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璏,漢語漢字,拼音zhì ,意思是用來佩戴和穩固劍體的工具 [1] 
中文名
拼    音
zhì
部    首
五    筆
GXGX
鄭    碼
CZMR
注    音
ㄓˋ
總筆畫
16

基本字義

玉製劍鼻。 [1-2] 
玉璏
玉璏(3張)
如:玉璏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𠀤直例切,音滯。《説文》劒鼻玉飾也。《前漢·王莽傳》碎玉劒璏。
《廣韻》《集韻》《韻會》𠀤於歲切,音衞。義同。
通作衞。《前漢·匈奴傳賜單于玉具劒注》標首鐔衞用玉。師古曰:劒口旁橫出曰鐔,鼻曰衞,與璏同。
通作瑑。《前漢·王莽傳》美玉可滅瘢,欲獻其瑑。《注》瑑作璏。本音篆,雕刻也。古字通用。《正字通》按莽傳,進玉瑑於孔休。服虔曰:瑑,音衞。蘇林曰:劒鼻。皆未詳。璏,譌作瑑。師古曰:瑑字本作璏,從玉彘聲。後轉寫者譌,瑑自雕瑑字。師古説是。
《集韻》王伐切,音越。義同。 《類篇》亦作㻰。 [3] 

説文解字

【卷一】【玉部】璏
劍鼻玉也。從玉彘聲。直例切 [4] 

説文解字注

(璏)劒鼻玉也。各本篆文皆誤。今正。王莽傳。美玉可以滅瘢。欲獻其璏。服䖍曰。璏音衞。蘇林曰。劒鼻玉也。俗本脱玉字。初學記、蓺文類聚引字林。劒鼻謂之璏。亦脱玉字、從王。彘聲。直例切。十五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