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球新聞站

鎖定
《環球新聞站》是東方衞視推出的一檔環球新聞資訊節目,由葉蓉、秦憶、卜凡、何婕、袁鳴擔任主持人。
節目於2003年10月23日起每天19:00在東方衞視首播,2006年1月1日起改為每天12:00在東方衞視首播,2010年4月1日停播。
中文名
環球新聞站
外文名
GLOBAL REPORT
別    名
12點東方快報
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類    型
環球新聞資訊欄目
主持人
葉蓉卜凡秦憶何婕袁鳴
製作公司
上海廣播電視台電視新聞中心
首播時間
2003年10月23日
播出頻道
東方衞視
每集長度
30 分鐘
播出狀態
已完結
在線播放平台
優酷看看新聞網
現    名
午間30分
首    播
每天12:00(2003-2005年為每天19:00,2005-2006年為每天12:00、19:00)

環球新聞站歷史沿革

2003年10月23日,原上海衞視更名為東方衞視,12點《東方快報》開播,每天12:00在東方衞視播出,同日《環球新聞站》開播,在每天19:00直播。
2005年1月1日,《環球新聞站》開播午間版,於每天12:00直播。
2006年1月,《城際連線》與《環球新聞站》(晚間版)合併為《東方新聞》,《環球新聞站》正式移師午間時段播出。
2009年9月28日,《環球新聞站》更換片頭。
2010年4月1日,《環球新聞站》停播,同時開播《東方午新聞》於每天12:00在東方衞視首播。
2011年6月20日,《東方午新聞》搬入東方衞視新聞夢工廠S1演播室播出,同時更換片頭,包裝也做了調整。
2015年5月4日,東方衞視改版,《東方午新聞》改名為《東方大頭條》並在每天12:00首播,同時更換了片頭。
2016年5月28日,《東方大頭條》再次更換片頭。
歷年片頭
歷年片頭(10張)
2019年1月1日,因上海廣播電視台新聞融媒體中心進行大改版,《東方大頭條》更名為《午間30分》。

環球新聞站節目特色

近幾年來,國際報道正日益成為大眾傳媒競爭中爭奪受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隨着世界一體化的發展,觀眾對國際資訊的需求也不斷髮生變化。主流的國際新聞收視羣體普遍以信息量大、貼近度高、內容多樣、觀點突出、可視性強作為頻道選擇的根本標準。
與此相適應的,《環球新聞站》將調動更多的新聞資源,不再把目光侷限於路透、美聯等國外通訊社,一方面爭取獨家的國際視頻信息源,另一方面還要從包括網絡在內的其它媒體信息中沙裏淘金,挖出國際新聞中的新鮮好料。不久,東方衞視派駐海外的記者隊伍也將成為《環球新聞站》及時獲取個性化新聞信息的有效管道。
未來,《環球新聞站》將不再滿足於做“望遠鏡裏的新聞”。傳統樣式的國際新聞往往都是“國外通訊社畫面素材”加“新華稿”的簡單組合,缺乏自己的視角和觀點,令觀眾只能透過“望遠鏡”隔岸觀火,瞧個熱鬧。《環球新聞站》則會特別強調“中國視角”,力求選取獨特的角度,把世界各地五花八門的新聞故事做出貼近中國觀眾生活的關聯性來。 豐富多彩的內容是增強國際新聞受眾忠實度的一大法寶。《環球新聞站》在報道時政之餘,也將加大國際經濟金融、科技文化和社會新聞的比重,尤其會重點關注全球經濟、科技領域的新動向、新理論、新成果,以及海外文化生活中的新趨勢、新鮮事。《環球新聞站》將憑藉內容的多樣性為觀眾開拓國際視野,進而逐漸提升收視人羣的層次,更多地為高文化、高收入人羣服務。
國際新聞報道中的評述部分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而節目的深度、實力和個性往往也由此凸現。《環球新聞站》不止步於把專家請進來,還要讓不同的聲音響起來。多元化的社會應該有多元化的聲音,讓仁者説仁,智者論智,體現各種觀點之間的矛盾與平衡,才能令觀眾多角度多側面地瞭解客觀事件的全貌。《環球新聞站》雖然是一檔年輕的欄目,但發出的聲音不會淹沒在權威的人云亦云中。

環球新聞站節目內容

《環球新聞站》的欄目編排有張有弛,富有節奏感。每天30分鐘的節目由多個版塊有機結合而成,既有國際時政的組合報道、深度報道,也有新聞人物特寫和文體類軟新聞的集束報道。《環球新聞站》會調動主持人口播、衞星連線、電話採訪、滾動字幕、二維模板等多種播報手段,並採用動態新聞、追蹤報道、背景資料、焦點評述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報道方式,為觀眾奉獻一道“易於消化”的國際新聞大餐。

環球新聞站節目特色

與一般國際新聞欄目不同的是,《環球新聞站》將烙上上海的地域印記,以鮮明的大都會風格,引領海派國際報道的新理念。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交往頻繁,而且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環球新聞站》將全面依託上海的特殊戰略地位,把上海的國際報道資源用多用足,讓各地觀眾感受到中國與世界同步的脈搏。
上海的另一個優勢反應在國際問題的學術研究上,而這也將成為《環球新聞站》的一大賣點。作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的一方重鎮,上海擁有一支高質量的專家隊伍,他們概念新,眼界寬,與外界接觸廣泛,在國內國外的政治舞台上都表現十分活躍。《環球新聞站》將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藉助社會資源,開拓節目思路,從培訓、策劃、評述等多個角度發揮專家的智囊作用。
環球新聞站節目主持人
環球新聞站節目主持人(1張)
叫好的新聞節目離不開個性化的主播,《環球新聞站》的當家花旦袁鳴是有着10多年電視從業經歷的著名節目主持人。在取得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之後,袁鳴以知性氣質結合觀眾信任度的新形象首度亮相《環球新聞站》,用心打造新一代學者型新聞女主播。此外,《環球新聞站》的直播現場還將不定期地邀請著名外交人士、國際問題專家、時事評論員等擔任嘉賓主持。
學者型的新聞主播具有深刻的思維能力,對事實有獨到的見解,能從紛繁的新聞報道中理順清晰的思路,提出尖鋭的問題,詮釋新聞的價值,最終揭示事件的本質。《環球新聞站》的主播定位不僅在於袁鳴的實力,和她全程融入節目的風格,還在於背後一支高素質的國際新聞製作團隊。作為欄目的核心和支撐,《環球新聞站》有着大部分國內同類節目所不能比擬的專業班底。
這支朝氣蓬勃而傳媒經驗豐富的製作隊伍中既有海龜,也有土鱉,學歷高,語言好,幾乎個個是採編兩手硬的專業人員。《環球新聞站》的編輯記者平均年齡不大,媒體經驗卻很豐富,從電視、平面到新媒體,大多是在實戰中滾爬過的老兵。不僅如此,東方衞視與各兄弟單位結成的戰略聯盟還保證了《環球新聞站》的編外人力資源共享,使節目的質量有了更強有力的保障。
《環球新聞站》的短期目標是樹立節目個性,推廣節目品牌,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藉助東方衞視的強勢覆蓋,擴大收視面,爭奪主流受眾。《環球新聞站》的節目定位決定了其受眾的基本特徵,在儘可能擁有高收視率、大受眾羣的前提下,欄目的風格將貼近主流受眾,包括高收入人羣、高層管理者、企業決策者、35-55歲男性、中高社會地位、經常旅行的人等,為吸引更多的重頭廣告客户而不斷完善。

環球新聞站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