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瑞鷓鴣·雙銀杏

鎖定
《瑞鷓鴣·雙銀杏》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作者是否為李清照仍存爭議,也有人認為此作並非是一首詞,而是兩首七言絕句)。此詞假雙銀杏之被採摘脱離母體,喻靖康之亂後金兵南渡,作者自己與丈夫趙明誠一起離鄉背井、避亂南方的顛沛愁懷。全詞將雙銀杏比作玉潔冰清、永葆氣節的賢士,比作患難與共、不離不分的戀人,貼切深刻;尾句使用諧音手法,不僅略帶詼諧而且起脱俗之效。
作品名稱
瑞鷓鴣·雙銀杏
作品別名
瑞鷓鴣·風韻雍容未甚都
作    者
李清照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漱玉詞
文學體裁

瑞鷓鴣·雙銀杏作品原文

瑞鷓鴣·雙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1] 

瑞鷓鴣·雙銀杏註釋譯文

瑞鷓鴣·雙銀杏詞句註釋

⑴瑞鷓鴣:詞牌名。此詞極似七言絕句,與“瑞鷓鴣”詞體不合。
⑵“風韻”句:典出《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此係反意隱括。雍容,從容而有威儀。都,姣好,美麗。
⑶甘橘可為奴:甘橘別稱木奴。銀杏,又名白果,其樹為高大喬木,名公孫樹,又稱帝王樹;葉呈扇面形,因果實形似小杏而硬皮及核肉均呈淡白色,故呼為銀杏;其味甘而清香可食,起滋補藥用。據説銀杏在宋代初年被列為貢品。“甘橘”為“奴”典出《三國志·吳書·孫休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載,丹陽太守李衡生前遣人在外植橘千株,臨死對兒説:“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兒以白母,母雲:“此當是種甘橘也。”宋·蘇軾贈王子直秀才》:“山中奴牌橘千頭。”李清照藉此典而戲問所詠之物:你既“未甚都”,與你同在酒杯前的甘橘怎可稱為奴呢?
⑷玉骨冰肌:清澈高潔。
⑸“醉後”句:周勳初《唐人遺事彙編》卷二:“明皇與貴妃幸華清宮。因宿酒初醒,憑紀子肩同看木芍藥。上親折一枝,與妃子同嗅其豔。”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太真,楊貴妃別號。此句意謂雙銀杏的並蒂相連,猶如唐明皇和楊貴妃倚倚靠靠親密無間。
⑹居士:信佛教而未出家者,稱為居士。此處乃作者自稱,她別號為易安居土。擘開真有意:古樂府民歌,多以諧音喻義,如以“蓮”為“憐”,以“櫱”諧“悲”等。宋·洪邁容齋三筆》卷十六:“世傳東坡一絕句:蓮子擘開須見薏(揩“意”),楸枰著盡更無棋”(指‘奇”)。”王仲聞據《爾雅·釋草》,釋薏為蓮子心之後,引歐陽修《蝶戀花》:“蓮(諧憐)子(借為代詞)中心,自有深深意(諧薏)。”下闋多涉蓮荷,如並蒂(蓮)、薏等,與銀杏無涉,詞中擘開並蒂蓮,一般眼光則以為如“焚琴煮鶴”——大煞風景,而李清照不特為之而不諱,且雲“要吟風味兩家新”,其寓意與其遭遇有關。 [1]  [2]  [3]  [4] 

瑞鷓鴣·雙銀杏白話譯文

風度韻致,儀態雍容,看起來並不十分奢侈華麗,即使如此,而酒尊前的柑橘,還是顯得遜色幾分。流落江湖,有誰憐?有誰惜?玉潔的肌膚,冰清的風骨,依然故我,不肯枯竭。
是誰將這並蒂連理果雙雙摘下?恰似那酒醉之後的唐明皇與太真貴妃相擁相依。居士擘開連理果,情真意切,兩人分享,品嚐風味,醇香清新,心心相惜。 [4] 

瑞鷓鴣·雙銀杏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李清照南渡時期,即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到二年(1128)。當時金人大舉南侵,北宋朝廷崩潰。建炎元年三月,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因母親死於江寧南下奔喪,八月,起知江寧府,兼江東經制副使。北方局勢愈來愈緊張,李清照着手整理收藏準備南下。李清照押運書籍器物於建炎二年春抵達江寧府,此詞即作在行程中。 [4] 

