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瑪雅

(瑪雅文明)

鎖定
瑪雅,即瑪雅文明。瑪雅文明是北美古印第安文明,美洲古文明的傑出代表,因“印第安·瑪雅”而得名。主要分佈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馬拉伯利茲以及洪都拉斯薩爾瓦多西部地區。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但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多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
瑪雅文明形成於約公元前2000年之前,瑪雅文明在前古典期(約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250年)發展出最早的複雜社會,出現定居的農業生活。在古典期(約250年至900年)步入繁盛。16世紀,西班牙殖民帝國征服中部美洲,逐步征服瑪雅各邦,1697年,最後一個瑪雅城邦諾赫佩滕陷落,瑪雅文明就此滅亡。 [1] 
中文名
瑪雅
外文名
西班牙語:Cultura maya
地    點
中美洲 [1] 
滅亡時間
1697年
成立時間
約公元前2000年之前

瑪雅歷史發展

18世紀末學術界開始注意瑪雅文明,19世紀末發掘出一批重要遺址,瑪雅文明的現代考古學研究正式展開。20世紀50年代後,研究進展較快,形成專門研究瑪雅文化的學科——瑪雅學。
瑪雅文明是世界考古學及歷史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瑪雅文明發展階段,説法不一。美國考古學家N.哈蒙德將其劃分為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後古典期,三個階段。

瑪雅前古典期

前古典期(約公元前2000~公元250年左右,仍處在學界的爭論當中 [1]  )也稱形成期,瑪雅曆法及文字的發明、紀念碑的設立及建築羣的興建均在此時期。在尤卡坦半島中央佩滕盆地及周圍山谷已出現定居的農業生活,玉米、豆類是其主要作物。由土台、祭壇等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已誕生,此後國家概念萌芽,並出現象形文字

瑪雅古典期

古典期(約公元4~9世紀)是全盛時期,文字的使用、紀念碑的設立、建築的興建及藝術的發揮到達頂峯。城市、村落眾多,皆自立的為國,未形成統一國家。各邦國使用相同的象形文字和曆法,城市規劃、建築風格、生產水平大體一致。主要遺址大多分佈在中部熱帶雨林地區;蒂卡爾、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內格拉斯、帕倫克科潘基裏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羣。其中蒂卡爾遺址由數百座金字塔式台廟組成,面積達50平方公里,估計居民有4萬。此時期出現大量紀年碑銘,一般每隔5、10或20年建立一座,成為獨特的記時方式。

瑪雅後古典期

後古典期(約公元9~16世紀),從墨西哥南下的托爾特克人征服尤卡坦,並以奇琴·伊察為都城。此後瑪雅文化便具有濃厚的墨西哥風格。例如:石廊柱式建築、活人祭祀的“聖井”、球場、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金字塔式台廟、信奉羽蛇神魁扎爾科亞特爾。此後北部的瑪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為後古典期瑪雅文化的中心。
這一時期的陶器和雕刻藝術較粗糙,世俗文化興起,並帶來好戰之風。瑪雅潘的統治者與其他城邦結成聯盟,用武力建立自己的統治。公元1450年,可能由於內部叛亂,瑪雅潘被焚燬。此後百年中,文化日趨衰落。公元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虛而入,從墨西哥南下,佔領尤卡坦半島,瑪雅文明被摧毀。

