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紋海蝠魚

鎖定
環紋海蝠魚(學名:M.annulifera Tanaka;Ringed batfish),為蝙蝠魚科海蝠魚屬魚類。體呈平扁箭頭形,吻棘特別發達,成一向前突出的小尖棘,頭三角形,下鰓蓋骨於頭側有1或多枚突出棘。口前位,犁骨、齶骨及舌上具齒,體被以大小不等的密接的骨持突起,有一些圓盾狀的鱗,上有許多小結節自中心向四周排成放射狀。背鰭位於肛門後方尾部背側,胸鰭大腹鰭喉位,較大鰓孔較小,位於胸鰭內側背方,鰓2對,具鰓耙,吻觸手僅為一簡單的球狀,無偽鰓。下鰓蓋骨有1彎溝溝頭前端的棘,前頭部有2行骨質結節,腹鰭基底前部到肛門間散佈有少數骨質結節,背鰭4-5,體背有5-12黑環狀圈紋。
拉丁學名
M.annulifera Tanaka;Ringed batfish
別    名
海蝠魚,環紋蝙蝠棘茄魚
動物界
脊椎動物門
硬骨魚綱
鮟鱇目
蝙蝠魚科
海蝠魚屬
annulifera
分佈區域
東海南部,南海, 台灣沿海;日本至菲律賓
命名者及年代
Tanaka,1908
中文名
環紋海蝠魚 [1] 

環紋海蝠魚形態特徵

背鰭Ⅰ,5;臀鰭4;胸鰭10—13;腹鰭5;尾鰭9。體長為頭長2—2.1倍,為頭寬1.4倍;頭長為吻長7倍,為眼徑5.2倍。環紋海蝠魚體平扁,箭頭狀。頭三角形,吻尖突,吻棘強。眼較大。口裂水平狀,頜齒絨毛狀。鰓2對,鰓耙發達;下鰓蓋骨有鈎狀棘,上有4、5小棘,其中1棘指向前方。體無鱗,背側及尾部有許多顆粒狀骨質突起,頭前部具2行骨質突起。體腹面在左右腹鰭間及其前方散具顆粒狀突起,餘均光滑。背鰭僅1鰭棘即吻觸手,末端膨大,位於吻棘下吻突起所形成凹窩中;臀鰭始於背鰭鰭條部基底後下方,後端連尾鰭基部;尾鰭截形。環紋海蝠魚的體呈黃褐色,體背部有5—12黑色小環紋,腹面白色。體長可達90mm左右。 [2] 

環紋海蝠魚生活習性

海洋生。 [3] 

環紋海蝠魚分佈範圍

環紋海蝠魚分佈於中國日本菲律賓;我國產於台灣南部及東海外海。 [1-2]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