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

鎖定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是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的詞作,為作者用獨木橋體,隱括歐陽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記》寫成。詞的上片首句寫出環滁皆山的空間環境,接着寫琅琊山林木繁茂,幽深秀麗。繼而指出太守之樂不僅是樂山樂水的自然美景,更主要的是“得之心、寓之酒也”,故而樂亦無窮;下片寫人的遊樂,作者着力表現太守與眾賓客的遊樂,極度渲染他與眾賓客的山餚泉酒之飲食熱鬧氛圍。這種非絲非竹之樂所以樂,則是太守與民樂其樂的結果。山谷此詞隱括全文,全篇處處能表現樂於遊山玩水和與民同樂的情誼。能於隱括之中不失其精神,實為難得。若加苛求的話,那麼詞中多襲原文,創寓新意稍嫌不足。但仍然瑕不掩瑜。 [1-2] 
作品名稱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 [3] 
作    者
黃庭堅 [7] 
創作年代
宋代 [4] 
作品出處
《全宋詞》 [5] 
文學體裁
[6] 
詞牌名
瑞鶴仙 [8]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作品原文

瑞鶴仙
環滁12山也。望蔚然3深秀,琅琊山4也。山5行六七里,有翼然6泉上,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7之心,寓8之酒也。更野芳9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
遊也,山餚10野蔌11,酒洌1213香,沸籌1415也。太守醉也,喧譁眾賓歡也。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16,太守樂其樂17也。問當時太守為誰,醉翁18是也。 [9]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註釋譯文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詞句註釋

1、環滁(chú):環繞着滁州城。滁州,今安徽省東部。
2、皆:副詞,都。
3、蔚然:草木繁盛的樣子。
4、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5、山:名詞作狀語,沿着山路。
6、翼然: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
7、得:領會。
8、寓:寄託。
8、芳:花草發出的香味,這裏引申為“花”,名詞。
10、山餚:用從山野捕獲的鳥獸做成的菜。
11、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總稱。
12、洌(liè):清澈。
13、泉:指釀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釀酒而得名。
14、觥(gōng):酒杯。
15、籌:行酒令的籌碼,用來記飲酒數。
16、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
17、樂①其樂②:樂他所樂的事情。 樂①:以…為樂。樂②:樂事。
18、醉翁:指歐陽修(1007-1072年),自號醉翁。 [10]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白話譯文

環繞着滁州城四面的都是山。遠遠看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琅琊山。順着山路前行六七里,一座亭子的亭檐翹起,就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高踞在泉水邊,這就是醉翁亭。太守觀賞山水的樂趣,從內心裏領悟到,又寄託在酒上。再加上芳香的野草、濃陰的大樹,美好的景色真是無窮無盡。
遊玩的情形,山中的野味,原上的珍蔬,酒水清,泉水甜,觥滿杯盈。之後太守喝醉了,人們依然大聲喧譁笑鬧,這是賓客們盡情快樂的景象。而且酒宴上暢飲的樂趣,不在於彈琴奏樂,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若問當時的太守是誰,自然是醉翁歐陽修。 [11-12]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創作背景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而黃庭堅的《瑞鶴仙·環滁皆山也》用獨木橋體,隱括歐陽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記》,同字協韻,唱嘆有情,盡得原作之神韻。 [13]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作品鑑賞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文學賞析

