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瓜簍

鎖定
瓜簍,又稱藥瓜、野瓜、吊瓜、野葫蘆,學名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葫蘆科栝樓屬,多年生藤本植物。塊根圓柱狀,富含澱粉。
中文學名
瓜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葫蘆目
葫蘆科
瓜簍

瓜簍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長達10米;塊根圓柱狀,粗大肥厚,富含澱粉,淡黃褐色。莖較粗,多分枝,具縱稜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葉片紙質,輪廓近圓形,長寬均約5-20釐米,常3-5 (-7) 淺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僅有不等大的粗齒,裂片菱狀倒卵形、長圓形,先端鈍,急尖,邊緣常再淺裂,葉基心形,彎缺深2-4釐米,上表面深綠色,粗糙,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基出掌狀脈5條,細脈網狀;葉柄長3-10釐米,具縱條紋,被長柔毛。卷鬚3-7歧,被柔毛。花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單生,或與一單花並生,或在枝條上部者單生,總狀花序長10-20釐米,粗壯,具縱稜與槽,被微柔毛,頂端有5-8花,單花花梗長約15釐米,花梗長約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闊卵形,長1.5-2.5 (-3) 釐米,寬1-2釐米,中上部具粗齒,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狀,長2-4釐米,頂端擴大,徑約10毫米,中、下部徑約5毫米,被短柔毛,裂片披針形,長10-15毫米,寬3-5毫米,全緣;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長20毫米,寬18毫米,頂端中央具1綠色尖頭,兩側具絲狀流蘇,被柔毛;花葯靠合,長約6毫米,徑約4毫米,花絲分離,粗壯,被長柔毛。雌花單生,花梗長7.5釐米,被短柔毛;花萼筒圓筒形,長2.5釐米,徑1.2釐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橢圓形,綠色,長2釐米,徑1釐米,花柱長2釐米,柱頭3。果梗粗壯,長4-11釐米;果實橢圓形或圓形,長7-10.5釐米,成熟時黃褐色或橙黃色;種子卵狀橢圓形,壓扁,長11-16毫米,寬7-12毫米,淡黃褐色,近邊緣處具稜線。花期5-8月,果期8-10月。 [1] 
瓜簍 瓜簍

瓜簍分佈範圍

產遼寧、華北、華東、中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和雲南。生於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中、草地和村旁田邊。因本種為傳統中藥天花粉和栝樓,故在其自然分佈區內、外,廣為栽培。分佈於朝鮮、日本、越南和老撾。 [1] 

瓜簍栽培管理

瓜簍選地整地

栝樓為深根作物,宜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塊種植。封凍前深耕土壤,耙細整平,按行距1.5m、寬30cm、深50cm挖溝,風化熟化土壤。翌年春天栽種前,每畝(667平方米/畝,下同)將腐熟廄肥、餅肥、鈣鎂磷肥等混合堆漚的肥料2 500kg施入溝內,與溝中的土壤混合均勻作基肥,再用細土將溝面填平,並順溝澆透水,待墒情適宜時栽植。 [2] 

瓜簍播種

栝樓一般採用種子繁殖。選取成熟的果實,取出種子,3月中旬進行温牀育苗。播種前,將選好的種子用40~50℃的温水浸泡8~10小時,取出稍晾,用濕沙混勻,放在25~30℃的環境中催芽,當大部分種子裂口時,按行距15~20cm、株距7cm、深4cm的規格足墒播種,播後覆蓋細土3cm,温牀覆蓋地膜以利保温、保濕。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挖取移栽。移栽時,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m,株距、穴徑、穴深各30cm的規格挖穴,穴內施足基肥,與底土混勻,再填細土10cm,每穴栽入幼苗2~3株,覆土稍壓緊後澆水。 [2] 

瓜簍田間管理

生長期及時中耕除草,植株封行後停止除草。移栽後10~15天,噴灑1次0.1%的尿素和10~20mg/kg赤黴素,加快植株生長。當植株1.5m高時,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kg。7月份,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500kg。從第2年開始,當苗高30cm時,每畝追施腐熟廄肥500kg,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後覆土澆水;開花前,每畝追施腐熟廄肥1000kg、過磷酸鈣20kg,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後覆土澆水。當栝樓莖高30cm時,搭1.5m高的棚架,每株留粗壯莖蔓2~3條,任其攀援上架生長,其餘側蔓剪除。栝樓上架後,及時摘除過密和細弱的分枝、徒長枝和腋芽,使莖蔓均勻生長。在栝樓行間或架子旁,按6:1的比例配置雌雄株。在花期,選擇上午8~9時,用毛筆蘸取當天開放的雄花粉,逐朵塗抹在雌花的雌蕊柱頭上,通過人工授粉可大大提高坐果率。封凍前,結合中耕在植株根際周圍施入適量廄肥,然後在距地面1m處剪除莖蔓,留下的莖蔓盤在地上,培土成30cm高的小土丘,以防凍害。 [2] 

瓜簍防治病蟲害

栝樓適應性強,病害發生較少,主要是蟲害。
1 蚜蟲
蚜蟲常聚集在嫩莖、葉上汲取液汁進行為害。防治方法:用40%的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噴殺。 [2] 
2 黃守瓜
黃守瓜為害葉部,幼蟲還可蛀入主根。防治方法:用90%的敵百蟲1 000倍液噴霧防治。 [2] 

瓜簍品種簡介

1 長興栝樓
長興栝樓為浙江省長興縣地方特色良種。長興縣以栽培食用栝樓為主。其籽粒殼薄仁肥、質脆香濃、口感好。主要分佈於長興縣泗安、二界嶺、槐坎、白峴、煤山及小浦等鄉鎮。目前,已引種到江蘇、安徽、江西和四川等地。 [3] 
2 皖蔞1號
皖蔞1號為安徽省潛山縣農委通過選擇培育的品種,2003年報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備案。
3 皖蔞2號
皖蔞2號為安徽省潛山縣農委通過選擇育種方法培育而成,2003年報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備案。
4 花山1號
花山1號是由浙江省諸暨市華夫栝樓研究所與諸暨市花山苗木專業合作社於2003年從長興食用栝樓農家品種中發現的坐果早、果型大、結實率高、籽仁大、抗病性的優良單株。
5 越蔞系列
越蔞系列包括越蔞1號、越蔞2號和越蔞4號,均為浙江省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優良品種。
6 仁栝樓
仁栝樓原產山東省泰安肥城,是由藥農觀察、培育而成的藥用品種。
7 糖栝樓
糖栝樓果實長圓形,個體較大,表皮光滑,黃紅色,皮質脆而易碎,果瓤糖汁稀,不易乾燥,質量次於仁栝樓。 [3] 
參考資料
  • 1.    栝樓 瓜萎、瓜樓、藥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劉相會, 蔣學傑. 栝樓栽培管理[J].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18, 第21卷(5):36-37.
  • 3.    周淑榮, 董昕瑜, 郭文場等. 栝樓的品種簡介[J].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18, 第21卷(3):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