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信息系統

(從產生到應用於環境保護工作所構成的系統)

鎖定
環境信息從產生到應用於環境保護工作所構成的系統,稱為環境信息系統。環境信息系統是由工作人員、設備(計算機、網絡技術、GPS技術、模型庫等軟硬件)及環境原始信息等組成。 研究環境信息系統的目的在於,一方面促進環境系統的發展,另一方面使環境系統更好地為環境管理服務。
中文名
環境信息系統
外文名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應用學科
環境科學
目    的
更好地為環境管理服務
設計程序
可行性研究、系統分析等
組    成
工作人員、設備、環境原始信息

環境信息系統主要內容

環境信息系統的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環境數據中心、環境綜合管理業務、環境監測、環境監控、環境應急指揮等各類支撐環境保護管理政務和業務工作的應用系統及其所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
環境數據中心
環境信息系統中的環境數據具有時間週期長、數據量大、格式不統一等特點,且分散於各個不同的部門、存儲於不同的介質。環境數據中心的目標是通過各種不同數據源之間的數據傳遞、轉換、淨化、集成等功能,實現環境數據的統一採集、統一存儲、統一管理、統一分析、統一展現。從用户的業務需求出發,對現有的數據資源和處理流程進行綜合分析,以信息資源規劃為標準,通過數據層面的整理提煉,將分散在各個“信息孤島”中的有效信息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形成完善的數據中心繫統,全面支持數據共享、統一管理和分析決策。通過跨平台的標準數據協議,將各個獨立分散的數據庫或信息系統中的有價值的數據抽取到數據中心,實現多業務處理以及管理決策層的數據共享。數據中心是業務系統與數據資源進行集中、集成、共享和分析的場地、工具及流程的有機組合。從應用層面來看,數據中心包括業務系統、基於數據倉庫的分析系統;從數據層面看,包括操作型數據、分析型數據以及數據與數據的集成整合流程;從基礎設施層面看,包括服務器、網絡、存儲和整體IT運行維護服務。
環境綜合管理業務系統
環境綜合管理業務系統是根據環境保護業務的管理需要而開發的信息系統,目前較為普遍的主要包括污染源管理類應用系統、總量減排管理類應用系統、環境監察與移動執法管理類系統、生態保護管理類系統及涉及水、氣、聲、渣、固體廢物、核與輻射等環境要素的專業信息系統等。隨着環境保護業務地不斷髮展及信息化應用地不斷深入,環境保護業務管理系統也將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行政審批系統
行政審批系統主要包括面向公眾的行政審批網站、面向審批工作人員的網上行政審批平台、面向監察部門和相關領導的政務監督平台。行政審批系統的建設解決了公眾和企業網上辦公、審批電子資料共享、相關領導查詢統計監控等方面的問題,以提高行政效率,推行電子政務便捷利民為切入點,將為企業和羣眾服務的事項內容、辦理流程、政策法規、所需資料、辦理時限、辦理結果等公之於眾,企業和羣眾只要在互聯網上,就可以及時查詢相關的政務信息和各自所要申報事項的所有服務內容,還可通過登錄互聯網下載所要辦理事項的表格,並將申辦資料經過掃描和電子填寫製成電子文檔上傳,即可網上受理。
辦公自動化系統
辦公自動化系統是指組織中為最大限度地提高辦公效率和改進辦公質量,縮短辦公週期建設的重要信息化系統。系統主要內容是建設安全、高效、可控的工作平台,實現辦公流轉、工作協同、信息共享。政府辦公自動化系統是面向政府機構政務辦公需要開發的綜合政務信息系統。目前辦公自動化系統普遍基於WEB技術,而向政府機構的業務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務方式實現流程優化、信息整合和服務擴展,利用信息技術將政府機構的應用從簡單的取代手工勞動提高到工作方式優化的新層次。辦公自動化系統主要包括信息的採集、加工、傳輸和管理四個基本環節;包括公文和文件處理、事務處理、文字處理、檔案處理、日程處理、電子郵件、電子報表、數據處理、信息管理等應用功能。
政府門户網站
