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瓦官寺

鎖定
瓦官寺位於南京市秦淮區集慶路南側,又稱古瓦官寺,始建於東晉興寧二年(公元364年),已經一千七百年的歷史,名列中國五山十剎,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寺院。
瓦官寺寺址原為官府管理陶業機構所在地,故寺名“瓦官”,南朝梁代就寺興建瓦官閣,高二百四十尺(約合60米),高聳入雲,大江環前,是當時國都建康登高遠眺的絕好去處,有詩云“雲散便凝千里望,日斜常佔半城陰”可以想見當時形勢。六朝時期,瓦官寺幾經擴建,已成為規模宏大的江南名剎。東晉末年,瓦官寺已擁有上千僧眾。 [1] 
它因顧愷之維摩詰像而成名,留下了點睛之筆的成語;因異鳥飛臨此處,才有了後來的鳳凰台;因其是天台宗的祖庭,智顗大師修行地,日本、韓國人漂洋過海來尋訪。清前期著名文學家王士禎寫有《遊瓦官寺記》。
中文名
瓦官寺
地理位置
南京市秦淮區花露北崗12號 [5] 
開放時間
6:30—17:30
門票價格
免費

瓦官寺歷史沿革

瓦官寺
瓦官寺(3張)
東晉興寧二年(364年),因慧力的奏請,詔令佈施河內陶官舊地以建寺,掘地得古瓦棺,故稱瓦官寺。開山為慧力法師。不久,慧力法師另建一塔。竺法汰駐錫時,更開拓堂宇,興建重門。奉勒講《放光經》,晉.簡文帝親臨聽講,王侯公卿雲集,寺名因而大盛。又有竺僧敷、竺道一支遁林等人亦來駐錫,盛開講席。《梁高僧傳》載:“釋慧力,未知何許人。晉永和中,來遊京師,常乞蔬食,苦行頭陀修福。至晉興寧中,啓乞陶處為瓦官寺。標地起寺塔。” [2] 
鹹安鹹安(371—372年)年間,法汰法師在瓦官寺講《放光般若經》,朝野感動,寺得以擴建。晉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寺毀於火。簡文帝即敕令修復。
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七月遭火災,堂塔盡付灰燼。帝敕令興復,並安置戴安道所造的佛像五尊、顧長康所畫的維摩像及師子國所獻玉像。
東晉恭帝元熙元年(419年),又於寺內鑄造丈六釋迦像。劉宋以後,慧果、慧璩、慧重、僧導求那跋摩、寶意等相次來住。或敷揚經論,或宣譯梵夾。至梁代,建瓦官閣。僧供、道祖、道宗等人曾駐錫本寺。
瓦官寺
瓦官寺(5張)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時有異鳥三雙,飛集瓦官寺,朝庭認為是鳳凰棲息之瑞相,乃置鳳凰台,山稱鳳台山。或曰,台者乃山之謂。
南朝陳光大元年(567年),天台智顗(智者大師)住此,講《大智度論》及《次第禪門》,深獲朝野崇敬。僧俗負笈來學者不可勝數。寺運隆盛。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稱升元寺。
南唐升元(938—942年)年中,瓦官寺更名為升元寺,閣也稱為升元閣
北宋保寧(970—979年)年間,寺閣毀於宋師南下兵火。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復建為崇勝戒壇院,築盧舍那佛閣
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改名崇勝寺。至明初,寺基完全荒廢。一部分改成徐魏公之族園,另一部分則成為驍騎之衞倉。
明代初年,寺已荒廢,寺址半入驍騎衞倉,半歸徐魏國公族園。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徐公在園側興建積慶庵,稱為瓦官寺。萬曆十九年(1591年),僧圓及諸檀越商議籌募資金,在鳳凰台右建立叢桂庵。並贖回台地,重建殿宇,大建梵剎,稱為上瓦官寺。而改稱積慶庵為下瓦官寺。祠部謂皆瓦官舊址,遂稱平地為下瓦官寺,山上為上瓦官寺。明代學者焦竑(1540—1620年)改上瓦官寺為鳳遊寺,然里人猶稱為上瓦官寺。今上瓦官寺已改稱為鳳遊寺,僅殘留部分伽藍 [3] 
瓦官寺
瓦官寺(3張)
清咸豐(1851—1861年)年間,上下瓦官寺均毀於太平天國兵火,僅剩破屋數間。同治光緒(1862—1908年)年間,得以修葺。在此期間,在上瓦官寺基址上,還修建了妙悟庵。
1951年,在下瓦官寺內辦民辦小學,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
1959年,妙悟庵原房三進十八間,由南京市房管局代管,出租給南京絕緣材料廠。
1964年,上瓦官寺被南京市第四十三中徵用改建為校舍。
2000年,南京市房管局將其房屋產權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南京市佛教協會
2003年7月,絕緣材料廠將所有房地產全部騰空讓出,由南京市佛教協會禮請真慈大和尚住持,淨全法師管理,恢復重建瓦官寺,並對外開放。

