動。
在俱樂部的網站上的一份訃告中,瓦烏·荷蘭德被回憶為一個“哲學家,自由思想家,幻想家和行動派的人它並不認為科技是他自己的結束,但是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瓦烏·荷蘭德對好黑客的“禮讚”

瓦烏·荷蘭德 瓦烏·荷蘭德
“瓦烏·荷蘭德,你曾以激進的主張和行動向人們證明信息時代的機遇和危險。”有人寫道:“你充滿活力,總是向人們發出警示。” 20年前,Wau Holland在柏林的著名左翼報章Die Tageszeitung撰文宣示了CCC的理念,這一理念主張廣大民眾有權使用新的媒介。
瓦烏·荷蘭德CCC的另一位創始人Steffen Wernery回憶了他與Holland的第一次會面。“他給了我巨大的靈感。他關於計算機以及關於把計算機應用於公眾領域的思想方式在當時是非同尋常的。那時只有大公司使用電腦,個人還都不曾擁有電腦。”他説:“他認為電腦的應用可以為人的權利服務,我們可以利用電腦讓許多事物變得透明,並把權利給予公眾。這種哲學令我頗感興趣。”
瓦烏·荷蘭德是個蓄鬚而禿頂的傢伙,他屬於抗議運動的一代,並且從未背棄他那一代人的風格和原則。資深記者Detlef Borchers説:“他經常緬懷嬉皮時代。他總是穿着工裝褲——在學生運動的早期,這表示學生們站在工人的立場上。他經歷了那個時代,並一直穿着這種老式服裝。” 在如何運用電腦和不能如何運用電腦方面,Holland堅持自己的理念。他還認為黑客行動的背後應當有思想。為了證明他的理念,他曾和Steffen Wernery破解密碼、進入銀行系統,把5萬美元劃入CCC的帳户,然後將這件事情公諸於眾。這在當時的西德引起轟動。
左一瓦烏·荷蘭德 左一瓦烏·荷蘭德
Wau HollandDetlef Borchers指出,80年代的西德,郵電與通訊是相當壟斷的,政府的管理非常嚴格。他説:“那個時候,我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聲音耦合器(acoustic coupler);而為了得到它,就必須提交自己的護照,並得有他人的擔保信,保證你是個好人。”他説,Holland致力於改變這一點:“在他看來,每一種通訊手段都使人們得到解放。因此,他是一個有政治理念的技術愛好者。這在當時的德國是罕見的,許多人對電腦充滿疑慮。”
Wau Holland不過,Holland也不願意人們把他當作刻板嚴肅的人。作家Christiane Schulzki-Haddouti認為,他總是有幾分頑皮。“他不大在乎舉止,喜歡‘煽動’,總試圖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各種事物。他不在乎人們是否贊同並跟從他。” 後來,儘管CCC的其他早期領袖去發展自己的財富事業了,但Holland卻過着儉樸的生活。最近幾年,他與一些年輕人一起工作,居住在原東德城市耶拿。 他在德國互聯網領域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Schulzki-Haddouti認為:“但在我看來,他沒有以某種制度化的形式確立自己的角色——當然,可能他根本不想這麼做。在美國,很多建立了類似CCC組織的人,有自己的聯合會,擁有很好的辦公室等等。他沒有這一切,得為生計奮鬥。”Borchers補充説:“Holland總是以另一種方式生活着,堅持着某種不妥協的立場。由於缺錢,葬禮不會辦得很好,大家正在籌款。” 不過,Holland總是吸引着廣泛的朋友和仰慕者。
他在醫院裏度過了生命的最後兩個月,一直陷於昏迷狀態。醫生説,他們從未見過有那麼多人為一個昏迷的病人守夜。 “我得説,他更是一個詩人。” Schulzki-Haddouti説:“他是德國互聯網的活檔案。他記得每一個事件,記得每一種觀念的來歷。他的去世是嚴重的損失。我懷疑是否會有別人能像他那樣洞曉德國互聯網的精神。”
2001年8月10日晚,在荷蘭屯特大學的校園裏,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黑客聚集在一起,為一名上個月逝世的德國黑客舉行紀念活動。在場的許多人與這名德國黑客素昧平生,但他們表現出的哀傷卻是如此真誠。不僅僅是黑客們,連一向保守的德國主要媒體,也接連報道了這名“正義黑客”英年早逝的消息。究竟是什麼人能讓人們如此懷念?
這名特殊的黑客名叫瓦烏·荷蘭德,是德國赫赫有名的傳奇式人物。早在20年前,荷蘭德就創辦了混沌電腦俱樂部。荷蘭德和混沌電腦俱樂部在1984年大名遠揚。那時,他們發現郵電部的圖文系統軟件存在安全隱患。在一次專業會議上,他們向郵電部指出了這一問題,但郵電部不予理睬,於是荷蘭德決定給它點兒顏色瞧瞧。一個週末的晚上,荷蘭德和朋友利用破解出的漢堡儲蓄銀行賬户號碼,指示該行電腦一整夜不斷地下載一個收費網頁的圖文材料,結果使那家銀行一下子花掉13.4萬馬克。事後,荷蘭德公佈了這次行動並主動把錢還給銀行,於是他和他的俱樂部登上了各大報刊的頭版頭條。現在混沌電腦俱樂部已成為歐洲最大的黑客組織。
荷蘭德曾自豪地説,是我們使德國黑客沒有像在其他國家那樣成為輿論的反面典型,我們總是以友好和坦率的形象出現。我們讓大家認識到,是黑客在發現並指出電腦與網絡系統的不足,從某種意義上説他們也是在維護網絡的安全。也許有時他們會弄點小麻煩出來,但總的來説他們還挺可愛。
荷蘭德始終遵循一個原則———決不通過黑客行為牟利,他也因此得到了“正義黑客”的美名。多年來,荷蘭德和他的混沌電腦俱樂部一直致力於尋找各種電腦系統的安全隱患並提醒有關部門注意,同時他還大力呼籲言論自由,信息開放。作為安全技術和數據保護方面的專家,荷蘭德在經濟界和政界贏得了尊重。早在1985年,德國的綠黨便邀請混沌電腦俱樂部講解電腦聯網,現在該俱樂部成員還經常作為專家到參議院作證。

