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瑕釁

鎖定
瑕釁,漢語詞語,拼音:xiá xìn,意思是可乘之隙,嫌隙、隔閡;引申指事端;指罪過,過失。亦作“ 瑕釁 ”。
中文名
瑕釁
讀    音
xiá xìn
筆    碼
ㄒㄧㄚˊ ㄒㄧㄣˋ
意    思
可乘之隙;嫌隙,隔閡

目錄

瑕釁釋義

1、可乘之隙;嫌隙,隔閡。2、引申指事端。3、指罪過,過失。 [1] 

瑕釁出處

《史記·李斯列傳論》

瑕釁例句

1、可乘之隙;嫌隙,隔閡。
《史記·李斯列傳論》:“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
漢·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每覽古今,所由改趣,因緣侵辱,或起瑕釁。”
清·方苞《蜀漢後主論》:“夫孔明之歿,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馬氏君臣之瑕釁,雖北定中原可也。”
清·陳夢雷《絕交書》:“海賊雖已連和,彼此未忘瑕釁,不若各散流言,使二逆相圖,以分兵勢。”
2、引申指事端。
清·薛福成《乙亥應詔陳言疏》:“﹝西人﹞恃其詐力,要挾多端。違一言而瑕釁迭生,牽一髮而全神俱動。”
3、指罪過,過失。
《後漢書·第五倫傳》:“然諸出入貴戚者,類多瑕釁、禁錮之人,尤少守約安貧之節。”
《北史·蘇威傳》:“威自陳精誠不能上感,瑕釁屢彰,罪當萬死。”
《舊唐書·文苑傳下·唐次》:“﹝皇帝﹞乃詔掌文之臣令狐楚等……敍(忠賢者)瑕釁之本末,紀謠諑之淺深,編次指明,勒成(《元和辨謗》)十卷。”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