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瑪爾塔

(1847年歌劇)

鎖定
《瑪爾塔》,五幕歌劇,弗里德里希取材於法國聖喬治的四幕芭蕾舞劇安烈特公主的法文劇本,譯作德文劇本,弗洛託譜曲,1847年11月25日在首演 1847年11月25日,在維也納卡恩特內爾託劇院(宮廷歌劇院)首次公演。
中文名
瑪爾塔
外文名
Martha [1] 
演出時間
1847年
作    者
弗里德里希
語    種
法語、德語

瑪爾塔劇情簡介

劇情敍述了在安娜女王的女侍官哈里特因厭煩宮廷生活,與侍從南希、表哥特里斯特拉姆喬裝為普通農户逛利奇蒙特市集,被農場主普倫基特 與其表弟裏萊昂內爾僱傭,普倫基特 要求被稱為“瑪爾塔”的哈里特和被稱為“朱莉亞”的南希操持家務,兩人均無法應付,但普倫基特愛上了南希,而萊昂內爾愛上了哈里特,特里斯特拉姆救出了兩人,後來女王狩獵時,哈里特與萊昂內爾相遇,萊昂內爾高呼着“瑪爾塔”,特里斯向特表示愛心,而哈里特卻説我不認識你這個粗俗的長工,使萊昂內爾終於明白了真相。萊昂內爾也袒露了他是被驅逐的達比伯爵的兒子的真相,哈里特知道萊昂內爾的身世後,對自己的行為表示懺悔。但萊昂內爾心灰意冷,拒絕了女王對他的爵位繼承。哈里特重新佈置利奇蒙特市集,使萊昂內爾回到對市集的回憶之中,哈里特又以“我願意拋棄我一切的榮耀的繁華”,終於打動了萊昂內爾的心,兩對人終於都有美滿的結局。

瑪爾塔演出時間

序曲8分鐘,第一幕45分鐘,第二幕30分鐘,第三幕25分鐘,第四幕20分鐘,總計約2小時10分鐘。

瑪爾塔樂隊編制

長笛2、雙簧管2、單簧管2、大管2、圓號4、小號2、長號3、低音號、定音鼓及打擊樂器、豎琴、絃樂組。

瑪爾塔劇中人物

哈里特 安妮女皇的宮嬪貴婦 女高音
南希 哈里特女侍 女低音
特里斯特拉姆 哈里特表兄,侯爵 男低音
萊昂內爾 富裕的地主甲 男高音
普倫基特 富裕的地主乙 男低音
里奇蒙州長 男低音
三位侍女 女高音,女中音
三位家臣 男高音、男低音
朝臣、貴婦、僕從、小廝、農民、獵人、鄉人等。
故事發生於18世紀初期,安妮女皇時代,英國里奇蒙州附近。

瑪爾塔劇情解説

序曲 它綜合了這部歌劇中的許多旋律,雖然不屬於某種特定的器樂曲形式,但因其旋律很美,在速度、拍子、強弱等各方面的變化也很有趣,所以作為一首獨立的樂曲,在通俗音樂會上是常常可以聽到的。