全詩起句全用《醉翁亭記》首句原文。起筆寫出環滁皆山之空間境界,頗有一份大自然懷抱之中的慰藉感,從而覆蓋全篇,定下基調。下一個“也”字,已露唱嘆之情。“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用原作句意,詞句更省淨,直指環山中之琅琊。蔚然一詞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裝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點出意境核心之所,而語句更加省淨。“翁之樂也。”此一句拖筆,變上文之描寫而為抒情,詞情遂愈發曳生姿。這句是詞人統攝原意而自鑄新辭,筆力之巨,顯然可見。接下來“得之心、寓之酒也。”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酒,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卻寧舍此不用,可謂獨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謂之得。酒為外緣,故謂之寓。此句較“醉翁之意不酒”,更為內向,更為深刻。“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一節,於朝暮一節僅以日出二字點出,其餘略去,而着力寫四季。這是因為寫四季尤可開拓意境之時間深度,從而與上文環滁皆山的空間廣度相副,境界遂愈感闊大遙深,此類筆法,深得造境之理。只言景無窮,而樂無窮實已寓於其中,這又深得融情之法。詞人運思之自由靈活由此可見一斑。
過片,將原文“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一節,盡行打併“遊也”這兩字短韻的一聲唱嘆之中,筆墨精煉絕倫。下邊着力寫太守與眾賓客之遊樂。“山餚野蔌,酒冽泉香,沸籌霾。”籌,是用來行酒令、飲酒計數的籤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裝為的是增強語感之美。山餚泉酒之飲食,及此處略寫的非絲非竹之音樂,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體現。極寫此趣,實透露出作者憤世之情。眾人之樂以至於沸,又正是眾人與太守同一情趣之證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見詞人文思之奇。人心既與自然相合,人際情趣亦復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譁眾賓歡也。”太守遭貶謫別有傷心懷抱,故返歸自然容易沉醉。眾人無此懷抱,故歡然而已。一醉一歡,下字自有輕重。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幾句句意。下邊,“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太守樂其樂也”三句,揉合“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及“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太守遊宴,不用樂工歌妓彈唱侑酒,因有釀泉潺潺水聲助興。其所樂者何?眾人不知,但太守實以與民共樂為樂。“問當時太守為誰,醉翁是也。”結句亦隱括原文結語:“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醉翁亭記》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現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即天人合一、與民同樂的樂觀精神。
此詞隱括原文,盡得文之精神,故全篇處處能表現樂於自然、樂於同樂之情景。尤其上片雲“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雲“太守醉也”,又云“太守樂其樂也”,反覆暗示寄意所,處處都能於隱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黃庭堅的這首《鶴仙瑞》其骨架是歐陽修的,文學價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記》類比。它的好處是將歐文的400餘字,縮寫改寫不到100字,篇幅僅是原文的1/3,而主題卻概括了進去。散文《醉翁亭記》,連用了21個虛詞“也”字,《瑞鶴仙》亦以“也”字押韻,既保留了《醉翁亭記》的風格,又適應詞的格律要求,確實是文壇上的異想天開,另一種的別開生面。 [14-15]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名家評論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引《風雅遺音》:一《記》凡數百言,此詞備之矣。山谷其善櫽括如此。 [16]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作者簡介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作品有《山谷詞 [17] 
參考資料
  • 1.    李華.《宋詞三百首詳註》.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125
  • 2.    姜鈞.《宋詞大鑒賞》.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115
  • 3.    阮忠.《宋詞名篇解讀:兩宋名詞的微觀研究》.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72
  • 4.    管笛.《醉翁亭記研究》.合肥:黃山書社,1999:196
  • 5.    劉尊明.《唐宋詞綜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89
  • 6.    吳承學,何詩海.《中國文體學與文體史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272
  • 7.    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理論處.《湖南省榮譽社會科學專家論文集》.長沙:湖南出版社,2001:55
  • 8.    夏徵農,章培恆.《大辭海·中國文學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519
  • 9.    顧易生.《宋詞精華》.成都:巴蜀書社,1995:209
  • 10.    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99-202
  • 11.    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評譯》.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238
  • 12.    陶爾夫.《宋詞今譯》.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140
  •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室.九年義務教育標準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201
  • 14.    林力.《宋詞鑑賞大典》.北京:長征出版社,1999:432
  •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一室.《〈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語文·第五冊〉教師教學用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49
  • 16.    鄭園.《東坡詞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74
  • 17.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33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