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琴茶

鎖定
《琴茶》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被罷官後寫的一首七言律詩,詩文表面上看是作者歸隱後的灑脱之情,其實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返朝廷為國家作出貢獻,可是他的願望卻一直沒有能實現。
作品名稱
琴茶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古詩詞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琴茶作品原文

琴茶
兀兀寄形羣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閒。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 [1] 

琴茶註釋譯文

⑴兀兀:性格高標而不和於俗。
⑵陶陶(yǎoyǎo):和樂貌,《詩經·國風·王風·君子陽陽》:“君子陶陶。” [2] 

琴茶作品鑑賞

白居易晚年辭去刑部侍郎的官職,賦閒東都,做《琴茶》一詩,表達了詩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觀點。
首聯寫自己天性開朗,曠達灑脱,與官場中的風氣相悖,故寄身官場屢受排擠。
“拋官”即辭官,退隱之後無早朝之擾,儘可春眠;年事已高,再無為搏功名而讀詩書之累,更覺逍遙自在。次聯極寫賦閒後的愜意之狀。
三聯起句寫琴,《淥水》古琴曲,為詩人之所愛。詩人精通音律,曾有《聽彈古淥水》詩云:“聞君古淥水,使我心和平。欲識漫流意,為聽疏泛聲。西窗竹陽下,竟日有餘清。”可知詩人提此曲是為了表明平和心境;次句寫茶,“故舊”老朋友、舊相識。“蒙山”指蒙山茶,產於雅州名山區(今屬四川),蒙頂山區,相傳西漢年間,吳理真禪師親手在蒙頂上清峯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飲之可成地仙。詩人舉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
但詩人畢竟是標準的儒家子弟,他的辭官亦並非完全出自本心,看到唐王朝日益加劇的矛盾,各種弊端的呈現,他的忠君愛國之心無法掩飾,故此在尾聯他仍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感嘆和欲展宏圖的期望。“窮通行止”,這裏的“窮”指報國無路,“通”指才華得施,“行”指政見得用,“止”指壯志難酬。樂天的《江南謫居十韻》“壯志徒許國,薄命不如人。才展凌雲志,俄成出水鱗。葵枝猶向日,蓬斷即辭春……行藏與通塞,一切任陶均”正是這句詩的最好註釋。末句表達了詩人想返回長安為國效力的願望,但詩人至終亦未能再進西京,令人感嘆。 [2] 

琴茶作者簡介

白居易像 白居易像
白居易
(772~846)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他的詩文流傳極為廣泛,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白居易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現存詩有2800多首,為唐代存詩數量最多的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