瑪雅詳敍

瑪雅文明屬於新石器時代銅石並用時代,工具、武器全為石制和木製,金和銅於古典期末期才被廣泛使用。瑪雅人民一直不知用鐵,農業技術簡單,耕作粗放,不施肥料,沒有牲畜,後期有水利灌溉。手工製品有各種陶器、棉紡織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區間有貿易交換。
瑪雅人的建築工程位於古代世界的頂尖水平,能對堅硬的石料進行雕鏤加工,建築佈局嚴謹、結構宏偉,其金字塔式台廟以廢棄物和土石堆積而成,外鋪石板或土坯,設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頂。其雕刻、彩陶、壁畫等皆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畫描繪出了貴族儀仗、戰爭與凱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畫藝術寶藏之一。
瑪雅文明在天文、數學等方面也已達到極高成就。通過長期觀測天象,已掌握日食週期和日、月、金星等運行規律,在前古典期末期已創制出聖年曆太陽曆兩種曆法,前者一年13個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後者一年18個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閏1天。每天都記兩歷日月名稱,每52年重複一週。其精確度超過同時代希臘、羅馬曆法(後被阿茲特克人採用)。瑪雅人認為52年為一個週期。
數學方面,瑪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中國人早800年,比歐洲人早1000年,計數使用二十進位制。瑪雅文明的另一獨特創造是象形文字體系,其文字以複雜的圖形組成,一般刻在石建築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寫需經長期訓練。現已知字符800餘,除年代符號及少數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釋讀成功。當時使用樹皮紙和鹿皮寫書,內容主要是歷史、科學和儀典,至今尚無法釋讀。
瑪雅文明的早期階段圍繞祭祀中心形成居民點,古典期形成城邦國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會的統治階級是祭司和貴族,國王世襲,掌管宗教禮儀,規定農事日期。公社的下層成員為普通的農業勞動者和各業工匠。社會最下層是奴隸,一般來自戰俘、罪犯和負債者,可以自由買賣。瑪雅諸邦社會發展與古代世界的初級奴隸制國家相近,但具體情況尚無詳細資料記載和説明。
瑪雅人篤信宗教,文化生活富於宗教色彩。崇拜太陽神雨神五穀神、死神、戰神、風神、玉米神等,其中太陽神居於諸神之上。另外興祖先崇拜,相信靈魂不滅。瑪雅國家兼管宗教事務,首都即為宗教中心。節日通常用活人獻祭。
公元1502年,哥倫布最後一次遠航美洲。在當地市場上,哥倫布被來自“瑪雅”的製作精美的陶盆吸引,此後這個神奇的名字,第一次傳入歐洲。1519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Hernan Cortez)率領西班牙軍隊橫掃墨西哥,征服正處於文明鼎盛時期的阿茲特克帝國。此時,瑪雅文明已近尾聲,但在尤卡坦半島上,仍殘存一些瑪雅城邦。1526年,另一支西班牙探險隊前往尤卡坦,試圖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並強制推行基督教。不肯屈服的瑪雅人展開長達百餘年的游擊戰。1697年,最後一個瑪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飛煙滅。

瑪雅瑪雅文

瑪雅文字最早出現於公元前後,出土的第一塊記載日期的石碑卻是公元292年,發現於提卡爾。從此瑪雅文字流傳於以貝登和提卡爾為中心的小範圍地區。5世紀中葉,瑪雅文字普及整個瑪雅地區,當時商業交易路線已經確立,瑪雅文字循着此路線傳播至各地。
瑪雅人使用的八百個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被語言學家破譯。文字主要表示一週各天和月份的名稱、數目字、方位、顏色以及神祇的名稱。大多記載在石碑、木板、陶器和書籍上。書籍的紙張以植物纖維製造,先用石灰水浸泡,再置於陽光下曬乾,因而紙上有一層石灰。
雖然現代有二百萬人説瑪雅語,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字和諧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但對整個瑪雅文字的解譯,仍然力有未逮。
1963年,蘇俄語言學者瑞·克洛魯夫,成功地將碑文分門別類,以統計學的方式處理和分析,從不同的類別中,歸納相同的象形文字。瑪雅文字不像英文用二十六個字母組成,每個字都有四個音節。克洛魯夫成功破譯幾個文字。蘇俄數學研究所的斯爾·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電腦,利用龐大的資料文字庫(約十萬字)成功解讀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書有月食恆星運行、婚喪嫁娶等記載;馬德里的古文書有農耕、狩獵和雕刻等記錄;巴黎的古文書記載歷史真相。其基本內容有宗教儀式、氣象和農作物等。

