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污染防治

鎖定
環境污染防治,環境污染防治的基本點是防與治的綜合,實質上就是為達到區域質量控制目標,對各種污染控制方案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區域適應性和實施可能性等進行最優化選擇和評價,從而得出最優的控制技術方案和工程措施,以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這種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的思想是近50年逐漸形成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將環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按照污染物的產生、變遷和歸宿的各個環節,採取法律、行政、經濟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資源,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用最經濟的方法獲取最佳的防治效果。環境污染防治技術,是指減少或防治污染物產生的技術措施與途徑。 [1] 
中文名
環境污染防治
目    的
區域質量控制

目錄

環境污染防治對象

環境污染綜合防治是與單項治理相對的概念。從對象上説,它綜合考慮大氣、水體、土壤等各種環境要素,而不是着眼於其中某一個環境要素;

環境污染防治目標

從目標上説,它綜合考慮資源、經濟、生態和人類健康等方面,而不是侷限於其中某個單一目標。

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對於各種不同的環境污染問題應採取各種不同的綜合防治措施,應根據當地具體條件遵循以下原則:
①技術和經濟相結合。除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外,還必須考慮經濟上的合理性,進行相應的經濟分析。
②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着重加強環境規劃和管理,着重考慮各種治理技術措施的綜合運用。
③人工治理和自然淨化相結合。為節省環境治理費用,應充分利用自然淨化能力,如依據地區環境中大氣、水體、土壤的自然淨化能力,確定經濟合理的排污標準和排放方式。
④發展生產和保護環境相結合。生產部門應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加強資源管理,防止資源浪費,並通過改革工藝、綜合利用,實行企業內部的環境綜合治理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處理量。   

