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模式

鎖定
環境模式是一種靈活的、適應性較強的課程編制模式。環境模式植根於文化分析,主導思想是對學校周圍的文化背景和學校環境進行分析,隨着學校環境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課程編制模式。它不是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以外的第三種模式,而是一種更為綜合的結構,根據所要設計的課程的不同方面,既可能包含“過程模式”,又可能包含“目標模式”。由英國學者斯基爾貝克提倡。他認為,課程編制僅僅是一種手段,藉助這種手段,教師可使學生領悟各種文化價值、各種用來對文化進行解釋的結構和各種符號系統,從而修正和改造學生的經驗。 [1] 
中文名
環境模式
定    義
一種靈活的、適應性較強的課程編制模式
由 5 個部分組成:(1)分析環境,對學校環境及其中相互作用的各種因素進行考察和分析;(2)表達目標,產生於對環境作出的分析,體現着想要在某些方面改變那個環境的各種決策;(3)制訂方案,包括選擇學習材料、安排教學活動、調配教職員,以及挑選合適的補充材料和教學手段;(4)闡明和實施;(5)檢查、評價、反饋和改進,據此確定課程的有效性,包括對課堂活動進展情況作經常性的評定,對實施課程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結果進行評價,對所有參與者的表現作詳細記錄。其特點是:所進行的課程編制活動的對象是單個的學校和該學校的教師;課程的各個組成部分非直線式排列,既可以從任何一個階段着手,也可以同時進行各項活動;不預先進行某種“手段- 目的分析”,立足點是已有的學校課程的現行結構。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