瑪雅瑪雅預言

根據瑪雅曆法預言,世界共有五次毀滅和重生週期——每一週期即所謂“太陽紀”。我們正處在'太陽世.V',2012年末是'太陽紀.V'的開始。當時的瑪雅人認為,在每一紀結束時,都會發生驚心動魄的毀滅悲劇。
太陽紀.I----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art,根達亞文明),被一場洪水所滅,一説為諾亞的洪水。
太陽紀.II----伊厄科特爾(Ehecatl,米索不達亞文明),此文明在南極大陸,毀於地球磁極轉換。
太陽紀.III----奎雅維洛(Tleyquiyahuillo,穆里亞文明),毀於大陸沉沒。
太陽紀.IV----宗德里裏克(Tzontlilic,亞特蘭蒂斯文明),在火雨的肆虐下引發大地震滅亡。柏拉圖有詳細記載。
瑪雅預言説,從'太陽紀.I'到'太陽紀.IV'的末期,地球皆陷入空前大混亂中,而且在慘不忍賭的悲劇下落幕,地球在滅亡之前,一定會先發出警告。
瑪雅預言揭示歷史上幾次毀滅時間及其原因,並預言公元2012年12月21日,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文明時期。許多人將其理解為世界末日,而瑪雅人所指的末日並非毀滅一切,而是一次大更新、大淨化。
瑪雅預言的最後一章,大多是年代的紀錄。瑪雅曆法預言太陽紀僅有五個循環,在'太陽紀.V'時宣告終結,因此,瑪雅預言地球將在'太陽紀.V'走向末日。'太陽紀.V'始於瑪雅紀元3113年,歷經瑪雅大週期5125年後,走向最終。現今公曆對照這個終結日期,在公元2012年12月21日。此後,人類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文明。
瑪雅預言公元1992年~2012年,是地球進入大週期的最後階段,是一個重要時期,稱之為“地球更新期”(Earth Regeneration Period),此時地球將達到完全“淨化”,然後地球會出銀河射線範圍進入“同化銀河系”的新階段。
西方先傳出世界末日的説法,其中最聞名的是瑪雅預言。對此,危地馬拉籍的瑪雅長老表示,末日理論源自於西方,瑪雅人從未有此想法。至於瑪雅人所言2012年末,是指人類在精神與意識方面的覺醒及轉變,從而進入新的文明。

