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瓜蔓抄

鎖定
瓜蔓抄,是漢語中的一則成語,出自清·張廷玉明史·景清傳》。
瓜蔓抄意指舊時統治者對臣下、人民的殘酷誅戮迫害,即一人犯罪而誅滅親族,甚至朋鄰鄉里,輾轉牽連,如瓜蔓之蔓延,形容刑罰過度株連。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賓語、定語。 [1-3] 
中文名
瓜蔓抄
拼    音
guā wàn chāo
近義詞
株連九族
用    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
出    處
《明史·景清傳》

瓜蔓抄成語出處

成祖怒,磔死,族之。藉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裏為墟。(清·張廷玉《明史·景清傳》) [1] 
後人由此剪裁出“瓜蔓抄”作為一則成語。 [1] 

瓜蔓抄成語故事

景清,本來姓耿,後來被人錯認為姓景,真寧人。做事灑脱不拘小節,識大體,並且讀書過目不忘。在洪武年間考中進土,授予編修的職位,後來升為御史,任命為左僉都御史。但他因給皇帝的奏章寫字失誤私下更改,被給事中彈劾並判入獄,不久以後便被赦免。皇帝下詔讓他巡察川陝私茶(由於當時明代的茶葉是屬於政府專賣的民間不許隨便買賣),後來升官到金華做知府。
建文帝初年,景清官至北平參議。當時駐北平的燕王朱棣和他談話時,感覺到他思路清晰、明辨事理,對其大加讚賞。不久回京師南京,又升為御史大夫。燕王的軍隊攻入南京後建文帝的臣子死得非常多。景清平時便想秘密謀反,並且約方孝儒等人共同以死捐國。此時,景清卻獨自向皇帝申請告老還鄉,明成祖不從。
有一天,上早朝的時候景清在穿着的紅色外衣裏藏了刀子,意欲謀刺皇帝。朝會之外,只有景清獨自穿紅色衣服,格外醒目,因此皇帝便下令搜查景清,結果查出兇器。在明成祖嚴厲的責備和質問之下,景清慷慨激昂地高聲喊道:“我要為死去的建文皇帝報仇!”還狠狠地罵了朱棣。明成祖怒氣沖天,命人將其牙齒全部打落,並割去他的舌頭讓其不能再言,然而景清自知命不久矣,口含熱血至噴上殿,鮮血濺了朱棣一臉,一身,盛怒之下朱棣對他施以“磔刑”,將他吊在長安門上剝皮充草,最後對他的骨頭還要全部敲碎,朱棣還對左右説,這就是貳臣的下場。
事後,明成祖仍不放過,將他滅族,連街坊鄰居也被株連,甚至他曾經推薦過的人也全家遇害。少卿胡閏不屈而死,宗族鄉親都被無辜抄沒,以致到了路無人煙的地步,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瓜蔓抄”事件,意思就是順藤摸瓜,轉相攀染,大肆株連,濫殺無辜。親族不論遠近都被株連,甚至左鄰右舍,所在村莊都被趕盡殺絕。 [4] 

瓜蔓抄成語寓意

“瓜蔓抄”的核心和本質是株連蔓引,冤陷無辜。景清一人犯案,就株連“九族之姻親,門生之門生”,後來又把他的鄉親與鄰居全部處死,整個村子變為廢墟。“瓜蔓抄”的殘忍程度甚至超過株連九族。不管是誅九族還是誅十族,都有嚴格的界限。但瓜蔓抄沒有明確的界限,完全按照隨機性的原則,可以任意發揮,景清死後,其街坊鄰居都受到廣泛的株連,只要與景清有過交往的,哪怕是和景清説過一句話,確認過眼神,都有可能被株連。可謂慘無人道。 [5] 

瓜蔓抄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瓜蔓抄形容刑罰過度株連,一人有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統治制度,一人犯罪而誅滅親族,甚至朋鄰鄉里,如瓜蔓輾轉牽連;也指舊時統治者對臣下、人民的殘酷誅戮迫害。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賓語、定語。 [3] 
運用示例
清·弘曆《明成祖》:“尤英卓,景與鐵。瓜蔓抄,忍酷滅。” [6] 
清·趙翼感事》其四:“尚憂瓜蔓抄將及,轉恐冰山倚有痕。太息沙堤高閣裏,一時多少未招魂。” [7] 
清·沈德潛清詩別裁集》:“時戮建文諸臣,謂之瓜蔓抄。” [3] 
清·黃遵憲己亥續懷人詩》其二十三:“揹負靈囊欲大包,東西遊説日譊譊。冶傭酒保相攜去,倖免門生瓜蔓抄。”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