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聯合重點實驗室

鎖定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是我國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規模最大的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以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及北京師範大學四個單位為依託建立的, 聯合實驗室包括水污染控制、環境水化學、大氣環境模擬和水環境模擬四個實驗室。
中文名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聯合重點實驗室
研究領域
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
正式立項時間
1989年
類    型
研究機構

目錄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聯合重點實驗室宗旨

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特別是模擬手段研究重大的環境問題, 以基礎研究支持高新污染控制技術的發展, 發揮聯合的巨大優勢, 為促進環境科學技術的進步, 加強我國環境保護, 促進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服務。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聯合重點實驗室簡介

聯合實驗室於1989年經國家計委專家委員會評審通過並正式立項, 1991年獲世界銀行貸款並開始實施“重點學科發展項目”建設計劃, 1995年10月通過了由計委組織的專家組進行的驗收。現任聯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是孫鴻烈院士,聯合實驗室主任是施漢昌教授。經過十餘年的建設和發展,聯合實驗室已成為我國環境科學與技術領域中重要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環境科學與工程是一個正在發展的多學科綜合性的科技領域,鑑於環境問題兼有全球性和地域性特點, 聯合實驗室將研究目標瞄準世界環境科學技術的前沿水平, 又特別注意立足於針對我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聯合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行為效應及生態與健康影響;(2)環境生態系統的模擬及污染控制的新理論新技術;(3)大氣污染物的變化傳輸規律及全球性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的控制對策;(4)可持續發展與解決重大環境問題的策略。
聯合實驗室中各分室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側重, 但同時也有互相交叉和滲透.實驗室注意通過人才交換、信息交流、實驗設備互通有無、合作進行課題研究等方式發揮聯合的優勢, 以便高質量地完成更多國家迫切需要的環境科技任務。 聯合實驗室的科研工作始終以面向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和體現國際環境領域科學技術的前沿水平為指導思想,綜合聯合實驗室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態學、環境工程學、信息技術、計算機和自動控制技術等方面的力量,相互協作、緊密配合,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委研究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成為我國環境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開發的重要基地,為我國中長期環保戰略的實現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聯合實驗室的一批科研成果在國家的環境保護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大氣環境模擬實驗室進行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國酸沉降及其生態環境影響研究”研究了我國酸雨的成因、影響及控制對策,為國家制定酸雨控制對策提供了全方位的科學依據。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環境水化學實驗室承擔的“水體顆粒物與難降解有機物的特性及控制技術原理” 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家一等獎。水污染控制實驗室承擔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染料工業廢水綜合治理技術與工藝”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實驗室科研隊伍具有老中青結合以青年為主的年齡結構。實驗室的六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一批中青年研究人員組成了實驗室的骨幹科研隊伍,其中一批傑出的青年科學家在工作中迅速成長,並在各項研究中發揮着令人矚目的作用,顯示了實驗室的蓬勃生氣。聯合實驗室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研究生自96年以來已有182位研究生學成畢業,其中獲博士學位的有75人,獲碩士學位的有107人。實驗室還吸收了42名博士後和來自國外的3名研究生在實驗室開展研究工作。
聯合實驗室發佈了經過學術委員會批准的開放基金課題指南和優先支持的項目。開放基金主要支持緊密圍繞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的申請項目,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良好的儀器設備條件和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吸引優秀人才進入重點實驗室主攻方向。1996年以來實驗室接受基金申請,經過專家評審已批准開放基金課題計78項,經批准獲得開放基金資助的絕大多數都有高級職稱,獲得開放基金資助的還有外籍研究人員3名。目前已完成了54項開放基金項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聯合實驗室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瑞典、荷蘭、丹麥、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尼日利亞等十多個國家與港澳台地區的國際著名大學、著名科研機構及集團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聯繫,開展了38項科技合作,並多次主辦國際學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