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璉溪村

鎖定
橫渡鎮璉溪村位於石台縣城東部 [1]  ,距縣城23公里,總面積2365公頃。2019年9月27日,被中共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為美麗鄉村示範村。 [2] 
中文名
璉溪村
地理位置
秋浦河上游的璉溪河畔
面    積
20.187 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898 人

璉溪村基本情況

  1. 黟縣祁門縣毗鄰,全村耕地面積651畝,全村山場面積20618畝。村民居住分散,轄 7個村民組,現有農户246 户,貧困人口474人,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茶葉、林業。 [3] 

璉溪村地理環境

橫渡鎮璉溪村位於石台縣城東部 [1]  ,距縣城23公里,總面積2365公頃,其中山場2130公頃、茶園50公頃、耕地42公頃,小二型超農綱水庫一座,水庫容量70萬方。全村轄7個村民組,人口960餘人。由於地處深山,資源匱乏,交通不便,村民收入受限,村集體經濟薄弱。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扶持下,該村大力發張林茶經濟,夯實基礎建設。建設民生工程,羣眾生活明顯改善,村莊面貌大有改觀。

璉溪村村務信息

近年來,村“兩委”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和全體村民大力營造用材林、經果林,栽種茶葉,實施封山育林,開展科技新農,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和人畜飲水工程,着力經濟農村建設和文化建設,先後修通11.5公里村組水泥公路,整治村莊內部環境衞生,安裝了村莊主幹道路燈,建立起了茶葉交易市場,組建了全縣唯一一支農民籃球隊,改善小學交通條件和教學環境,新建了一座及衞生室、客運站、計生服務室、農家書屋、行政辦公位一體的村部綜合樓。
今後,村“兩委”班子將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率領全村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真正把璉溪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璉溪村歷史文化

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位於橫渡鎮璉溪村,建於明代。通面寬24.6米,通進深33.1米,脊高10.2米,中有天井,斗拱、樑架,稜柱等鏤刻精細,今保存完好。
據清道光年間修訂的《汪氏宗譜》記載,汪氏宗祠始建於明代142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由石璉溪的汪氏旺族合同其14支異地汪姓宗族合修而成,是石台、黟縣、祁門等地部分汪氏宗祠的宗祠。文革前,圍繞總祠的同時建起的還有八大分祠分佈在總祠的八個方位形成眾星拱月之勢。連總祠在內共有九座,“九”又是數字中最大數,寓總祠至高無上之意。據當地老人介紹,原本總祠內掛有許多金字匾額,可惜在文革期間,連同八大分祠在內統統被紅衞兵們毀壞了。
宗祠採用明代最典型的建築風格,全祠共有99根合抱圍的立柱落地。其中正廳之中的四根柱子直徑達1.05米,柱子兩頭較細,中間略粗,像四把巨大的“梭子”直插房頂,因此,又叫做“梭柱”。屋內四周是走馬樓,又稱“觀戲台”,走馬樓的四周檐口每間隔1米建有最能代表明代建築風格的斗拱,似一朵朵祥雲在祠內繚繞。地面清一色青石板鋪就,尤其是天井部分,構造新穎,科學合理,天井周圍的溝渠與全村的進出水渠環環相通,整個祠內長年活水不斷,既美化了周圍環境,又淨化了祠內空氣。最為奇特的是全祠木材的選用與搭配,據説全祠一共用了香椿、柏木等10餘種上等木料,經過科學搭配,產生一定的驅蟲藥效,使整個祠內沒有一個蜘蛛結網,雖經數百年風風雨雨,仍舊乾淨如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