隨着我國政府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化和人民羣眾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熱切關注,各級環境保護機構紛紛建立了政府門户網站。政府門户網站定位於“信息公開、在線服務、政民互動”,在深化政府信息公開、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不斷完善在線服務和互動交流功能等方面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各類數據、信息公開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數據信息涵蓋環境質量、污染防治、環境影響評價、環保法律法規、自然生態、科技標準、環保產業、核與輻射安全管理、污染源排放總量控制等環保各個業務領域,為廣大社會公眾、企業單位、環境科學研究人員、環境保護公益組織等提供了了解和認識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平台。
環境監測系統
現代環境監測系統是一套以在線自動分析儀器為核心,運用現代傳感技術、自動測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通信網絡以及相關的專業分析軟件形成的一個綜合性的自動監測系統。各監測予站對監測對象進行自動取樣,並利用監測儀器進行檢測分析,將採集到的監測數據通過採集、存儲、傳輸、統計和分析等處理後,以圖形和報表的形式,通過網絡及時、準確地傳輸給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為其提供準確、可靠的決策依據。
同時,通過環境質量信息發佈系統將相關信息進行發佈,便於公眾實時瞭解與自身關係緊密的環境質量現狀,提供統一的監測管理、評價與公眾信息獲取平台。一般情況下,環境監測系統主要包括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大氣環境質量在線監測系統、噪聲在線盟測系統等。
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
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是對排污單位的污染物排放情況(廢水、煙塵氣及放射性等)進行實時、連續、自動監控,並能及時作出相應反饋的系統。它主要包括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系統和自動監控指揮中心,利用先進的自動監控儀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等,對排污單位的廢水、煙塵的排放量和主要排污因子的濃度或環境質量參數等指標實現連續自動監測、自動採集監測數據、自動分析處理,並自動將這些數據遠程傳輸至各級管理部門的自動監控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對環境監測、監控數據進行統一的管理與調用,實現對污染源情況的總體監控,實現對污染源排污情況的統一監測、監控和管理。
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監控中心:安裝在各級環境保護管理部門,與傳輸線路和自動監控設備連接,安裝數據接收和數據處理的系統,包括計算機信息終端設備及計算機軟件等,簡稱上位機。
數據採集傳輸儀:包括用於採集各種類型監控儀器儀表的數據,完成數據存儲與上位機數據通信傳輸功能的單片機、工控機、嵌入式計算機、嵌入式可編程自動控制器(PAC)或可編程控制器(PLC)等。
自動監控設備:安裝在現場用於監控環境或污染源排污狀況及完成與上位機的數據通信傳輸的單台或多台設備及設施,包括污染源排污監控儀器、流量計、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記錄儀和數據採集傳輸儀等。
環境應急指揮系統
環境應急指揮系統是信息技術在突發環境事件防範與應急工作中應用的集合體系,是做好環境事件防範和應急工作的技術保障。環境應急指揮系統的建設目標是立足於當前環境應急管理的現狀,以環境風險源的動態管理為核心,建立基於動態聯網管理的風險源動態管理系統、環境應急預案管理系統、環境應急預警預測系統、環境應急輔助決策支持系統、環境應急指揮與調度系統、環境應急通信系統和環境應急處置後期評估系統等。在摸清風險源底數的基礎上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建立以風險源自動監控系統和以12369接警系統為基礎的環境應急預警預測機制;實現環境應急預案、應急資源、應急模型的智能化集成;全面提升處置突發應急事件的協調和處置能力。
空間信息管理和發佈系統
空間信息管理和發佈系統主要實現重點污染源數據、環境管理數據、環境資源數據等的空間管理、發佈和展現,提供空間數據的統一管理和共享服務。空間信息數據管理和發佈系統由應用服務、數據服務、信息共享發佈、服務管理維護等功能構成。應用服務主要包括空間信息統計服務、空間信息分析服務和空問信息功能服務;數據服務包括數據處理、數據存儲、數據備份、數據統一管理等功能;信息共享發佈包括成果數據發佈、空間信息共享發佈和空間信息檢索功能;服務管理維護主要包括用户及權限管理、服務管理和日誌管理功能等 [1] 

