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瑤族門唻歌

鎖定
瑤族“門唻歌”又稱“門嘞歌”,是鐘山縣兩安瑤族人長期居住在大山的環境和條件所創作的民歌,是瑤族原生態歌曲。 [1] 
2010年5月30日,瑤族門唻歌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列入第三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中文名
瑤族門唻歌
別    名
門嘞歌
所屬民族
瑤族
屬    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

瑤族門唻歌背景介紹

“門唻歌”又稱“門嘞歌”,是鐘山縣兩安瑤族人長期居住在大山的環境和條件所創作的民歌,是瑤族原生態歌曲,具有濃郁的民族性、獨創性、歷史性,是鐘山文化的一塊耀眼瑰寶,“門唻歌”開頭先唱“門唻呃呀唻哎呃唻囉唻”這句拖腔,歌詞多為四句,中間帶有“弄良”、“依呀良”、“過唻囉呃”等固定串詞。“門唻歌”是當地瑤族人歌唱愛情、歌唱勞動、歌唱生活、歌唱人間百態的表達方式,為當地羣眾喜愛曾經廣為流傳。 [1] 
演唱 演唱
門唻歌”一開始就首先唱“門唻”二字,這原本是男青年呼喚女青年時的用詞——“妹來”之意,是由男女青年呼喚愛情的聲音發展而成,後來,慢慢在當地瑤族羣眾中流行開來。人們在勞動休息時唱,在朋友聚會時唱,在節日慶典時也唱,總之,適合唱“門唻歌”的時間、活動很多。而一年中唱得最多的時段是農閒的冬季,人們忙碌了一年,糧食收回來了,春種又還沒開始,這個時候,愛唱“門唻歌”的人就會邀伴聚在火盆邊或灶房裏,邊打油茶邊唱“門唻歌”。 [1] 
“門唻歌”的基本曲調是從男女青年之間的呼喚聲與迴應聲逐步發展而成的二聲部曲調,分高低兩個聲部,唱高聲部的叫“漂”,唱低聲部的叫“和”。一般都是以兩人合唱居多,也有四人或多人合唱的。唱高聲部的,要求激越昂揚,唱低聲部的則要求低迴婉轉,這是我國明顯的二聲部民歌構成方式,其曲子為羽調式,音型為6—2—3—6,起首均唱“門唻”二字,中間還有“依”“呀”“唻”等襯詞,在唱到“依呀唻”襯詞時休止兩拍後再接着唱。 [1] 
瑤族沒有自己的文字,記歌詞都使用漢字,起初演唱用瑤語,後來因應鐘山本地講鐘山土話(土白話)的人居多,為方便聽眾聽得懂“門唻歌”,也為推廣和傳承,多采用鐘山土話演唱。 [1] 

瑤族門唻歌榮譽稱號

2010年5月30日,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列入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