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麗紋蛇

鎖定
麗紋蛇是眼鏡蛇科麗紋蛇屬的爬行動物,別名赤傘節、環紋赤蛇(台灣)、中華珊瑚蛇。麗紋蛇體背紅棕色,有黑色橫斑,頭部黑色,頭部有2條白色橫斑,鼻鱗至前額到對側鼻鱗間有一黃白色直線橫斑,從頂鱗到兩側前後顳鱗及最後2枚上唇鱗白色,構成頭部第2條直行白色橫斑,身體背鱗通身13行。 [3] 
麗紋蛇分佈分佈於印度、尼泊爾、緬甸、錫金、老撾、越南、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海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甘肅等地, [3]  生活在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的林間山地。 [4]  此蛇白天性格懶惰,相對温和,有時藏於地表枯枝敗葉下。 [3]  麗紋蛇繁殖方式是卵生,一次產卵數4-14枚。 [5] 
麗紋蛇已被中國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評定為易危(VU),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3)ver3.1列為近危(NT)。 [5] 
中文名
麗紋蛇
別    名
環紋赤蛇
中華珊瑚蛇
赤傘節
拉丁學名
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有鱗目
亞    目
蛇亞目
眼鏡蛇科
亞    科
眼鏡蛇亞科 [1] 
麗紋蛇屬 [1] 
麗紋蛇
分佈區域
印度、尼泊爾、緬甸、錫金、老撾、越南、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
依據標本
(依南嶽標本)南嶽1雄、龍山2雄、新田1雌
鑑別特徵
:體背紅棕色,有黑色橫斑,頭部黑色,頭部有2條白色橫斑。鼻鱗至前額到對側鼻鱗間有一黃白色直線橫斑。從頂鱗到兩側前後顳鱗及最後2枚上唇鱗白色,構成頭部第2條直行白色橫斑。身體背鱗通身13行

麗紋蛇形態描述

有前溝牙,頭部短寬,吻鈍;眼小,橢圓;鼻孔大,橢圓,位於兩鼻鱗間無頰鱗,吻鱗背可見,寬大於髙,鼻間鱗較前額鱗小,鼻間鱗為前額鱗溝的12,額鱗長等於或稍超過其與吻端的距離,上唇鱗7,為2-2-3式,眶前鱗1枚,眶後鱗2(1)枚,前顳鱗1枚,後顳鱗1(2)枚,體鱗無稜,脊鱗不擴大,背鱗13-13-13,腹鱗寬,190~-209枚,尾下鱗2列,29~38對,背為帶赤的肉桂色,有一鱗寬的黑色環(27~31)+(3~6)條 [2] 

麗紋蛇特點

棲息于山區森林中,夜間活動,很少咬人,吞食其他小蛇。
麗紋蛇屬,其有劇毒。棲息于山區森林中,夜間活動,很少咬人。此蛇白天性格懶惰,相對温和,有時藏於地表枯枝敗葉下。
繁殖:卵生。

麗紋蛇分佈

福建麗紋蛇
福建麗紋蛇(3張)
分佈於印度、尼泊爾、緬甸、錫金、老撾、越南、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海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甘肅等地,一般生活于山區森林或平地丘陵。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215至2483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阿薩姆。
福建省內分佈於各地,稀有種。華南、華中及西南一帶。
此蛇白天性格懶惰,相對温和,有時藏於地表枯枝敗葉下。
與紫灰錦蛇類似,且區分 [2] 

麗紋蛇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