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瑞巖村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大橋鎮下轄村)

鎖定
瑞巖村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大橋鎮西部,距大橋鎮政府有三公里,地勢平坦,交通發達。全村總人口1027人,7個村民小組,285户家庭,村民多以種植業為生,特別是食用菌產業得到發展。
2016年11月,瑞巖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1] 
2021年11月,被福建省愛衞辦列入“福建省衞生村”擬命名公示名單。 [3] 
中文名
瑞巖村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大橋鎮
面    積
2364 畝
電話區號
0591
郵政編碼
352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027人

目錄

瑞巖村簡介

瑞巖村 [2]  位於雲巖鄉東南方,東與宜山鎮相臨,南與龍港鎮下灣村交界。我村交通十分便利,東西大道、村村通公路縱橫交錯。全村總面積2364畝,總人口1978人,暫住人口400人,黨員28名,黨總支一個。近年來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工農業總產值和村民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紡織業我村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其他產業的一併發展。2007年底,我村共有大小企業20多家,其中上規模企業2家。全村工農業總產值不斷增長,農民人均收入3500元。

瑞巖村風景

我村還有著名的人文景觀--瑞巖寺。瑞巖寺建於唐鹹通年間。在雲巖鄉燕子山麓,其地坡巒起伏,水網縱橫,山不高而秀拔,水不露而豐盈。寺以山名,山以寺勝。寺前有百年古樟一株,樹幹已蝕而枝葉獨茂。元初的白沙章冕愛此地山水清幽,棄家來居。至曾孫章覺,出家為僧,擴建了寺院。解放前後,浙南名僧諦印、微妙先後來寺住持。十年“文革”中被毀,僅剩平屋三間。1975年,住持慧性,經十餘年法事及募化,至1980年冬建殿堂廂樓17間,1993年建大雄寶殿,佔地2000平方米,寺宇巍峨壯麗,成為縣內名剎。

瑞巖村產品

據2007年度不完全統計,全村食用菌專用房有800多間,年產食用菌1134萬袋,總產值1764萬元,其中年產銀耳1024萬筒,產量約512噸,產值1536萬元;茶樹菇100萬筒,產量約50噸,產值150萬元;猴頭菇5萬筒,產值10萬元;草菇900平方米,產值15萬元;竹蓀1000平方米,產值50萬元;鳳尾菇5萬筒,產值3萬元。
水果,面積930畝,總產值196萬元,其中:油奈10萬株,產量約350噸,產值49萬元;水蜜桃5000株,產量125噸,產值30萬元;黑李2000株,產量約30噸,產值18萬元;李子10000株,產量500噸,產值約45萬元;密柚2000株,產量60噸,產值約14.4萬元;橙3000株,產量約100噸,產值 25.2萬元;柿500株,產量約30萬斤,產值 15萬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