瑪爾塔劇情介紹

第一幕:貴婦哈里特閨房
房間的裏側及左右都有窗子。豪華的梳妝枱及椅子等曰用傢俱。哈里特坐在梳妝枱前。南希及侍女們唱女聲三部合唱。安妮女皇榮譽女侍官哈里特,厭倦朝廷的枯燥生活悶悶不樂,想尋求新的消遣。南希和侍女們想盡各種辦法想讓她心情好起來,但沒有什麼效果。哈里特叫侍女們退去。只留下伶俐的女侍南希,接着是哈里特、南希二重唱:“這不是太不幸了嗎?”
她安慰哈里特説:“我曾經見過許多英俊文雅的騎士,他們對女性極其尊敬傾慕。不久會有漂亮的騎士前來向你求愛。” 哈里特卻説:“我對一切都感到厭煩,”於是心情又沉悶起來。
這時特里斯特拉姆侯爵來訪。特里斯特拉姆傾慕哈里特已久,他給哈里特建議了一個消遣的辦法,但哈里特沒有接受。她和南希都在嘲笑他。
正在此時,一大羣村裏姑娘快樂的合唱:“大家來吧,提起精神,讓我們同赴賽會”。她們熱情奔放的歌聲吸引了哈里特。她對南希説:“今天里奇蒙有僱工的集市,附近的鄉村姑娘正在前去趕集,她們盼望能被人僱傭。”哈麗特覺得這件事很有趣,她叫南希取來化裝舞會用的鄉下姑娘的服裝,並叫特里斯特拉姆學習鄉下人的舞步,然後和她們一起向集市走去。
第二幕:里奇蒙的市場
村民男男女女搭帳幕,做買賣,農民們熱鬧地合唱着:“集市開始了,大家快來吧”在這段旋律的反覆中,又插進了姑娘們的合唱。富裕的地主萊昂內爾與普倫基特上場,他們是來市場僱用女工的,以便來幫助他們耕作的。萊昂內爾懷着感謝的心情唱道:“你們一家從我幼年的時候起就撫育了我這個孤兒,因為得到你家的保護我的父親才能無憂無慮地離開人世”。從他們二人在二重唱中所敍述的,我們可以瞭解到萊昂內爾的父親隱瞞了自己的出身門第,當時曾得到過普倫基特父母親的照應。他臨終時給兒子留下一個戒指,並告訴他一旦有機會就請女王看這個戒指。此時人越來越多。里奇蒙州長上場説明僱人的規則。於是少女們一個個上台説出自己的能力與專長。她們有的説:“針線活和農活我都會做。我會烤麪包也會釀酒”。還有的説:“我的拿手活是針織,我的烹調手藝也很高明。”不久,打扮成農民的哈里特、南希與特里斯特拉姆上場。普倫基特與萊昂內爾即唱着:“美麗妖豔的女郎,歡迎您們過來”!決定僱用她們。特里斯特拉姆趕忙要阻止她們,但普倫基特與萊昂內爾已帶着哈里特與南希離去,歡愉的四重唱隨之:“自此可真愛了!”
第三幕: 富裕的農家,夜晚。裏面有大窗户,中間是大門,右側有小門通向女傭人的寢室,左側的小門通向家裏人所住的居室。屋角里放着兩台紡車。
普倫克特與萊昂內爾領着兩個女人從大門進來,高興地唱着“僱來了很好的女傭人”。哈麗特與南希感到不知所措。
宣敍凋與四重唱(普倫基特,萊昂內爾、哈里特、南希)。兩個男人詢問她們的名字,哈里特説:“我叫瑪爾塔。”南希説:“我叫朱莉亞。”於是兩個男人把紡車分給她們二人,並教她們紡線,可她二人笨手笨腳地怎麼也學不會。結果南希只好逃到另一個房間裏去普倫基特在後面追趕,
瑪爾塔也欲隨之同去,萊昂內爾阻止之,接着是二人合唱;“我們的眼睛甜蜜地相對”!瑪爾塔深深的體察到,儘管她對於家事笨手笨腳,但萊昂內爾已與她相愛了。心內的高興,使她不由輕鬆了些,而唱出了本劇最佳的詠歎調:“夏曰最後的玫瑰”。這是一首歌是愛爾蘭民歌 感人的旋律温暖了大家的心,兩男兩女莊重而和諧地道了晚安。兩位女郎到這時才瞭解她們現在是處於何種困境之中。她們計劃必須立即離開,而且事不宜遲。
哈里特與南希正在越來越為難的時候,聽到了敲窗子的聲音,特里斯特拉姆從窗口跳了進來。二人在特里斯特拉姆的引導下從窗口逃走,坐上馬車跑掉了。普倫基特與萊昂內爾聽到聲音起了牀跑來看大吃一驚,立即召集男僕人,叫他們前去追趕。
第四幕:鄉村酒店中 普倫基特偕友人正在暢飲英國特產波塔啤酒,他快活地唱着:“你們可曾知道英國人為何這麼強壯?因為英國有波塔啤酒。”農夫們以合唱和之。傳來了狩獵的號角聲,農民們説女王來狩獵了,就紛紛散去。普倫基特到小酒館的屋中去付錢。這時南希與侍女們穿着狩獵衣,帶着矛槍也走進酒店,唱着《狩獵之歌》,侍女們和之。普倫基特發現就是他逃亡的女傭朱莉亞,便要求她隨自己回家履行合約。在朱莉亞呼救聲中,她的獵伴將普倫基特逐出酒店,南希趁機溜走。這時萊昂內爾懷着思念之情,唱着哈里特唱給他聽過的民歌走來。他憂傷地唱道:“她美麗而可愛的身影,牢牢地印在我心中。瑪爾塔、瑪爾塔喲,你到哪裏去了?……”。這首歌是這部歌劇中最有名的歌曲,它充滿純真的感情,非常美麗動聽。
特里斯特拉姆與哈里特身穿狩獵的服裝上場。哈里特鬱悶不樂。萊昂內爾看到瑪爾塔大喜若狂,並向她走去,但她卻裝作不認識的樣子。這時女王的家臣和侍女,以及南希和普倫基特也都來了,才使他認清了這兩個女人的身份。於是萊昂內爾知道了這兩個女人的身份,他在失望中哀怨地唱:“願上天饒恕您吧”!唱罷,將他父親遺留給自己的戒指交給普倫基特。
第五幕第一景:普倫基特家外面 哈里特與南希上場,哈里特唱出對萊昂內爾的愛慕,唱出“夏曰最後的玫瑰”時,普倫基特與萊昂內爾也先後出來。普倫基特把戒指呈上給女皇后,發現萊昂內爾的父親是德比伯爵,並把女皇封萊昂內爾為德比伯爵的證書交給萊昂內爾,同時請他原諒過去對他的無禮。但是萊昂內爾卻不肯寬恕哈里特。萊昂內爾對“伯爵”頭銜,毫無興趣,失去了情人使他非常憂傷,甚至已入神志昏迷狀態。而南希和普倫基特已經得到諒解,和好如初,二人安排一定要讓萊昂內爾恢復神智。
第二景:里奇蒙賽會場 又是一次賽會,普倫基特同萊昂內爾到他們首次晤見女郎的會場。萊昂內爾看到兩位穿着傭裝的女郎,他立即喊道:“那不是她們嗎”?他立即恢復了記憶和神智。原來哈里特的僕人把廣場裝飾為里奇蒙市場的樣子,一個農夫化裝為州長模樣。哈里特以瑪爾塔姿態出場,南希也扮裝成朱莉亞,大家重現僱人市場的情形。當瑪爾塔對他重唱《夏曰最後的玫瑰》的歌時,萊昂內爾的快樂無法形容,他熱情地擁抱着瑪爾塔,聽她訴説同意作他妻子的諾言。接着哈里特與萊昂內爾又用二重唱這首歌,然後南希與普倫基特加進來變成四重唱,同時又加進了人們一起參加的合唱。歌劇就在這種令人感到十分親切的歌聲中幸福地結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