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自淨能力

鎖定
環境自淨能力指的是自然環境可以通過大氣、水流的擴散、氧化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將污染物化為無害物的能力。環境的自淨能力是環境的一種特殊功能。受污染的環境,經過一些自然過程及在生物的參與下,都具有恢復原來狀態的能力。
中文名
環境自淨能力
通    過
大氣、水流的擴散,分解等
能    力
將污染物化為無害物的能力
分    類
生物

環境自淨能力簡介

環境自淨能力 環境自淨能力
環境自淨能力指的是自然環境可以通過大氣、水流的擴散、氧化以及微生物分解作用,將污染物化為無害物的能力。 [1] 
環境有自淨能力。當環境受到污染時,在物理化學生物的作用下,環境可以逐步消除污染物達到自然淨化。以大氣為例,靠大氣的稀釋、擴散、氧化等物理化學作用,能使進入大氣的污染物質逐漸消失,這就是大氣自淨。例如,排入大氣中的顆粒物經過雨、雪的淋洗而落到地面,從而使空氣澄清的過程就是一種大氣自淨過程。充分掌握和利用大氣自淨能力,可以降低污染物濃度,減少污染的危害。大氣自淨能力與當地氣象條件、污染物排放總量及城市佈局等諸多因素有關。在某一區域內,綠化植樹,多種風景林,增加綠地面積,甚至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能美化環境、調節氣候,而且能截留粉塵、吸收有害氣體,從而大大提高大氣自淨能力,保證環境質量。 同樣,水、土壤等也有自淨能力,但無論是哪種自淨能力都是有限的。當污染物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時,污染的危害就不可避免的發生,生態系統就將被破壞,生物和人就可能發生病變或死亡。

環境自淨能力內容

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要素,對污染物有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作用。通過這些作用,降低了污染物的濃度,減小甚至消除了污染物的毒性,這種能力就叫環境自淨能力。不過,這種能力是有限度的。這個限度就叫環境容量。它的定義是:在保證人類的生存和生態平衡不受到危害的前提下,某一環境能夠容納的某種污染物的最大負荷量。

環境自淨能力評估方法

一、建立地方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指導下,根據生態學、資源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的成果,確定區域可持續發展系統各子系統的評估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的建立應符合可操作性和可定量化原則。在此基礎上,對國內外現有的地方統計指標進行評價和比較研究,提出中國區域可持續發展指標的統計方法。
二、 研究制定地方可持續發展評估方法 在上述各子系統評估指標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方法對地方可持續發展總能力、總水平進行評估。擬採用的評估方法是:①Fussy綜合評估法②指數加權評分統計方法。
三、提出提高地方可持續發展評估能力的建議包括:①國民經濟統計年鑑中增加評估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指標;②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的規範與制訂;③評價結果的應用範圍及其權威性,對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義。
四、開發地方可持續發展評估軟件。

環境自淨能力作用的原因

原來,進入大氣的污染物,在經過自然條件下的物理和化學作用,既可向廣闊的空間擴散、稀釋,使其濃度大幅度下降;也可受重力作用及雨水沖刷,使較重的顆粒沉降到地面上;也可在光的照射和其他物理的參與下發生分解等,使空氣得到淨化。
而當污染物進入水體時,其中可溶性或懸浮性固體微粒,在水體流動逐漸得到擴散、稀釋,其他固體顆粒在重力影響下逐漸沉澱排出,使水中污染物濃度降低;或是通過生物活動,尤其是微生物作用,分解有機物而降低污染物的濃度;另外,由於發生氧化、還原、吸附、凝聚等化學作用,使污染物形態、性質發生變化,而降低了這種污染物的濃度。
通過上述這些過程,環境就可以達到自淨。不過,環境自淨能力是有限的,當污染物量超過環境自淨能力時,就會出現環境污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