環境信息系統系統分類

環境信息系統按內容可分為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和環境決策支持系統。
環境管理信息系統
環境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以系統論為指導思想,通過人-機(計算機等)結合收集環境信息,通過物理或數學模型對環境信息進行轉換和加工,並根據系統的輸出進行環境評價、預測和控制,最後再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等先進技術實現環境管理的計算機模擬系統。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為:環境信息的收集和錄用,環境信息的存儲,環境信息的加工處理,環境信息以報表、圖形等形式輸出信息,為決策提供依據。
環境決策支持系統
環境決策支持系統是將決策支持系統引入環境規劃、管理和決策工作中的產物。決策支持系統也是一種人機交互的信息系統,是從系統觀點出發,利用現代計算機存儲量大、運算速度快等特點,應用決策分析方法進行描述、計算,進而協助人們完成管理決策的支持技術。
環境決策支持系統是環境信息系統的高級形式,在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使決策者能通過人機對話,直接應用計算機處理環境管理工作中的未定結構的決策問題。它為決策者提供了一個現代化的決策輔助工具,提高了決策的效率和科學性。
環境決策支持系統的主要功能有:收集、整理、儲存並及時提供本系統與本決策有關的各種數據;靈活運用模型與方法對環境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分析、綜合、預測、評價,以便提供各種所需環境信息;友好的人機界面和圖形輸出功能,不僅能提供所需環境信息,而且具有一定推理判斷能力;良好的環境信息傳輸功能;快速的信息加工速度及響應時間;具有定性分析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特點 [1] 

環境信息系統系統設計

環境信息系統的設計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可行性研究、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和系統實施。每個階段又分為若干步驟。
系統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環境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的第一階段。該階段的工作目標是為整個工作過程提供一套必須遵循的衡量標準,即針對客觀事實、考慮整體要求、符合開發節奏。具體內容根據應用的重要性和信息系統可利用的資源而定。
可行性研究階段的任務是確定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目標和總體要求,研究設計的應用領域和完成設計的能力需求,進行費用一效益分析,制定出幾套設計方案,並對各方案在技術、經濟、運行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結論性建議,並編制出可行性研究報告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查、批准。
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是環境信息系統研製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明確系統的具體目標、系統的界限以及系統的基本功能。這一階段的基本任務是設計出系統的邏輯模型。系統分析不論資金的投入,還是時間的佔用上,在整個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的研製中都佔有很大比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詳細的系統調查,以瞭解用户的主觀要求和客觀狀態;確定擬開發系統的目標、功能、性能要求及對運行環境、運行軟件需求的分析;數據分析;確認測試準則;系統分析報告編制,包括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制訂初步項目開發計劃等工作。
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是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研製過程的第三個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系統分析的邏輯模型提出物理模型。這個階段是在各種技術手段和處理方法中權衡利弊,選擇最合適的方案,解決如何做的問題。系統設計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系統的分解;功能模塊的確定及連接方式的確定;設計信息輸入;設計結果輸出;數據庫設計及模塊功能説明。在系統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該系統能否及時全面地為環境科研及管理提供各種環境信息,能否提供統一格式的環境信息,能否對不同管理層次給出不同要求、不同詳細程度的圖表、報告,是否充分利用該系統本身的人力、物力,使開發成本最低 [2] 
系統的實施與評價
環境管理信息系統設計完成後就應交付使用,並在運行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升級,因而需要對其進行評價。評價一個環境管理信息系統主要應從五個方面進行:系統運行的效率;系統的工作質量;系統的可靠性;系統的可修改性;系統的可操作性 [1] 
參考資料
  • 1.    萬玉山,張志軍主編,環境管理與清潔生產,中國石化出版社,2013.05,第97頁
  • 2.    錢金平,馬寶信主編,生態市建設支撐體系研究:以唐山市為例,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11,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