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瓊南鳳尾蕨

鎖定
瓊南鳳尾蕨(Pteris morii Masam.)是鳳尾蕨科鳳尾蕨屬下一個物種。
中文名
瓊南鳳尾蕨
拉丁學名
Pteris morii Masam.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2] 
鳳尾蕨科
鳳尾蕨屬
瓊南鳳尾蕨

瓊南鳳尾蕨形態特徵

植株高50-70釐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1-1.S釐米,先端被黑褐色的全緣鱗片。葉簇生,二型;柄長30-45釐米,粗約2毫米,堅硬,淺禾稈色或栗色,光滑;葉片三角狀形,一回羽狀(不育葉有時為掌狀);不育葉有羽片2-4對,對生,稍斜向上,下部1-2對通常分叉,有短柄,其餘的無柄,單一,狹披針形,長9-23釐米,寬1.5-2.5釐尖並有鋭鋸齒,基部狹楔形,葉緣有軟骨質的邊並有淺鈍鋸齒;能育葉有羽片2-5對,上部的無柄,下部的有長3-5毫米的短柄,線形,有時為線狀披針形,長20-25釐米,寬8-10毫米,不育邊緣有小鋸齒,基部一對通常二叉。主脈下面隆起,禾稈色,側脈下面明顯,單一或分叉。葉幹後厚草質,暗綠色,無毛,在不育羽片上面的主脈兩側有時有一條灰色的條紋。

瓊南鳳尾蕨生長環境

瓊南鳳尾蕨生長於山谷密林下水溝旁及陰濕的岩石中。

瓊南鳳尾蕨分佈範圍

特產於海南(昌江、東方、崖縣、保亭、陵水)。

瓊南鳳尾蕨繁殖方法

播種在葉背條線形孢子囊尚未成熟時,用塑料袋將其整個葉片套好,待到葉片孢子成熟散落後剪下套袋葉片,收集孢子以備播種。播種可播在小苔上,困其保温性能好,置於半陰處,可加速孢子發芽;當小苗高1~2釐米時,收其切塊分裁於小盆內,亦可播於腐葉土上,先把腐葉土過篩後置於鍋內蒸炒消毒,再裝入盛有少量碎磚粒或木炭屑作排水層的淺盆中,把盆放入池中浸水,待乾燥的腐葉土濕潤後,將盆端出,把孢子均勻撒播於土表,因孢子顆粒細小不要覆土,盆口用玻璃或塑料薄膜蓋嚴實,把淺盆放在避光陰濕地,保持20~23℃的温度,經常揭開覆蓋物噴霧保濕,約經30天后,孢子即可萌發長出葉狀原始體,待其佈滿盆面後,將其切割成小塊帶土移栽於小盆中。 [1] 

瓊南鳳尾蕨栽培技術

瓊南鳳尾蕨移栽

5月份結合對老植株換盆時進行,將株叢帶根切分為數株,每株帶葉3~5片,分別上盆栽植,成為2株或2株以上新的植株。 [1] 

瓊南鳳尾蕨換盆

鳳尾蕨常年翠綠,宜用紫砂晦盆或釉晦盆,色澤用深紫、淺紅、淡黃為佳,盆形以較淺的圓盆、六角盆為多。盆土要求肥沃疏鬆、排水通氣性好而富吉腐殖質,筆者常用腐葉土、泥炭土或田園土、礱糠灰或細河砂等量配製成培養土。上盆和換盆通常結合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時進行。一般每隔2—3年換一次盆。 [1] 

瓊南鳳尾蕨養護

養護管理鳳尾蕨喜濕潤、涼爽的環境,耐陰性強,室外栽培應遮陽50%~60%或置於樹蔭下為佳生長期應勤澆水並多往葉面噴水,宜經常保持土壤和植株濕潤,切忌盆土長時間過濕或盆內積水。每月澆施1~2次稀薄液肥。冬季在5℃以上方可安全越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