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瓦子街戰役

鎖定
瓦子街戰役,亦稱宜川戰役。1948年春,西北野戰軍主力五個縱隊轉入外線作戰。2月24日,西北野戰軍以一部分兵力包圍宜川,主力隱蔽在宜川西南地區,圍城打援。26日,國民黨整編第二十九軍向宜川馳援。28日,當敵軍進至瓦子街時,西北野戰軍突然發起猛攻,激戰至3月1日,殲敵全部,斃敵軍長劉戡。3月3日,克宜川城,又殲敵一旅。此役共殲敵5個旅共3萬人,改變了西北戰場的敵我形勢。 [1] 
名    稱
瓦子街戰役
發生時間
1948年2月28日
參戰方
解放軍和國民黨
結    果
人民解放軍勝利

瓦子街戰役戰爭背景

瓦子街戰役烈士紀念碑 瓦子街戰役烈士紀念碑
1947年底,經過九個月的激烈作戰,西北戰場上敵我力量對比發生顯著變化,胡宗南集團及青寧馬步芳、馬鴻逵“二馬”部隊損兵折將,戰鬥力大為減弱,士氣低落,處於十分不利的被動地位;而西北野戰軍經過新式整軍運動,更是士氣高昂,戰鬥力大大增強,開始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2] 
1948年1月,西北野戰軍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舉行第一次前委擴大會議期間,中共中央軍委指示西北野戰軍:“本月休整完畢,下月初開始向延安、宜川線出擊”,“得手後向該線以南、渭水以北進擊,以建立渭北根據地為目的”。彭德懷在會議上作了《關於我軍轉入外線作戰的基本任務和進入蔣管區的各項政策》的報告,規定西北野戰軍的基本任務:一是大量消滅敵人,二是建立根據地,擴大解放區。2會議作出《西北人民解放軍前委擴大會議決定》,指出:西北野戰軍已由防禦轉入進攻,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會後,西北野戰軍前委又於1月29日在米脂縣呂家溝召開旅以上幹部會議,具體討論外線作戰行動計劃,確定了宜川戰役方案。 [3] 
因1947年秋,陳賡、謝富治兵團強渡黃河,挺進豫西,前鋒直指陝西東大門——潼關,西安震動。胡宗南不得不將10個整編旅用於豫西地區以及晉南的運城和臨汾,企圖配合劉峙集團打通隴海線並封鎖黃河,確保關中的安全。因兵力分散,胡宗南集團用在陝甘寧邊區的兵力只有17個旅,其主要部署是:對陝北採取守勢,將其主力部署於延安以南之洛川、黃陵、宜君地區,以“重點機動防禦”佈防,企圖確保延安,並阻止解放軍南進。而當時胡宗南集團唯一可供機動防禦的兵力是劉戡的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部駐洛川,下轄第二十七、第九十兩個整編師。
針對國民黨方面的兵力部署,中共中央、毛澤東及時指示西北野戰軍,在主力轉入外線作戰後,“向延安、宜川線出擊,得手後向該線以南,渭水以北進攻,建立渭北根據地”。根據中央指示,西北野戰軍迅速作出春季攻勢的決策。具體的作戰計劃是:
第一階段,奪取宜川、韓城、石堡、邰陽(今合陽)四城鎮,調動鹹(陽)、延(安)公路黃陵、洛川及兩側地區之胡宗南集團一部主力來援而殲滅之;第二階段,乘勝擴大戰果,解放洛河兩岸、黃龍山麓各城鎮,爾後收復延安,進而解放麟遊山區。
根據這一作戰計劃,比較延安、洛川、宜川等處的戰略形勢,彭德懷認為,西北野戰軍主要突擊方向以宜川最為合適。宜川作為西安通向陝北的要隘,扼守着西北野戰軍南下的門户,被敵人吹噓為“關中屏障”。當時駐守宜川城內的是整編第二十四旅旅部和第七十、七十一團,這些部隊均為被擊敗後重新補充成立的部隊,戰鬥力不強。攻打宜川,若能誘調劉戡部隊增援,伏而殲之,勢必嚴重削弱胡宗南的實力,同時亦為進一步南下打開局面。據此,西北野戰軍司令部制定了“圍城打援”的作戰計劃,並迅速得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批准。 [4] 