瑞鷓鴣·雙銀杏作品鑑賞

瑞鷓鴣·雙銀杏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假物詠情詞。易安居士假雙銀杏之被採摘脱離母體,喻靖康之亂後金兵南渡,自己與丈夫趙明誠一起離鄉背井、避亂南方的顛沛愁懷。劉徵認為此詞從風格來説確實不似易安居士之作。全詞平淡,但也融合有詞人獨特的情感。
其上片開始先詠物以寄興。“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是説:這銀杏的風姿氣韻、整個形體都不很起眼,但是較之樽前黃澄澄的甘橘來説,甘橘卻只堪稱奴婢。這是一種“先聲奪人”的寫法,起不同凡響的效果。“都”,在此作碩大、華美解,“未甚都”是指銀杏作為果類食品,並不以果肉汁多、形體碩大誘人。詞人在此用現成典故與銀杏相比,稱橘“可為奴”,足見作者對銀杏的偏愛。詞人之所以深愛銀杏,未必因為它是珍稀貢品,而是睹物傷情,有所觸發。“誰憐流落江湖上,玉肌冰骨未肯枯”兩句便作了極好的解答:這枝雙蒂銀杏被人採下,永離高大茂密的樹幹,成為人們的盤中之果,採摘的人自然不會憐它,那麼有誰憐它呢?看到它那圓渾、潔白雖離枝而不肯枯萎的形狀,激起了詞人的無限憐愛與自傷。這兩句是吟物而不拘泥於物,與其説是在寫銀杏,毋寧説是借雙銀杏在直接寫流落異地的自家夫妻。“玉肌冰骨”一詞,意在突出一種高尚的人品道德與不同流合污的民族氣節;“未肯枯”則是表示堅持自身的理想追求,不為惡劣環境所屈服;這些都是士大夫、文人所崇尚的自尊自強之志。
下片首句“誰教並蒂連枝摘”是實寫句,接下來“醉後明皇倚太真“則是一個聯想句,一實一虛,有明有暗。這兩顆對生銀杏,因摘果人的手下留情,所以便保持了並蒂完樸的美好形象,其兩相依偎、親密無間的形態,恰似“玉樓宴罷”醉意纏綿的楊玉環與李隆基。唐明皇與楊玉環這是一對世人共許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情侶,他們的名字也幾化為純真愛情的象徵。這兩句點出了銀杏雖被摘而尚並蒂,正如易安夫婦雖流落異地而兩情相依。這當是不幸之中足以欣慰之事。結尾句“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的妙處在於使用諧聲字:易安居士親手將兩枚潔白鮮亮的銀杏掰開,夫妻二人一人一顆,情真意切。要吟頌它的滋味如何,是否清純香美,這卻深深地藴藏在兩人的心底。“兩家新”的“新”字,在這裏顯然是取其諧音“心”。
此詞采用擬人手法,將雙銀杏比作玉潔冰清、永葆氣節的賢士,比作患難與共、不離不分的戀人,貼切深刻;尾句使用諧音手法,不僅略帶詼諧而且起脱俗之效。 [4]  [5] 

瑞鷓鴣·雙銀杏名家點評

近代·趙萬里:按虞、真二部,詩餘絕少通葉。極似七言絕句,與《瑞鷓鴣》詞體不合。(《漱玉詞》趙輯本) [3] 
近代·王仲聞:按上海新編《李清照集》以為此首乃歷來懷疑不是李清照之作品,未知何據。趙萬里僅疑其非詞而已。(《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1] 
現代·徐北文:此詞,《花草粹編》署題為《雙銀杏》,而詞句又與《瑞鷓鴣》不類。蓋原為兩首七言絕句,詳詞意為詠某種果品所作,被《花草粹編》妄題為“詠銀杏”。(《李清照全集評註》) [2] 
現代·諸葛憶兵:大約此時李清照與趙明誠共同欣賞此物,用這個典故既寫出瀏覽景物的從容,也寫出夫妻的情深意濃。(《李清照詩詞選》) [3] 

瑞鷓鴣·雙銀杏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6] 
參考資料
  • 1.    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73-75
  • 2.    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評註.濟南:濟南出版社,1990:123-124
  • 3.    柯寶成.李清照全集匯校彙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113-114
  • 4.    蘇焦宜.李清照詞集.長沙:嶽麓書社,1996:173-174
  • 5.    劉長賀.宋代詩詞典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859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