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瑞昌山藥

鎖定
瑞昌山藥,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2] 
瑞昌山藥與其他地方的山藥不同,有莖肉潔白、組織細密、質糯清香、久煮不糊的特點,在清代作為皇室貢品,是宮廷御宴“拔絲山藥”的指定原料,已有5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96年,有關專家研究認為,在全國80多個山藥品種中,瑞昌山藥品質最優,其外觀形色、口感風味、營養成分及保健效果都處於前列。江西農科院檢測中心曾對瑞昌山藥和淮山藥的成分進行了檢測,瑞昌山藥與淮山藥相比,水分含量更少,澱粉和鐵的含量更高。 [3] 
2010年04月0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瑞昌山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中文名
瑞昌山藥
產地名稱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
品質特點
肉質潔白,組織細密,粘液多
地理標誌
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農業部公告第1366號
批准時間
2010年04月02日

瑞昌山藥產品特點

瑞昌山藥外在感官

“山藥”別名山芋、薯蕷、蘋茹等,是滋補佳餚,炒、爆、溜、湯等多種烹調方法均可。 [4] 
瑞昌山藥個頭適中,皮色淺棕黃,光澤鮮亮,是山藥中的極品,當地百姓習慣稱之為“真山藥”。瑞昌山藥適應性強、品質優、耐貯存,塊莖長棒形,表皮淡黃或淺棕黃色,長25—60釐米,粗3—7釐米,上部毛孔多,鬚根密,一般長5—7釐米,多呈水平方向生長,中下部表皮光滑,毛孔較稀,鬚根少而短,毛孔下陷。頸部灰棕色,長約8.5—12.8釐米,粗0.8—1.5釐米,密生棕褐色細根。肉質潔白,組織細密,粘液多,烹調時久煮不糊。無明顯缺陷、機械損傷、斑痕、萎縮、腐爛、異味和病蟲害等。 [2] 
瑞昌山藥 瑞昌山藥

瑞昌山藥內在品質

瑞昌山藥其塊莖含澱粉16%、蛋白質2.7%、脂肪0.2%、碳水化合物14%、維生素C5毫克/100克、皂甙50微克/100克,以及消化酶、膽鹼、碘質、鈣質和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2] 

瑞昌山藥藥用價值

瑞昌山藥作為蔬菜,營養豐富、美味可口;作為藥材,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神農本草經》載:山藥氣味甘平無毒、除寒熱邪氣,長肌強陰,久服耳聰目明。《本草綱目》記述:山藥可達腎泉、促脾胃、止泄痢、潤皮毛。《中國藥典》指出:山藥能補脾胃、益肝腎,用於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老年尿頻尿遺、遺精、白帶增多等症。 [2] 

瑞昌山藥產地環境

瑞昌山藥土壤地貌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地貌主要為丘陵、低山,地勢東西高,南部偏高向北傾斜,海拔60—600米。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層深厚達80毫米以上,土壤為棕色石灰土和紅色石灰土,富含有機質,呈中性或弱鹼性,鹽基飽和度大,耕作層疏鬆呈粒狀結構。 [2] 

瑞昌山藥水文情況

瑞昌市位於長江南岸,境內河網密佈,水系完整。地表水資源10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177億立方米,畝均水量4744立方米。境內森林覆蓋率54%,水土保持良好,基地水資源豐富。 [2] 

瑞昌山藥氣候情況

瑞昌市地處低緯度地區,緊靠北迴歸線,境內屬中亞熱帶北緣的濕潤性季風氣候區,熱量豐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温17.5℃,10℃以上持續天數為233天,有效積温5067℃。年降雨量1700毫米,高的年份達到2000毫米以上。降水春夏兩季較多,秋冬兩季較少,其中43%降水量集中在第二季度即4—6月,7—9月佔24%,雨量分配不均,但是總體雨量適中,適宜於瑞昌山藥各階段的生長。光照資源豐富,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15千卡/釐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秋季日照佔35%以上,年無霜期260天。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宜的土壤和降水,為山藥產業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環境。 [2] 
瑞昌山藥 瑞昌山藥