瓦子街戰役作戰經過

1948年2月12日,春節剛過,西北野戰軍主力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縱隊分別從陝北志丹、綏德、米脂、清澗地區南下,16 日到達金沙鎮、甘谷驛、延長等地集結,第二縱隊亦由晉西向黃河禹門口進發,準備西渡黃河參戰。2月17日,西北野戰軍在延長以南的佛古原召開旅以上幹部會議,討論戰役部署。20日,西北野戰軍發出宜川戰役的“進字第一號”命令,戰役的第一步驟是:
“奪取宜(川)、韓(城)、石(堡)、郃(陽)四城,並準備各個殲滅可能增援之二十七師及九十師。”22日,各縱隊在完成戰鬥準備後向宜川隱蔽開進。24日,擔任攻擊宜川任務的第三縱隊、第六縱隊完成對宜川的包圍。第一縱隊、第四縱隊到達洛(川)宜(川)公路兩側隱蔽集結。至27日攻城部隊奪取了宜川縣城外圍的外七郎山、老虎山、萬靈山等要地,將守軍壓迫於鳳翅山、內七郎山及城內。
面對解放軍的攻勢,國民黨守將第二十四旅旅長張漢初急電西安求援。胡宗南在接到宜川守將的告急電後,一面嚴令第二十四旅堅守待援,一面組織增援。胡宗南命令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率整編第二十七師、整編第九十師共4個旅8個團約2.4萬人的兵力增援。國民黨軍整編第二十七師師長王應尊認為西北野戰軍採用的是“圍城打援”戰術,提出應繞道增援的建議,但胡宗南自信宜川附近地形險要,工事堅固,野戰軍無炮,難以攻堅,並且認為西北野戰軍僅5個縱隊,每個縱隊僅三四千人,又經連續戰鬥,傷亡很大,戰鬥力不強,因而駁回繞道方案。故劉戡率增援部隊於 26 日離開洛川、黃陵,沿洛宜公路輕裝前進。27 日進抵宜川西南的瓦子街地區。
對於增援宜川之敵,西北野戰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早在援敵出動之前的兩日,彭德懷等人已經到達瓦子街查看地形,做好殲敵部署。待劉戡援部一出動,根據中共地下情報人員及時截獲的有關絕密軍事情報,彭德懷在準確獲悉劉戡軍動向後,針對援敵數量多,戰鬥力強,尤其是第九十師裝備精良等情況,及時作出戰略部署的調整,立即命令第三、六兩縱隊各留一部繼續攻宜以誘劉戡深人並嚴防守敵突圍,另外集中原計劃用來攻打宜川的第三縱隊、第六縱隊主力及擔任打援任務的第一縱隊、第四縱隊共9個旅,迅速佔領瓦子街、鐵籠灣間的兩側高地,待敵人進人伏擊圈後殲滅之。同時,命令已經渡過黃河的第二縱隊迅速向圪台鎮前進,準備投人戰鬥。
28 日,援敵通過瓦子街後繼續東進,當劉戡發覺地形險峻易遭伏擊後,便派出小部隊搶佔公路兩旁近側小山樑,掩護溝底大部隊行進。部隊東進至丁家灣、任家灣地區時遭西北野戰軍教導旅與獨立第五旅的抗擊,劉戡自恃兵力強大,盲目判斷此係解放軍小部隊的騷擾,毫不在意,命令部隊繼續前進。28日夜,援軍後續部隊陸續通過瓦子街,進入西北野戰軍的伏擊圈。
29日凌晨2時,戰鬥打響。第一縱隊率先發起進攻,迅速佔領瓦子街,截斷敵人退路。同時第一縱隊發現,由於第二縱隊路途較遠,還沒有及時趕到搶佔瓦子街南部的高地。一日這些高地被敵人佔領,將無法實現殲滅敵人的構想。第一縱隊首長當機立斷,命令第三五八旅主力與敵爭奪東南高地,該部佔領制高點後頑強堅守,接連打退敵人數十次的死命反撲,為第二縱隊的到來贏得寶貴的時間。至黃昏前,西北野戰軍已經四面合圍,並逐漸壓縮了包圍圈。
3月1日拂曉,彭德懷下達總攻擊令。第一縱隊沿洛宜公路及其西側自西向東;第二縱隊由南向北;第六縱隊主力由東南向西北;第三縱隊主力由東北向西南;第四縱隊由北向南,同時發起衝鋒。激戰至17時,整編第二十九軍全軍覆沒。此役俘敵1.8萬餘人,斃傷5000餘人,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自戕,整編第九十師師長嚴明被擊斃。
3月2日,宜川守軍得知劉戡援軍被消滅,喪失了戰鬥力,亂作一團。攻城部隊乘勝對宜川守敵發起總攻,同時動員俘虜陣前喊話,殘敵軍心動搖。當日晚,第三縱隊一部由小北門突入城內,並攻佔了七郎山,奪取敵旅指揮部,第六縱隊教導旅在第三縱隊炮火支援下,攻佔了鳳翅山主峯。至3日上午,整編第二十四旅的兩個團及地方反動武裝全部被殲,俘少將旅長張漢初、國民黨宜川縣縣長高執昌以下官員多人,宜川、瓦子街戰役勝利結束。 [5] 