環境污染防治防治技術

環境污染防治技術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水污染防治技術和固體廢物控制的工程技術體系。   
大氣污染防治技術 
以大氣質量標準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為依據,對各種大氣污染源和污染物採取的防治技術措施。見大氣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技術 
包括城市水污染防治、工業水污染防治、農村水污染防治和流域或區域水污染綜合防治。   
城市水污染防治 
完善城市下水道系統,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對城市污水進行集中處理是消除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措施。各城市應結合城市總體規劃與城市環境總體規劃,將不斷完善城市下水道作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規劃、建設和運行維護。舊城區已有的雨水及污水合流制系統應改進為分流制系統;新城區在規劃時即應考慮配套建設雨水/污水分流制下水道系統。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應遵循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一般集中建設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與分散建設小型污水處理廠相比,具有基建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易於加強管理等優點。但在人口相對分散的地區,城市污水廠的服務面積過大,污水收集與輸送管道敷設費用將增加,適當分散治理,可以減少污水收集管道和污水處理廠建設的整體費用。   
城市污水處理廠一般採用二級生物處理法,主要工藝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二級處理僅能去除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和部分去除氮、磷等營養性物質,處理後的污水排入水體仍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一些城市污水處理廠增設脱氮除磷功能。少數缺水城市還採用三級處理,即對二級處理出水,採用混凝沉澱或活性炭吸附等去除水中的殘存污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後,回用於中水道,沖洗廁所,或作為噴灑街道、澆灌綠地、工業冷卻用水等水源。   
傳統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城市污水具有基建費大、運行費較高等缺點。因此,必須根據各地情況,因地制宜地開發各種高效低耗新型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如土地處理、生物穩定塘、厭氧生物處理等。儘可能地降低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基建投資,節省運行費用,以更快地提高城市污水的處理率,有力地控制城市水污染。   
工業水污染防治 
工業廢水成分和性質相當複雜,處理難度大,費用高,必須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從宏觀性控制、技術性控制以及管理性控制三個方面着手,才能收到良好的整治效果。
主要做法是:
①優化產業結構,對工業進行合理佈局。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調整產業結構,使之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②加強源頭控制,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這是工業水污染防治的根本性措施。通過生產工藝的改進、原料的改變、操作管理的強化以及廢物的循環利用等措施,使生產過程中的廢水產生量減少到最少。
③節水減污,提高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減少工業用水量不僅意味着可以減少排污量,而且可以減少工業新鮮用水量。因此,發展節水型工業對於節約水資源,緩解水資源短缺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減少水污染和保護水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④若工業企業排放的工業廢水不能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時,應在工業企業內部建設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加強對工業廢水的終端處理。針對各類工業廢水的水質特徵,開發適宜的廢水處理技術與工藝。⑤在建有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城市,應儘可能地將工業廢水排入城市下水道,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與生活污水合並處理。但工業廢水的水質必須滿足進入城市下水道的水質標準。對於不能滿足標準的工業廢水,應在工廠內部先進行適當的預處理,使水質滿足標準後,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   
農村水污染防治 
農村水污染的特點是除點污染源外,還常見各類面污染源。污染源面廣而分散,污染負荷也很大。應採取的主要對策是節約灌溉用水,發展節水型農業,這不僅可以減少農業用水量,減少水資源的使用,同時可以減少化肥和農藥隨排水的流失,從而減少其對水環境的污染;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流失量;加強對畜禽排泄物、鄉鎮企業廢水及村鎮生活污水的有效處理,實現農村的良性生態循環。   
流域或區域水污染綜合防治 
水環境是一個複雜的大系統。水污染防治必須着眼於整個流域或區域,進行綜合防治。流域或區域的水污染綜合防治應注意:
①全面分析和調查流域或區域內的水環境問題以及水污染現狀。
②制定流域或區域性水質管理規劃,劃分水體保護區,明確保護目標,注意把城市飲用水源地的保護放在首位。③注意防治地下水的污染。
④在水資源緊缺地區,把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利用結合起來,充分重視污水資源化。
⑤合理利用自然淨化能力,按流域或區域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⑥制定污染物總量削減方案,減少排入水體的污染物總量。   
受污染水環境的水質修復 對受污染的水體,應在分析水體主要污染物和水體特徵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水質修復技術,採取適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手段,對水體中的污染物加以去除,以恢復水體的原有功能。如對水體富營養化的修復主要包括水體中氮、磷營養物的去除,藻類生長抑制、去除及綜合利用,底泥疏浚與氮、磷釋放控制,水生生態恢復等。   
固體廢物控制的工程技術體系 包括廢物的綜合利用與資源化系統和減量化技術、焚燒技術、穩定化技術、最終處置技術等。   
廢物的綜合利用與資源化系統 固體廢物中含有大量的可再生資源和能源,在使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的同時,可以實現其資源的再生利用。廢物的資源化可以通過進行廢物交換,建立回收站或回收中心,進行分選、提純或將廢物製成有用材料等進行物質回收,也可通過焚燒、分解或製造燃料進行能量回收。堆肥化技術可將其中的有機成分轉變為有用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劑,是一種有效的資源化技術。   
綜合利用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廢物進入環境之前,對其加以回收、利用,可大大減輕後續處理處置的負荷。因此,在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應將綜合利用技術放在首要位置。   
廢物綜合利用與資源化的實施,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尤其是對於大型資源化項目,必須對諸如原料來源的穩定性、回收產品的成本與價格、產品的市場條件等因素進行周密的調查和分析。提高數量大和來源廣的粉煤灰、煤矸石等廢物的利用率,以及開拓深度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將是綜合利用與資源化面對的兩個主要問題。    減量化技術 
減量化是防治和減少已產生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終端措施,目的是儘量減少需要進行處置的固體廢物的數量、種類和危險性,減輕對處置場地的壓力和對環境的潛在污染威脅。廢物減量化可通過多種廢物處理和預處理過程實現。雖然所有的廢物資源化過程都起到減量化的作用,但一般不將其列入減量化技術。對於城市垃圾,減量化技術主要包括分選、破碎、壓實、脱水以及焚燒和熱分解等方法;對於工業廢物,除上述方法外,還普遍使用化學分離、去污和濃縮等化學回收技術。   
焚燒技術 
直接將廢物放在特殊設計的焚燒爐中焚燒,以徹底破壞有害的有機物、穩定無機污染物。無論對於工業廢物還是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置,焚燒都是十分重要的技術措施。焚燒技術適用於無法再生利用且不能直接填埋處置的可燃性廢物。焚燒處理的減量程度高,無害化效果好,且可以回收產生的熱量。但由於一次性投資和運行費用高,在經濟不發達地區難以應用。建造費用和運行費用較低的簡易廢物焚燒系統,又往往具有焚燒温度低、焚燒不完全以及排放的廢氣難以達到環保標準等問題。向大氣中排放大量污染物,以及由此導致需要鉅額資金建立淨化系統是應用焚燒技術的主要障礙。   
穩定化技術 
向廢物中加入穩定劑、吸附劑或其他固化劑,將其中的危險物質固定下來,以防止有害物質向外界遷移。穩定化技術主要用於對工業廢物、危險廢物以及廢物中有害物質的控制。經減量化處理的固體廢物,均須經過穩定化處理後,才能進行最終處置或加以利用。穩定化技術的選擇,應該在成本和最終效果之間適當權衡。如長期以來使用石灰中和–沉澱法處理重金屬廢物,用氧化法處理含砷廢物,處理後的廢物在環境介質中的酸度值和氧化還原電位變化時,仍存在污染物大量釋出的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在於開發成本低、長期穩定性高的廢物處理技術和藥劑。   
最終處置技術 
將廢物填埋在專門設計的、對於有害成分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填埋場中,以保證它們與生態圈長期隔離。最終處置技術對於幾乎所有類型的固體廢物都是最重要的處置方式。經過各種無害化、減量化處理的廢物殘渣,都將集中到填埋場處置,因而是對廢物的最終處置。現代化的填埋場採用多重屏障的技術措施,以保證廢物與生態環境的隔離。土地填埋處置的效果,需要較長時間的考驗。填埋場設計和建造中暴露出的問題,也往往需要經過若干年後才能顯現。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給當地環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應大力提高填埋場的設計、施工水平和提倡嚴格的規範化。   
歷史上,對工業固體廢物尤其是放射性廢物進行海洋處置,曾經是重要的處置方法。對廢物海洋處置的可行性和危害性現尚存在不同觀點,但近期不宜以此作為固體廢物處置的重要手段。有些國家還採用永久儲存方式作為廢物的最終處置手段。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