瑪雅瑪雅人文

瑪雅文明之謎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瑪雅文明似乎從天而降,在最為輝煌之時突然衰落。十六世紀中葉,西班牙殖民者踏上中美土地,來到瑪雅部落。瑪雅通譯者向西班牙主教蘭多介紹其文明。蘭多認為這是“魔鬼乾的活”,下令全部焚燬。經過這場浩劫,瑪雅族驟然消失,其燦爛文化隨之成為難解之謎。
美國外交官斯蒂文的《旅行紀實——中美加帕斯和尤卡坦》,激起人們研究瑪雅文化的熱潮,許多人致力於研究十六世紀中葉西班牙的那場浩劫後,僅留存的四部瑪雅典籍和一些石碑、壁畫等。數百年來,這三部如天書一般的瑪雅典籍,吸引無數的人破譯瑪雅文字,最終望而興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了研究瑪雅文化,美國和蘇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使用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即便如此,迄今為止據説僅釋讀其中的三分之一。
1966年,有人根據已破譯的瑪雅文字,試譯奎瑞瓜山頂上的一塊石碑,出乎人們意料,竟然是一部編年史。據説編年史中記載着九千萬年前、甚至四億年前的事情。可是四億年前地球尚處於古生代,根本沒有人類。
自從1839年美國約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熱帶叢林中,首次發現瑪雅古文明遺址以來,考古人員在中美的叢林和荒原共發現170多處瑪雅古代城市遺蹟——從尤卡坦半島,南至危地馬拉、洪都拉斯,直達安第斯山脈。瑪雅民族在南美的熱帶叢林中建造了規模令人驚歎的巨型建築。雄偉壯觀的提卡爾城,其電腦復原圖顯現時,許多現代城市的設計師自嘆弗如。建於7世紀的帕倫克宮,殿面長100米,寬80米;烏克斯瑪爾的“總督府”,由22500塊石雕絲毫不差地拼成精心設計的圖案;奇琴·伊察的武士廟,屋頂已消失,尚存1000根石柱巍然聳立。
對瑪雅文化的進一步考察,發現幾千年前的瑪雅人有高超的數學造詣和獨特的文字。而且奇琴·伊察、提卡爾、帕倫克等地的巨型建築並非出自實際生活需要,而是嚴格依照瑪雅曆法建造。
瑪雅曆法測算的地球年為365.2420天,現代測算為365.2422天,誤差僅0.0002天,就是説5000年誤差僅一天。測算的金星年為584天,與現代測算50年內誤差僅為7秒。為何幾千年前的瑪雅人能計算得如此精確?尚有一種特殊的宗教紀年法,一年分為13個月,每月20天,稱為“卓金歷”。
因為這種紀年法不是以地球上觀察到的任何一種天體的運行為依據,以致有人認為“卓金歷”是瑪雅人的祖先根據另一個至今我們尚不知道的星球制訂的。
瑪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紀就掌握了“0”這個數字概念,比中國人和歐洲人早了800~1000年。瑪雅人創造了“20進位制計數法”,數字演算可沿用到400萬年以後。
瑪雅人的歷法可以維持到4億年以後,計算的太陽年與金星年的差數可以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4位數字,有自己的文字——用800個符號和圖形組成的象形文字,詞彙量多達3萬個。有精美絕倫的雕刻、繪畫和藝術。然而在這個登峯造極的高度文明誕生之前,瑪雅人巢居樹穴以採集為生,這樣的原始部落為何突然產生如此高度的文明?即使到了16世紀,西班牙人在佈滿古蹟遺址的尤卡坦半島上看到的印第安人,還是以樹葉遮體、住泥巴茅屋、以採集狩獵餬口。顯然那種精確的天文曆法和數學,那種令全世界景仰的文明、藝術,都遠超出當地印第安土著幾近原始生活的實際需求。令人疑惑,古代瑪雅人是怎樣得到如此高深的知識的?燦爛的瑪雅文化是如何產生的?後來又是怎樣銷聲匿跡的?
1952年6月5日,人們在墨西哥高原瑪雅古城帕倫克一處神殿的廢墟,發掘出一塊刻有人物和花紋的石板。當時人們僅把這當作是瑪雅古代神話的雕刻。有些人認為它類似於一幅一幅宇航員駕駛宇宙飛行器的圖畫。

瑪雅瑪雅人祭

瑪雅人認為鮮血是取悦眾神的重要資源,因此以活物獻祭是一種十分虔誠而有效的祭祀方式,獻祭活人就是至高規格的祭祀。一般來説,瑪雅人只會獻祭身份顯貴的戰俘,那些相對下賤的戰俘則主要用以徭役。
在重大的儀式上往往會有人祭的環節,例如新君主登基、大型建築物落成等。敵國君主是最具價值的祭品,在獻祭儀式上,會特意模仿瑪雅神話中死神斬首玉米神的故事情節,將他斬首。738年,基裏瓜君主卡克·蒂利烏·錢·約帕特俘獲了他的宗主、科潘君主瓦沙克拉洪·烏巴·卡維爾(Uaxaclajuun Ub'aah K'awiil),數日後便以上述方式將他斬首。在斬首之前,可能會先以酷刑處置戰俘,或是毆打、活剝、灼燒、掏空內臟等,然後再行斬首。斬首這一獻祭形式在古典期藝術品上也有展現。《波波爾·烏》中也記載了英雄雙子神被斬首的情節:諸組雙子神和冥界諸神展開球賽對抗,雖然雙子神陣營取勝,但每組雙子神的其中一者都遭到了斬首。
到後古典期,受到墨西哥谷地文明影響,最為普遍的人祭方式變成了掏心。考古證據表明,實際上在古典期就已經出現了掏心的形式。掏心儀式通常在神廟的庭院或是金字塔頂舉行。另有一種儀式:助手祭司將祭品的屍體剝皮,主祭司套上人皮表演舞蹈,象徵生命的重生。 [1] 