瓦烏·荷蘭德留下的錢甚至不夠舉行葬禮

近幾年,荷蘭德“淡出江湖”。從1999年起,他在德國東部城市耶拿的青少年中心為孩子們傳授電腦知識。2000年,他又在柏林開辦了“黑客之家”,培養黑客後備人才。今年5月他不幸中風,此後便一直昏迷不醒,7月29日因中風併發症離開人世,年僅49歲。儘管荷蘭德在德國互聯網業舉足輕重,但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為牟利,因此他還得為謀生而奮鬥。他逝世後留下的錢甚至連辦個像樣的葬禮都不夠。
荷蘭德的工作為他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在生命的最後兩個月裏他一直昏迷不醒,醫生説,他們從未見過這麼多人為一個昏迷的病人守夜。在他去世後,上千人來到他的個人網站發表文章表示哀悼。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他:“從某種程度上説,他是德國互聯網的活檔案,每一件事他都記得,還記得一些想法是怎樣一個個產生的。他的死是個很大的損失,我懷疑還有沒有人能像他這樣深入瞭解德國互聯網業的靈魂。”

瓦烏·荷蘭德好黑客要同“破壞者”劃清界限

在人們悼念荷蘭德的同時,一個名為“紅色代碼”的電腦病毒到處搗亂,弄得全球網民人心惶惶。“紅色代碼”病毒利用微軟網絡服務器軟件中的一個漏洞,專門攻擊微軟的Windows系統及網絡服務器軟件,對計算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紅色代碼”病毒在美國引起了極大恐慌,白宮網站險些癱瘓,數十萬台電腦遭到感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億美元。現在該病毒又出現了至少兩種變種,傳播速度更快,威脅更大,全球受感染電腦已超過100萬台。8月9日,由於受到“紅色代碼”病毒的侵襲,日本航空公司的計算機售票和檢票系統出現故障,造成數千人滯留日本成田機場達兩小時。中國大量服務器也受到病毒攻擊。對於病毒的製造者———黑客,人們又恨又怕。
8月10日至12日,逍遙黑客2001年度集會在荷蘭舉行。集會在8月10日晚上舉行了紀念荷蘭德的活動,數千黑客藉此機會強調了黑客的定義和精神。他們在集會的官方網站上寫到:“‘黑客’主要形容技術專才或有志解決問題及超越極限之人士。有一羣人(多是年輕人)也稱自己為‘黑客’,他們侵入電腦系統搞破壞,真正的黑客稱這羣人為‘破壞者(Cracker)’,也不認同他們是黑客。多數黑客認為破壞者是懶惰、不負責任、不傑出的人,有能力侵入保安系統並不能使你成為黑客,正如可以用鐵絲來偷車並不能使你成為工程師一樣。‘黑客’與‘破壞者’的區別在於後者破壞,前者建立。不幸的是,很多媒體混淆了這兩者間的區別。”

瓦烏·荷蘭德維基解密贊助商被指與黑客有關

德國媒體報道稱,德國“瓦烏·荷蘭德”基金被指是維基解密的主要贊助商,而該基金與德國知名黑客組織“混亂電腦俱樂部(Chaos Computer Club)”有密切往來。瓦烏·荷蘭德被認為是德國的“紅黑客”,是德國“黑客元老”。
德國《世界報》2010年12月2日報道,報道稱,“瓦烏·荷蘭德”基金為維基解密網站共募集了75萬歐元。“瓦烏·荷蘭德”基金被指是維基解密網站的主要經濟來源,負責為該網站支付服務器使用費、數十名員工工資以及其它開銷,其中包括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的旅行費用。
“瓦烏·荷蘭德”基金在網站上發表聲明稱,會於近期對外公佈基金收支信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