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瑤族耍歌堂

鎖定
瑤族耍歌堂,流行於廣東省清遠市的民俗活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瑤族耍歌堂是一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活動,是廣東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排瑤的歷史文化遺產。活動內容有紀念祖先、回憶歷史、喜慶豐收、酬神還願、傳播知識等,瑤族耍歌堂展示了瑤族傳統的風土人情,同時也是發展旅遊經濟的重要活動。 [1-2] 
2006年5月20日,廣東省清遠市申報的瑤族耍歌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45。 [3] 
中文名
瑤族耍歌堂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民俗
申報地區
廣東省清遠市
遺產編號
Ⅹ-45

瑤族耍歌堂歷史淵源

瑤族耍歌堂 瑤族耍歌堂
據史料記載,在明洪武年間(1368—1398)排瑤鼎盛時期已有完整的瑤族耍歌堂。 [4] 
“文化大革命”期間,排瑤耍歌堂被視為封建迷信活動,遭禁錮十多年,歌堂祖廟、歌堂坪全部被毀,歌堂經書幾乎全部被燒燬,參加耍歌堂所佩帶的長鼓、銀牌、銀項圈等被沒收砸爛而丟失,主持瑤族耍歌堂的“先生公”“歌堂公”“頭目公”受到迫害。 [5] 
20世紀80年代末,瑤族耍歌堂才得到了初步恢復。 [3] 

瑤族耍歌堂民俗內容

擇日
瑤族耍歌堂 瑤族耍歌堂
擇日一般在二月初二進行,由掌廟公和先生公商量決定於本年度的農曆十月十六舉行,然後把日期通知大家,以便籌備並通知親朋好友。
修廟髹公
擇日後,就是修葺大廟,將祖公偶像重修髹。每户要編織二張茅草排,以將大廟的上蓋重新換掉。偶像油漆時,如發現有黴爛破損的,還要請先生公擇日,用樟木重新雕刻。
打旗號
瑤族耍歌堂的日子定好後,從當年的農曆九月二十日起開始“打旗號”。用一根長竹竿,頂端綁上一稻草紮成的假人,外穿姑娘們用紅絨線繡成的衣服,然後豎立在大廟高處顯眼的地方,以便讓大家知道當年本排瑤“耍歌堂”。
搶公
“搶公”是“瑤族耍歌堂”第一天活動的前奏。在農曆的十月十五日這一天,在規定的時間內(從零時至早上8時),各房、姓的人把本房的祖先從大廟抬回本房祠堂,同時也可以把其他房或姓的祖先搶先抬回。按慣例,當其他房、姓的偶像被抬到本房祠堂後,若未放銃炮,則可搶回;如已鳴炮,被搶回的一方,便不能用強硬手段奪回,只能老實地用酒肉和餈粑向對方贖回。為避免祖公被別人搶走,故各房、姓的都儘早把自己的祖先抬回來。
告祖公
“告祖公”是瑤族耍歌堂最重要的活動內容。瑤族耍歌堂第一天,主持儀式的先生公、掌廟公齊集大廟。大廟的神龕上,供奉着盤古王及各房、姓始祖的偶像及歷代祖先牌位。神龕前有一拜桌,上擺有雞、肉、酒、五穀及一個水牛頭、一個豬頭等祭品。到了擇定的時辰,在大廟門口鳴放3聲銃炮,便開始“告祖先”。先由掌廟公點燃香燭,總先生公(公認道行最高的先生公)禱告祖先,祈求保佑村寨平安、人畜興旺、豐衣足食、五穀豐登。然後由4位先生公在神龕前唸誦《歌堂書》,數名長鼓手則在大廟內起舞,沒有長鼓的村落,則擊鼓打鑼。整個儀式歷時約一小時。
遊神
瑤族耍歌堂 瑤族耍歌堂
告祖公”儀式完畢後,便開始“遊神”。“遊神”的隊伍,由4位體強力壯的小夥子擎着2支竹幡(竹幡長十幾米,竹尾帶枝葉,頂端掛紅布、若干色白紙條、玉米、穀物)開路。4位先生公跟在竹幡後面,分別拿着經書、神杖、道鞭、邪刀、錢格印等法器。隨後是一羅傘幡和一面大紅旗。紅旗在後面,跟着各房、姓參加“瑤族耍歌堂”的隊伍(按抽籤的順序排列)。遊行隊列主要是身着盛裝的各房、姓的男女老少。其中一位成年男子拄着枴杖,扮成老人,有兩位年輕人攙扶。幾位婦女,用襁褓揹負嬰兒,以紀念祖先遷徙的艱辛。此外還有長鼓隊、芒笛隊、銅鑼隊、牛角隊、風車隊等。“遊神”隊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法真”。他被兩人用椅子抬着,將其當作神明敬奉。
退公
“退公”是瑤族耍歌堂最後一天,人們在歌堂坪載歌載舞,盡興娛樂之後,總先生公宣佈本屆“瑤族耍歌堂”圓滿結束,各房、姓開始退公,把祖先偶像抬回盤王大廟,按原位供奉。所謂“退公”即整個瑤族耍歌堂活動宣告結束。 [5] 

瑤族耍歌堂傳承保護

瑤族耍歌堂傳承價值

瑤族耍歌堂 瑤族耍歌堂
瑤族耍歌堂活動是一項涉及到八排瑤藝術、八排瑤文化和八排瑤宗教等的活動,是一個集八排瑤民間文藝展演、民族服飾展覽、宗教信仰演習、民俗習慣體現為一體的民族文化綜合體,既能紀念祖先、崇拜英雄,又能娛樂羣眾、傳授知識、加強交流,具有良好的社會功用。瑤族耍歌堂傳誦的瑤經為排瑤的族源提供了有力的證據,為瑤劃分的定型時間以及研究排瑤的民間信仰與瑤經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材料。此外瑤經還反映了古代嶺南的征戰,具有很高的民族學、社會學、民俗學的歷史研究價值。另外,瑤族耍歌堂中瑤胞佩帶的精美頭飾、配飾,絢麗的服飾,獨特的長鼓舞、師爺舞,以及所用的牛角、銅鑼、嗩吶、芒笛、五月簫、長笛等民族民間樂器,有很強的民族藝術風格和很高的藝術價值。 [5]  [3] 

瑤族耍歌堂傳承人物

唐買社公,男,瑤族,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項目名稱:瑤族耍歌堂,序號:02-0776,申報地區:廣東省清遠市。 [6] 

瑤族耍歌堂保護措施

1990年,連南瑤族自治縣宣傳、文化部們成立耍歌堂、盤王節活動領導小組,對瑤族耍歌堂這優秀文化遺產的承傳進行大量的宣傳保護、挖掘、指導工作,並在油嶺排、軍寮排協助舉辦民間盛大的瑤族耍歌堂活動,還通過報紙、電台、電視台作了廣泛宣傳。 [5]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保護單位連南瑤族自治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8] 

瑤族耍歌堂社會影響

瑤族耍歌堂 瑤族耍歌堂
展覽演出
1965年唐橋辛二公和排瑤歌王唐買社公等20多名排瑤男女青年代表廣東排瑤耍歌堂長鼓隊赴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表演。 [5] 
2010年2月27至3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全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調演活動”,瑤族耍歌堂為“燦爛中華――綜合專場二”其中的節目。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