瑪雅文明成果

1、瑪雅文明屬於石器文明,瑪雅人未使用青銅器,更不用説鐵器。
2、 掌握高度的建造技術。瑪雅人不會使用銅鐵、輪車。輪子的概念雖然在陶器等文物中出現,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實用化,卻創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3、農業以玉米為主食,所以又稱為“玉米文明”。沒有牛馬豬羊,沒有出現畜牧業的痕跡,農民採用的是一種極原始的米爾帕耕作法
4、數學採用“20進位制計數法”,很早便發現並使用“零”的概念(一説由奧爾梅克人傳授),掌握高度的數學和天文曆法知識。
5、使用獨特的象形文字——瑪雅文字

瑪雅城邦遺址

瑪雅蒂卡爾

蒂卡爾(Tical)是瑪雅文明的文化和人口中心之一。最早的紀念碑建造於公元前四世紀。城市在瑪雅古典時期——公元200年至公元850年,達到頂峯。
蒂卡爾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世紀,起先它只是個二流城邦,奉北部城邦米拉多為盟主,蒂卡爾可能從公元二世紀開始奉行與中美洲當時的大國提奧提華坎友好的政策,並取得成功使自己國力大漲,從而成為瑪雅世界最強大的城邦之一。
蒂卡爾遺址位於危地馬拉北部佩騰省東北部叢林,是古代瑪雅最大城市之一,建在沼澤環繞的丘陵上,由九組建築羣和大廣場組成,以橋樑和堤道相連。佔地面積約2.6平方公里。城市在公元800—公元900年間廢棄,與同一時期其他瑪雅城邦一樣,蒂卡爾迅速衰落,10世紀末,蒂卡爾被徹底遺棄在叢林之中。
蒂卡爾 蒂卡爾
蒂卡爾是瑪雅古典時期最大的城邦,此時瑪雅文明的中心從南部移至中部。公元6世紀中葉,來自墨西哥北部的移民大遷徙,使蒂卡爾政治動盪,王朝風雨飄搖,城市建設一度停歇。100多年之後,蒂卡爾重現生機;7世紀末至整個8世紀,蒂卡爾冠絕當世。城市面積超過65平方公里,居民達5萬,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壇、石碑等遺蹟;影響區域500平方公里,控制近200萬人口。在中心區域,有大型金字塔十幾座,神廟50多座;中心廣場旁裝飾浮雕彩畫的王宮美輪美奐。幾條高出地面的石砌大道,連接各個宗教中心。

瑪雅帕倫克

早期的帕倫克(Palenque)歷史可以追溯到奧爾梅克文明時期,奧爾梅克文明可能在此建立過一個王朝。瑪雅文明古典時期,帕倫克是瑪雅西部地區一個大邦,已知最早的統治者於公元431年3月11日登上帕倫克的王位。
帕倫克 帕倫克
進入9世紀以後,同古典期瑪雅文明的其他城邦一樣,帕倫克城市迅速衰落,並被遺棄在叢林之中。

瑪雅卡拉克穆爾

卡拉克穆爾(Calakmul)是瑪雅中部地區大國,與另一個大國蒂卡爾保持着互相競爭對立的關係。卡拉克穆爾可能於公元五世紀時立國,公元六世紀之前,蒂卡爾強大,是中部瑪雅地區的實際霸主。562年與鄰國卡拉闊爾(Caracol)結成同盟,打敗蒂卡爾,卡拉克穆爾一躍成為中部瑪雅地區新的霸主。599年和611年,卡拉克穆爾兩次打敗瑪雅西部地區大邦帕倫克,不久以後,帕倫克在國王巴加爾二世統治下,重新強大,限制了卡拉克穆爾向西發展。
公元600年—公元700年是卡拉克穆爾的鼎盛時期。公元626年兩次與鄰國納蘭永(Naranjo)交戰,均獲大勝,631年,再次打敗納蘭永,極盡羞辱後處死了納蘭永的國王。七世紀起,蒂卡爾重新強大,卡拉克穆爾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戰,公元695年,被蒂卡爾的阿赫卡王打敗,蒂卡爾重新成為中部瑪雅地區的霸主。卡拉克穆爾政權迅速衰敗,但作為一個瑪雅城邦,直到九世紀至十世紀才與其他瑪雅城邦一樣,遺棄在叢林之中,原因不明。