瑞昌山藥歷史淵源

瑞昌山藥歷史悠久,據明代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的《瑞昌縣誌》記載,當時瑞昌山藥就是本地主要物產之一,已有五百餘年的種植歷史。
據民間流傳,瑞昌山藥早在唐朝就成為了朝廷的貢品。相傳,唐明皇為給楊貴妃美容,健身豐乳,搜覓天下靈丹妙藥、山珍海味。朝中羣臣絞盡腦汁、費盡心機,不遺餘力紛紛到民間搜覓奇藥妙方。時潯陽赤烏場的地方官得知瑞昌山藥有滋陰益氣、和胃健脾,潤膚養顏、延年益壽之功效,便令速速選送數箱,寫明烹調之法,報呈進貢。唐明皇、楊貴妃食用山藥之後,膚色更加白裏透紅,容光青春煥發,精力充沛旺盛,龍心大悦,對瑞昌山藥讚不絕口,賜其雅號“南參”。
1985年04月,中共瑞昌縣人民政府出台《關於促進山藥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快速推進山藥生產發展。
20世紀90年代,瑞昌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山藥生產作為種植結構調整的重要出路,擴大山藥種植面積。
20世紀90年代末,瑞昌市山藥種植總面積達到近萬畝。
2002年,經瑞昌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瑞昌市綠源山藥產業開發中心,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全面負責全市發展瑞昌山藥的各項事宜。
2003年,經農業部立項,由瑞昌市綠源山藥產業開發中心實施瑞昌山藥良種繁育項目,着力解決瑞昌山藥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品種退化問題。
2004年,瑞昌市成功培育出瑞昌山藥無病毒種苗,並投入實際生產中。 [2] 

瑞昌山藥生產情況

2010年,瑞昌山藥保護面積2萬畝,年產量2萬噸,實現產值近3億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 
2017年,瑞昌山藥種植大户達75户,龍頭加工企業2家,每年有10%的山藥被加工成山藥面、山藥粉、山藥片、山藥酒等產品。 [5] 
瑞昌山藥 瑞昌山藥

瑞昌山藥產品榮譽

2002年9月,瑞昌山藥生產基地被授予“江西省無公害農產品(蔬菜)基地”稱號。 [2] 
2003年,瑞昌山藥又被評為“江西省二十個優質品牌農產品”之一。 [2] 
2001—2003年,瑞昌山藥先後被選送到上海、北京等地參加國內農產品、綠色食品展示展銷會,獲得了“二00二年江西優質農產品(北京上海)展示展銷暨農業招商引資洽談會優秀參展產品獎”。 [2] 
2003年,“獨一支”牌瑞昌山藥獲得A級綠色食品認證。 [2] 
2006年,瑞昌山藥被評為“江西名牌”和“著名商標”。 [2] 
2007年,瑞昌山藥被評“江西省名牌農產品”。同年,在南昌、上海舉辦的展銷會上獲“中國江西首屆農業博覽交易會暢銷產品三等獎”、“江西第三屆名優農產品(上海)展示展銷會暢銷產品銀獎”。 [2] 
2008年,瑞昌山藥獲得由商務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在江西南昌聯合舉辦的“2008中國首屆綠色食品博覽會參展企業產品銀獎”以及“江西省第四屆名優農產品(上海)展示展銷會暢銷產品獎”。 [2] 
2010年04月0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瑞昌山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2017年,瑞昌山藥在江西“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上海和廣東展銷會上,均獲得金獎;被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評為“2107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5] 

瑞昌山藥地理標誌

瑞昌山藥地域保護範圍

瑞昌山藥產於瑞昌市轄區內21個鄉鎮場,位於海拔60—600米之間,緊靠北迴歸線,產地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5.38°,北緯29.4°。生產地域主要分佈在瑞昌市行政區域內,全市各鄉鎮場均有種植,其中主要集中在南陽、高豐、桂林、橫立山、白楊、洪下、夏畈等鄉鎮。 [1-2] 

