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太平洋

(2018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鎖定
《環太平洋》是 2018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本書旨在通過研究由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提出的環太平洋連帶構想的背景與理由,探究其具體內容及推進過程,闡釋日本與澳大利亞的外交倡議對於構建地區秩序的意義,並揭示其對地區性大國中國與美國的影響。
中文名
環太平洋
作    者
田凱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
9787520133968

環太平洋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通過研究由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提出的環太平洋連帶構想的背景與理由,探究其具體內容及推進過程,闡釋日本與澳大利亞的外交倡議對於構建地區秩序的意義,並揭示其對地區性大國中國與美國的影響。環太平洋連帶構想是亞太國家對擺脱冷戰的亞太地區秩序的一次探索的同時,也是現存的*涵蓋中美日俄的地區性政府間合作機制APEC的根源。當然,亞太地區各國間並不存在單一的目標,其在地區合作中所尋求的利益亦不盡相同,然而正是它們在“同牀異夢”中尋求妥協,通過協商逐步構建互信,才*終促成了亞太地區的形成。本書分為十章。*章提出了本書的課題與分析視角;第二章梳理了作為環太平洋連帶構想前史的日本“太平洋”構想史,分析了“國際體系結構的變革”對冷戰內涵的改變及對亞太國家的衝擊;第三章概述了大平正芳的生平經歷與基督教信仰及“地緣”關係、“學緣”關係等對其政治生命與外交實踐的決定性影響以及其外交路線;第四章指出,作為施政綱領,環太平洋連帶構想如何在大平正芳參選階段被提出並引起了他的重大關心;第五章在論述了以日本外相園田直為代表的日本外務省以維持“福田主義”為前提,對環太平洋連帶構想持懷疑態度;第六章分析了在環太平洋連帶構想推進過程中澳大利亞的努力;第七章分析了在後大平時代日本外交伊東正義和外經濟關係政府代表大來佐武郎共同繼續推動環太平洋連帶構想的措施;第八章指出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更積極地參與到國際制度建設中,並實行了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第九章美國助理國務卿幫辦厄蘭?希金博特姆他委託布魯金斯學會開展了相關問題的研究,並訪問了東盟各國展開相關調查工作。第十章關注了中國崛起與亞太地區合作的現狀,並指出如何在亞太地區構建更有效的中美安全及經濟合作框架是當今亞太國際政治面臨的挑戰 [1] 

環太平洋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亞太地區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節 環太平洋連帶構想的重要性
第三節 文獻綜述
第四節 分析視角
第五節 本書構成
第二章 環太平洋連帶構想的背景
第一節 日本的“太平洋”構想史
第二節 20世紀70年代國際體系結構的變革
第三章 大平正芳的“觀念”與環太平洋連帶構想
第一節 大平正芳的生平與政治資源
第二節 大平正芳的保守主義政治哲學
第三節 大平正芳的國際政治觀
第四節 20世紀70年代的時代認知
第四章 環太平洋連帶構想的形成過程與內容
第一節 大平正芳學習會與環太平洋連帶構想的提案
第二節 環太平洋連帶研究小組
第三節 環太平洋連帶構想的理念
第四節 地區成員的範圍與中國的課題
第五章 大平正芳政權環太平洋連帶構想的推進
第一節 強化日美關係與對華經濟援助
第二節 環太平洋連帶構想的外務省準備工作
第三節 園田直與大來佐武郎的行動
第四節 大平正芳訪澳與環太平洋連帶構想倡議
第五節 大平正芳政權對外政策的意義
第六章 澳大利亞的行動與環太平洋連帶構想
第一節 澳大利亞歷史中的20世紀70年代
第二節 澳大利亞最初的態度
第三節 堪培拉研討會
第四節 澳大利亞的外訪準備
第五節 克勞福德的東盟説服工作
第六節 澳大利亞的國家轉型與亞太地區合作
第七章 後大平正芳時代日本環太平洋連帶構想的推進
第一節 伊東正義與大來佐武郎
第二節 外務省與伊東正義外相
第三節 大來佐武郎的行動
第四節 伊東正義的辭職與東盟外長擴大會議
第五節 PECC的成立與發展
第八章 中國加入PECC與地區成員的擴大
第一節 中國加入PECC的背景
第二節 中國態度的變化
第三節 亞太國際關係的改善與中國加入PECC
第四節 台灣加入問題與“奧林匹克方式”
第五節 亞太地區成員的範圍與中國
第九章 環太平洋連帶構想與美國
第一節 美國的亞太地區主義
第二節 美國國務院的動向
第二節 布魯金斯學會與東西方研究中心的工作
第四節 美國的參與和APEC172
第十章結論
第一節 戰後日本史中的環太平洋連帶構想
第二節 亞太地區中的澳大利亞
第三節 中國、美國與亞太地區秩序
參考文獻
略語
後記

環太平洋作者簡介

田凱,北海道大學博士,遼寧大學轉型國家經濟政治研究中心、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和在研多個省級項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