瑪雅科潘

早於公元前1100年,科潘河谷地就有人居住,但是約公元前300年後的四五百年間,在其他瑪雅城邦蓬勃發展之時,科潘卻無發展,直至公元200年科潘城邦才開始發展起來。
考古學家在科潘發現一座聖壇,稱之為“聖壇Q”,上面刻畫有16位人物的形象,考古學家認為是16位祭司環坐一起討論問題,後來的研究結果表明是16位科潘國王的形象。
公元426年亞克庫毛建立強大的科潘王朝,他也是“聖壇Q”上所刻畫的第一位國王。雖然他可能並不是科潘真正的第一位國王,但是在後來肯定有着極崇高的地位。到了公元628年,“煙豹王”即位,在位時間長達67年,是科潘王朝的鼎盛時期,控制周圍很大面積的地方,成為一個“帝國”。同瑪雅西部的大城邦帕倫克聯姻,並且在科潘大興土木,興建大量的紀念碑。今天的考古學家正是通過這些紀念碑,得以瞭解科潘的歷史。
進入公元9世紀,同瑪雅文明古典期的所有其他城邦一樣,突然衰落,並且永遠的被遺棄在叢林之中。
科潘(Copan)瑪雅遺址位於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西北部科藩省,距特古西加爾巴西北約225千米處。科潘瑪雅遺址坐落在13公里長、2.5公里寬的峽谷地帶,面積0.15平方千米,海拔600米。科潘瑪雅遺址是公元前7—前1世紀洪都拉斯瑪雅古城的遺址。是古代瑪雅人的宗教和政治中心之一,瑪雅文明中最古老且最大的古城遺址。遺址中有金字塔、廣場、廟宇、雕刻、石碑和象形文字石階等建築。
公元前200多年,科潘是瑪雅王國的首都,是當時的科學文化和宗教活動中心,1576年,西班牙迭戈·加西亞發現此處古城遺址。遺址的核心部分是宗教建築,主要有金字塔祭壇、廣場、廟宇、石階、石碑和雕刻等,反映宗教祭祀的崇高地位。
在廣場的山丘上有一座祭壇金字塔,高30米,由2500塊刻着花紋及象形文字的方石塊壘成。每級石階刻着象形文字。圖案和文字記載瑪雅的重大事件。
科潘 科潘
在廣場的中央,有兩座地道相通、祭太陽神和月亮神的廟宇,各長30米,寬10米。牆壁和門框有豐富多彩的人像浮雕。兩座廟宇之間,聳立14塊石碑,石碑建於公元613年至公元783年,石碑由整塊的石頭雕刻而成,碑上有象徵意義的雕刻和數以千計的象形文字

瑪雅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在公元600年即瑪雅古典期中期是當地的重要城市,但其最大的發展和影響力巔峯則出現在中部低地和南部瑪雅城市衰落之後。約公元987年,托爾特克國王帶領軍隊從中部墨西哥來到這裏,與本地瑪雅盟友一起將奇琴·伊察作為首都及第二個圖拉(Tula)。這一時期的藝術和建築因此呈現瑪雅和托爾特克混和風格。
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
瑪雅史料記載1221年發生大規模的起義和內戰,考古學證據也顯示市場和武士神廟的木製屋頂大約在此時燒燬。奇琴·伊察隨着猶加敦的統治中心移往瑪雅潘而開始衰落。奇琴·伊察雖然未被完全放棄,但城市人口減少,未再興建新的大型建築。

瑪雅波南帕克

波南帕克(Bonampak)是瑪雅文明的城市之一,位於墨西哥的恰帕斯州。考古學家曾在這裏發現精美的壁畫與國王的石棺,而遺蹟的建築可以追溯至古典早期(公元580年至公元800年)。