瓦子街戰役戰役結果和影響

宜川、瓦子街戰役共殲國民黨軍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部、整編第七十、第九十師師部及5個整編旅近3萬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這是西北野戰軍轉入外線作戰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也是一次大規模的殲滅戰,創造了西北戰場作戰殲敵的空前紀錄。它粉碎了胡宗南集團阻止西北野戰軍南下作戰的企圖,使關中處於人民解放軍的威脅之下,有力地策應了中原解放軍作戰。 [6] 
3月3日,中共中央致電祝賀宜川、瓦子街大捷。毛澤東在《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一文中稱讚:宜川、瓦子街戰役的勝利,“改變了西北的形勢,並將影響中原的形勢”。 [7] 
1948年二三月,西北野戰軍在陝北戰場的節節勝利,沉重打擊了蔣介石“王牌”軍胡宗南集團,瓦解了國民黨軍對陝北的全面機動防禦體系,標誌着西北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於西北人民解放軍已經順利地轉人外線進攻,中共中央堅持在陝北的任務宣告圓滿完成。為了準備迎接中國革命在全國範圍的勝利,中共中央決定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等東渡黃河,前往華北。 [6] 

瓦子街戰役戰役紀念碑

瓦子街戰役烈士紀念碑。瓦子街戰役是1948年2月29日至3月3日西北野戰軍戰略進攻的第一大勝仗,此次戰役共殲滅胡宗南集團主力28500餘人,敵二十九軍中將軍長劉找等被擊斃,解放宜川縣城,開闢了黃龍分區,擴大瞭解放區,粉碎了敵軍阻止我軍南進的企圖。為了褒揚先烈的革命精神,緬懷他們的功績,黃龍縣委、縣政府於1983年8月建造此碑。王震同志題寫碑名。 [8] 
參考資料
  • 1.    王宗華主編,中國現代史辭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06,第81-82頁.
  • 2.    梁星亮,楊洪,姚文琦主編,陝甘寧邊區史綱,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592頁
  • 3.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著,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 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06,第1071頁.
  • 4.    梁星亮,楊洪,姚文琦主編,陝甘寧邊區史綱,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592-593頁.
  • 5.    梁星亮,楊洪,姚文琦主編,陝甘寧邊區史綱,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593-595頁
  • 6.    梁星亮,楊洪,姚文琦主編,陝甘寧邊區史綱,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597頁.
  • 7.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著,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 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06,第1073頁.
  • 8.    周隨新主編,光輝的足跡 延安革命舊址實錄,陝西人民出版社,2016.06,第2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