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瑞隆感應塔

鎖定
瑞隆感應塔,位於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九峯路243號九峯公園內,始建於五代時期,為吳越國名僧德韶主持建造。 [3] 
瑞隆感應塔為八面七級仿樓閣式磚塔,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青磚砌築,高36米。塔座每邊長2.8米,最下為石砌須彌座,刻有佛像,底層有木構副階,每層各面明間設壼門,兩壁鑲嵌模製陶質千佛磚。瑞隆感應塔反映了五代時期佛教在浙江的傳播和興盛狀況以及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發達程度,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4] 
2013年3月5日,瑞隆感應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瑞隆感應塔
地理位置
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九峯路243號九峯公園內
所處時代
五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4] 
編    號
7-0988-3-28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瑞隆感應塔歷史沿革

瑞隆感應塔始建於五代時期,為吳越國名僧德韶主持建造。 [4] 
宋大觀三年(1109年),修繕瑞隆感應塔
清同治八年(1869年),大修瑞隆感應塔。
1990年8月,遭颱風襲擊頂部開裂。
1993年,黃岩市人民政府按原貌修復塔體。
1996年,黃岩市人民政府按宋制修復塔體。 [5] 
1998年,重修瑞隆感應塔。 [2]  [3] 
瑞隆感應塔

瑞隆感應塔建築格局

瑞隆感應塔東、南、北三面山峯環立,塔東南為九峯寺舊址,清代改設為九峯書院,現為九峯公園盆景園。瑞隆感應塔為八面七級仿樓閣式磚塔,角柱六角形,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青磚砌築,高36米。塔座每邊長2.8米,最下為石砌須彌座,刻有佛像、麟、獅,底層有木構副階,每層各面明間設壼門,兩壁鑲嵌千佛磚。各層轉角設六角形倚柱,柱頭置磚構斗栱。塔檐為菱角牙子疊澀出檐,蓋面為陶質大號板瓦、筒瓦、勾頭、滴水。牆體為清水磚砌,頂部為硬釉陶葫蘆形覆缽塔剎。底層面砌須彌座,各門鑲有10個佛像的千佛磚,頂層雕刻佛教故事,塔尖葫蘆形覆缽。四周松柏參天,保存“平林塔影”古十二景特色。 [2]  [4] 

瑞隆感應塔文物遺存

瑞隆感應塔內珍藏鐵函與貝葉經等文物,須彌座兩壁鑲嵌模製陶質千佛磚。 [6] 
千佛磚 千佛磚

瑞隆感應塔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瑞隆感應塔
瑞隆感應塔(3張)
德韶(891~972年),龍泉人,俗家姓陳,佛教法眼宗第二祖,吳越國王錢弘俶賜號“大禪師”,尊為國師。德韶住台州多年,晚年在黃岩建九峯寺和瑞隆感應塔、靈石寺塔。先有寺,後有塔,是一些佛寺興盛的規律。北宋乾德元年(963年),法眼宗高僧、國師德韶來到了九峯瑞隆院。德韶十五歲出家,受戒於開元寺,後唐時成了遊方和尚。他先到天台,尋智者大師的遺蹤,再到白沙,由台州至黃岩九峯,當時瑞隆院已經頹敗,“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德韶感慨不已,在寺中住了下來,灑掃禪院,弘揚佛法,並建造了瑞隆感應塔。佛陀認為,天人合一,天地之間,自有感應。“影剎西方在,虛空翠色分”,參天的松柏之中,寶塔兀然,直指九天,“平林塔影”便成了黃岩古時的“十二景”之一。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德韶於天台山華頂寺圓寂,事蹟載入《續高僧傳》。 [5] 
  • 磚塔
磚塔比其他材質的塔多是由磚本身的材料性質所決定的,磚由粘土燒製,其在結構上的耐久性和穩定性與石材接近,勝於夯土和木料,又具有易於施工的特點,並且可以相對輕易地修築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和進行各式各樣的雕刻加工,適合塔的建造,明清兩代隨着制磚工業的迅速發展,各類磚塔大量湧現。 [7] 

瑞隆感應塔文物價值

瑞隆感應塔是中國古塔中磚塔的代表。 [7]  瑞隆感應塔能保持千年,其建築上優勢以及遺留的文化內涵,反映了五代末期佛塔做法和建築風格。瑞隆感應塔反映了五代時期佛教在浙江的傳播和興盛狀況以及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發達程度,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5] 

瑞隆感應塔文物保護

1982年2月,瑞隆感應塔被黃巖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1997年8月,瑞隆感應塔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3月5日,瑞隆感應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瑞隆感應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瑞隆感應塔位於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九峯路243號九峯公園內。 [5] 
  • 交通指引
台州市內乘坐公交207路、207路支線、212路、213路、920路至華府天地東站下車,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