瑪雅科巴

科巴(Cobá)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的一個瑪雅文明的城市遺址,位於加勒比海岸以西40公里、圖盧姆西北44公里處,奇琴·伊察以東90公里。科巴位於熱帶雨林深處,由五個潟湖環繞,中心地區與周邊散落的建築由放射狀的道路連通,這些道路最遠延伸至加勒比海長達100公里以上。遺址內的重要建築有高達42米的“大金字塔”,這是瑪雅文明中最高的建築,科巴的鼎盛期據推測約有五萬居民甚至更多。建築覆蓋了約80平方公里。到1世紀為止一直被大規模的農業人口控制。根據7世紀的瑪雅文字記錄,科巴的主要建築多建於公元500—900年間古典期中後期,但是科巴在此之後一直有新的建築建立,而古老的建築也一直被修復,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14世紀西班牙人到來之前。

瑪雅基裏瓜

基裏瓜遺址(Quiriguá)是位於危地馬拉東南部伊薩瓦爾省的古瑪雅遺蹟。沿莫塔瓜河下游、佔地約3平方公里,屬於中型遺址,其中禮儀中心位於北岸1公里處。瑪雅古典期(公元200年—900年)時,基裏瓜坐落於幾條重要貿易路線的交點。遺址的衞城內建有200座建築、約始於公元550年,八世紀時開始興建大型建築。所有工程在約公元850年停止動工,僅在後古典時代初期(約公元900年—公元1200年)短暫復工。基裏瓜遺址和鄰近的古典時期城市科潘擁有相同的建築與雕塑風格,歷史發展也緊密相依。

瑪雅瑪雅奇觀

瑪雅金字塔 瑪雅金字塔
奇琴·伊察城邦遺址位於尤卡坦半島北部,是瑪雅古國最大、最繁華的城邦,始建於公元514年,13世紀突然廢棄,原因不明。聞名世界的庫庫爾坎金字塔便坐落於此,令人驚歎的“羽蛇下凡”奇景。
公元九世紀,居民遺棄大城市導致幾百萬人喪生。科學家從湖泊採集的樣本證明,極度乾旱是造成毀滅的主因。
庫庫爾坎”在瑪雅語中意為“帶羽毛的蛇神”。古代瑪雅人認為羽蛇神使土地肥沃,並保佑農作物豐收。每年春分和秋分兩天,當日落偏西,陽光斜射,金字塔陰影形成如蛇身般波浪形,並與階梯底部的羽蛇神頭部雕像連成一體,隨着落日角度的變化,映出的圖像如同有生命的蛇在遊動。
瑪雅曆法把一年分為18個月,每月20天,另有5天禁忌日,其和正好是地球公轉週期。春分秋分兩天太陽直射赤道,白天黑夜等長。“羽蛇下凡”是把精確的天文計算與精美的建築藝術結合的奇蹟。

瑪雅巧合之謎

墨西哥及尤卡坦半島上,聳立着許多金字塔,規模宏偉,構造精巧,情景神秘,堪與埃及金字塔媲美。
太陽金字塔塔基長225米,寬222米,與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大體相等,基本上是正方形,正好朝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塔的四面都是等邊三角形,底邊與塔高之比,等於圓周與半徑之比。
天狼星的光線經過南邊牆上的氣流通道,直射到上層廳堂中的頭部雕像,北極星的光線經過北邊牆上的氣流通道,直射到下層廳堂。
建塔技術高超。庫庫爾坎金字塔塔基呈四方形,共九層,由下而上層層堆疊而又逐漸縮小。塔的四面共有91級台階,直達塔頂。四面共364級,再加上塔頂平台共365級,正好是一年的天數。九層塔座的階梯又分為18個部分,正好是瑪雅歷一年的月數。
瑪雅人崇信太陽神,認為庫庫爾坎羽蛇神)是太陽神的化身。在庫庫爾坎神廟朝北的台階上,精心雕刻一條帶羽毛的蛇,蛇頭張口吐舌,形象逼真,蛇身藏在階梯的斷面上,在每年春分秋分的下午,太陽西墜,北牆的光照部分,稜角漸次分明,筆直的線條從上到下,變成波浪形,彷彿一條飛動的巨蟒自天而降,逶迤遊走,似飛似騰。
美國人類學家德奧勃洛維克和記者伐蘭汀,對尤卡坦進行考察,發現有許多地道連通的地下洞穴,地道的結構與金字塔內的通道相似。他們拍攝了九張照片,但印出來的只有一張,拍攝到一片旋渦形的神秘白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