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資源界

鎖定
2023年1月18日,在中國更加註重綠色發展的當下,最新通過的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顯示,2023年起,全國政協的34個界別中首次出現了“環境資源界”這一界別。
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共計2172人,新設的環境資源界別有85人,是人數較多的界別,其成員包括環境資源領域的黨政領導幹部、專家學者等。
這是全國政協首次設立環境資源界別,也是自1993年八屆全國政協增設經濟界別以來,首次增加新的界別。
此次界別設置的另一變化是將“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兩個界別合併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一個界別。因此,全國政協的界別總數仍為34個。30年來,除了個別界別名稱有所變化,界別總數保持不變。 [1-2] 
2023年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京開幕,備受關注的新界別——由85名委員組成的“環境資源界”首次亮相,引發廣泛關注。
中文名
環境資源界
別    名
資源環境界 [6] 

目錄

環境資源界背景

1954年,二屆全國政協設立29個界別,其中包括具有特定歷史印記的合作社界別;
1978年,五屆全國政協取消合作社界別,增加體育界別;六、七屆全國政協分別增加了中華全國台胞聯誼會和港澳同胞界別;
1993年,八屆全國政協為順應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需要,增設經濟界,並將港澳同胞分為香港同胞和澳門同胞,達到34個界別。此後30年,雖有個別名稱上的調整,但全國政協界別數量一直保持在34個。十四屆全國政協增設“環境資源界”,將“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合併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仍為34個界別。從全國政協成立以來界別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每一次調整都有其時代背景、戰略考量,是順應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科學履職的必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階段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重要變化,擴大了政協的包容性和代表性,充分體現了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科學設置、調整和優化界別,有利於人民政協更好發揮代表性強、包容性大、聯繫面廣的特色和優勢,有利於充分體現人民政協的統戰組織屬性,更好發揮人民政協在中國政治體制中的獨特作用。中共中央對人民政協界別設置高度重視。
2006年,《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指出,要“研究併合理設置界別,擴大團結面,增強包容性”;
2015年,《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提出,“在條件成熟時對政協界別適當進行調整”;
2019年,《中共中央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再次提出,要“優化界別設置,增強界別代表性,更好反映各界各方面願望訴求”。這些重要意見為人民政協界別設置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隨着我國進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階段,環境資源成為必須高度重視、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也對人民政協履職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把一定數量的環境資源領域的黨政領導幹部、專家學者納入政協組織,增設“環境資源界”,既是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內在需要,可謂應時而變、順勢而為。85名環境資源界委員已經作好準備、整裝待發,相信他們一定能不負時代所託、人民所盼,充分發揮界別優勢和專業所長,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履職舞台上帶來全新的氣象,綻放奪目的光彩。 [5] 

環境資源界概況

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佈會通報,十三屆自治區政協委員共有683人,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在界別設置上增設“環境資源界”。
新一屆政協,新的氣象;新一個界別,新的使命。增設“環境資源界”,令人欣喜。
從全國大勢看,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環境資源工作,全國各地各領域做好這方面工作的自覺性顯著增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截至去年9月30日,我國現行有效法律為293件,環境資源領域法律就有30多件,足見環境資源事項涉及面之廣、影響面之大。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需要人民政協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在環境資源領域相關問題上共繪最大“同心圓”。
從我區實際看,“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且資源稟賦獨特。進入新時代,全區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當好保護廣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黨的二十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充分肯定廣西工作,提出“在推動綠色發展上實現更大進展”等“五個更大”重要要求。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必須繼續做好環境資源工作,廣大政協委員有着團結面廣、接觸實際、專業人才多等優勢,可以大有作為,也必然有大作為。
環境資源,是大家的事、長遠的事、關係重大的事。習近平總書記説:“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增設“環境資源界”,正是為了“商以求同、協以成事”。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們要緊跟偉大復興領航人踔厲篤行,積極主動把工作一項一項做好。讓我們一起努力,厚植廣西生態環境優勢,發揮區位、資源等比較優勢,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推動廣西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1] 

環境資源界發展

2023年1月18日,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公佈,名單中新出現了“環境資源界”。這是自1993年第八屆全國政協增設“經濟界”以來,全國政協首次出現新增界別。根據名單,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共設置34個界別,委員共計2172人,其中環境資源界有85位委員。此外,地方政協也已經對界別設置進行了相應調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公佈的新一屆政協委員名單中均增設了“環境資源界”或“資源環境界”。數位受訪專家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環境資源界別的設立,不僅順應了我國對環境資源的新認知,也是實現雙碳目標、保障耕地及能源安全的必然舉措。 [3] 

環境資源界意義

設立環境資源界別,可以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以界別為依託,圍繞資源環境領域重大問題組織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積極協商議政,加強民主監督,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集聚眾智、匯聚眾力;並且通過界別渠道,發揮委員作用,深入界別羣眾和委員身邊羣眾,做好中央生態文明建設大政方針的宣傳引導、解疑釋惑、協調關係、凝聚共識等工作。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