瓦官寺歷史地位

瓦官寺文化沉澱深厚,人文遺存豐富,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寺院。瓦官寺歷代高僧輩出,陳隋時天台宗創始人智顗(538-597年),又稱智者大師,於陳光大元年(567年),卓錫瓦官寺,直到太建七年(575年)入天台山,在此住了八年。他在瓦官寺弘揚禪法,宣講《法華經》、《小止觀》、《大智度論》等,為天台宗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誠如已故趙樸初會長説的:“天台宗的智者大師是在南京最初宣講他的學術。”故後人尊瓦官寺為天台宗的祖庭。九世紀初,日僧最澄(767-822年),入唐求法學天台教義,回日本後以比睿山為大本山創立日本天台宗。十三世紀,日僧日蓮(1222-1282年),學天台宗教義,依《法華經》,創立日本日蓮宗,此宗分派很多,著名的有日蓮正宗創價學會靈友會立正佼成會等。十一世紀末,高麗僧人義天(1009-1101年)入宋學天台教義,將天台宗傳入高麗。天台宗在日本、韓國仍很盛行。瓦官寺在日本和韓國佛教界久負盛名,有廣泛影響。近二十多年來,其有關人士,時來南京尋根禮祖,探問瓦官寺重建情況。 [4] 
瓦官寺在晉代就號稱藏有“三絕”:一是獅子國(即今斯里蘭卡)所贈四尺二寸高的玉佛像,史書《梁書》有記載,是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友好交往的最好見證。二是東晉雕塑家戴逵(約326-396年)、戴顒(378-441年)父子所鑄丈六銅像和用其所創的乾漆夾紵塑造的佛像。夾紵法後經鑑真大師傳入日本,日本唐招提寺的國寶鑑真和尚像就是用夾紵法所塑。三是東晉畫家顧愷之(345-406年)所繪《維摩詰示疾圖》壁畫。戴逵父子的佛像、顧愷之的壁畫,都是載入中國藝術史冊的傑出創作。
瓦官寺和鳳凰台一帶是南京文脈之地,六朝風物俯拾皆是。吸引了歷代許多詩人墨客來此憑弔吟誦,李白杜甫陸游劉克莊周邦彥王世貞等都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特別是李白的“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和杜甫的“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等名句,已成為傳頌千古之絕唱。

瓦官寺寺院規模

瓦官寺
瓦官寺(3張)
古瓦官寺範圍之廣大,今已無考。但明代復建之上瓦官寺有基址四十畝,下寺基址十畝。據《金陵梵剎志》作者、明南祠部郎葛寅亮的《鳳凰台上瓦官寺記》稱:“上瓦官寺者即晉施陶官地,為瓦官故址。又鳳凰台右,據山臨城。”指出上瓦官寺為瓦官故址。又據《鳳麓小志》載:“(上瓦官寺)予幼時猶及見之,今則破屋數椽而已,夫華嚴樓閣彈指廢興,以二千年之禪林尚存幻相,而比丘優婆乃欲別種一因如妙悟庵者。”也説明了妙悟庵與瓦官寺的因緣。別一佐證,汪偽時在妙悟庵掘得一對石燭擎,古樸精美,經考證為南唐時升元閣物,此石燭擎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館。由此也可知妙悟庵乃上瓦官寺基址所建。以原妙悟庵為基礎重建瓦官寺,同樣實現了在故址重建的要求。
其次,清末所復建的上瓦官寺早改建為第四十三中校舍。而與四十三中對門相望、一巷之隔的原妙悟庵地產權已歸南京市佛教協會所有,具備了重建的條件。以花露北崗12號原妙悟庵為基礎進行重建。

瓦官寺交通信息

地址:南京市秦淮區花露北崗12號
交通:南京公交35路底站往東走50米右拐30米後左拐,拐進花露北崗,經南京文樞初級中學(原南京四十三中)即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