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繡樓

鎖定
環繡樓是湖南耒陽東南隅舊通津門處的建築。
中文名
環繡樓
,又稱
環秀樓、望江樓、奎星樓
始建於
明洪武九年
位    置
湖南耒陽東南隅舊通津門

目錄

環繡樓簡介

環繡樓,又稱環秀樓、望江樓、奎星樓、八角亭,位於湖南耒陽東南隅舊通津門(也稱金牛門)處(今城區五一廣場東南側)。緊臨耒水,與鴛鴦洲杜甫公園遙遙相望。 環繡樓始建於明洪武九年(1376),樓高四層約30米,底為八卦形,底層直徑18米、周長約31米。最頂層用八柱支頂成盔式亭狀,上綴四節彩色葫蘆,八角是雕花飛檐雕獸,飛檐懸鈴,樓吊盆式頂,角檐下彩繪人物、山水、瑞獸獅、鹿、麒麟、豹等,工藝精美,栩栩如生。由學士解縉書額。整座亭樓造型古雅美觀,畫飾華麗。樓內有梯可盤旋至頂層,各層樓八面都開花窗,可從不同角度攝入秀麗景色。樓體磚石結構,基座為紅砂石砌築,樓身磚砌,一至三層每面設窗,二至四層每層設平座,欄杆為漏空磚砌,第四層以八根大柱構成八角形亭式結構,攢尖頂,上覆小青瓦,檐角高翅,檐下設捲棚,樓體莊重秀麗。 [1] 

環繡樓對聯

故寫一聯:
八角亭,八角鈴,八角亭鈴懸八角;
奎星樓,奎星閣,奎星樓閣藏奎星。
現存的環繡樓建築是在明成化年間(1465-1475)由知縣張時謹重修。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再修;民國十八年(1929)、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於1965年、1972年、1995年按原樣進行修葺。此外於1950年8月,耒陽縣將民眾教育館改民並在環繡樓成立人民教育館,內設書報閲覽室,後遷出為圖書館、文化館,1962年又從文化館遷至環繡樓(八角亭)內,1974年再從環繡樓復遷出至蔡侯祠。
有《憩八角亭》詩云:
亦古亦香樓台閣,
是風是雨數春秋;
雲煙欲迷大白旗,
紫霞紛擾子美舟。
月下把盞劉關張,
春仲吟詩桃李柚;
潮漲潮落浮沉世,
八角亭 八角亭
英雄何曾説過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