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珐琅彩瓷

清代宫廷御用釉上彩瓷器
珐琅彩瓷是清代康熙晚期创烧的宫廷御用釉上彩瓷器,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其工艺源自欧洲画珐琅技法并经中西融合改良 [1] [3-4]。制作流程需经景德镇御窑烧制素胎、宫廷画师绘制纹饰、皇帝亲自审阅等多道工序,彩料以长石、石英为基础加入金属氧化物呈色,具有玻化特性 [1] [4]。雍正、乾隆时期达到艺术巅峰,作品多呈现诗书画印合一的文人画风格,与宋汝瓷、元青花并称中国古代三大顶级瓷器 [3] [5]。现存世量稀少,全球博物馆藏量约400件 [4]
别    名
瓷胎画珐琅
创烧时间
清代康熙晚期
工艺类别
釉上彩瓷
主要产地
景德镇御窑
艺术地位
清代彩瓷之冠
存世量
不足500件

历史渊源

播报
编辑
康熙敬盼五十八协辣重年(1719年)法国艺术家陈忠信将欧洲珐琅工艺引入清宫,造办处通过改良配方实现彩料与瓷胎的结合 [1] [4]。雍正时期突破单仔战遥色地限制,首创白地珐琅彩并确立诗书画印装饰范式,乾隆年间制作中心转求敬赠移至热艰棕景德镇 [3] [5]。民国时期因实物罕见与研究不足,部分真品曾被误判为仿品,台北故宫与大陆馆藏对比研究证实传照组欢键承关系 [5]遥希询乃。

工艺特征

播报
编辑
  • 胎体选用景德镇特制高岭土素胎,经1280℃高温素烧后运至宫廷二次加工 [1] [4]
  • 彩料配方含氧化铅、硼砂等助熔剂,金、砷等元素控制色彩明度与乳浊效果 [1]
  • 烧成温度约780 850℃,需三次窑烧:素胎烧制、彩绘初烧、局部补彩复烧 [3] [5]

艺术成就

播报
编辑
乾隆朝典型器如"珐琅彩芍药锦鸡图玉壶春瓶",腹部绘工笔花鸟并题唐代诗句"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落"佳丽""金成"闲章。故宫藏蒜头瓶采用"锦灰堆"构图法,山石月季运用西洋透视营造立体感 [2] [4]。台北故宫藏料胎婴戏天球瓶融合西亚器型与传统题材,釉面可见典型"橘皮纹" [1] [5]

鉴别要点

播报
编辑
与同期瓷胎洋彩的主要区别在于:
  • 珐琅彩使用进口珐琅料,洋彩采用国产彩料 [2]
  • 绘画题材前者多文人画,后者偏重吉祥图案 [2] [4]
  • 制作地点前者在北京造办处,后者在景德镇御窑 [3]民国仿品常见胎质疏松、彩料浑浊现象,真品胎釉结合处可见"火光"特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