瑞昌山藥質量技術要求

1基地選擇。要生產A級山藥,必須綜合考慮大氣、土壤、水質、農民科技素質等綜合因素;其中,規劃好基地是基礎,應選拔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層深厚的棕色或紅色石灰土,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礫石含量少、無污染、無工業“三廢”及生活垃圾污染,羣眾基礎好,科技素質高的地方。
2種塊選擇。留種山藥塊莖應選長棒形,頸短個大,上下粗度均勻、底部呈錐形、表皮光滑、無損傷斑痕、萎縮的塊莖中上部具有隱芽的莖作種。
3整地作畦。冬季深翻凍垡,春季整平整細,施足基肥。做好高畦,畦寬2米,高20—30釐米,畦溝寬50—60釐米,每畦種4行。
4適時播種。
4.1播種時間。2月中旬至3月上旬。
4.2播種尺度。株行距(40—50)×(20—30)釐米,畝種5000—6000株。
4.3播種量。每畝用種量300千克左右,每千克切成20個塊莖左右,切後用草木灰塗口,2—3天后即可栽種。
4.4播種方式。穴播,種植前挖穴深25釐米,蓋上10釐米細土,土上再放種塊,種塊要橫放,芽向一致,用火土糞蓋種高出畦面。
5.1立架。幼苗出土後,苗高30釐米時,要及時立架,架材以2米高的小山竹為宜,每2—4株為一束,上部用繩索捆紮在一起。
5.2植株調整。出苗過多者,及時疏除弱苗,每穴留1—2株健壯苗。隨時摘除主莖基部側枝。零餘子大量形成時,應及時疏除一部分。
5.3覆蓋。幼苗出土後,應及時割茅覆蓋10釐米以上,以保持土壤濕度,防止雜草滋生,降低夏季土温。蓋草不宜過遲,應在藤蔓上架前蓋好。
5.4淺耕除草。瑞昌山藥種植後一般不宜中耕除草,幼苗時應儘量少耕、淺耕,發棵後禁止鋤草鬆土,雜草應及時拔除。
5.5澆水。瑞昌山藥耐旱力強,一般降水即可滿足其生長的需求,在雨季應注意排水防漬,以免莖種、幼苗漬水腐爛,若夏季乾旱時,結合追肥,澆水抗旱保濕。
6施肥。
6.1根據瑞昌山藥的施肥規律,土壤養份狀況和肥料效應,確定相應的施肥量,按照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基肥與追肥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平衡施肥。
6.2不使用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和污泥,提倡用草木灰、沼肥、枯餅、堆(漚)肥等有機肥料。
6.3基肥。每畝用草木灰40擔(或枯餅150千克、充分腐熟的沼肥或堆漚肥50擔),複合肥20—25千克,尿素20千克。沼肥、堆(漚)肥要充分腐熟。
6.4追肥。五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每畝施尿素15千克或複合肥40—45千克或枯餅100千克,破背施入行間,七月上旬至十月上旬,追肥2—3次,每畝每次施尿素15千克,兑水澆施。
7病蟲害防治。
以防為主,綜合治理,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合理的化學防治,達到安全生產、優質綠色食品山藥的目的。不應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變)的農藥及其他混配農藥。
7.1農業防治。合理佈局,實行三年以上輪作,加強除草,清潔田園,冬季深翻凍垡,降低病蟲源數量。
(2)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帶病原菌的有機肥料,加強株行間通風透氣,連陰雨天注意清溝排漬,防止田間漬水。
7.2藥劑防治。於發病初期,應用低毒、低殘留藥劑防治病蟲害。合理混用、輪換、交替使用。
8採收。
在霜降時期,選擇晴天收穫,採收時,利用山藥挖掘機或採收專用機械,獲得完整的山藥塊莖,以保證山藥的商品質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