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琴(拼音:qí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本為象形字,像古琴的形狀;後增加“金”或“今”表聲。“琴”是古代一種撥絃樂器,後來作為某些樂器的統稱。 [15] 
中文名
拼    音
qín
部    首
五    筆
GGWN [3] 
倉    頡
MGOIN [3] 
鄭    碼
CCSX [3] 
筆    順
橫、橫、豎、橫、橫、橫、豎、橫、撇、捺、點、橫撇
字    級
一級(編號:2501) [1] 
平水韻
下平聲·十二侵 [4] 
總筆畫
12(部首4,部首外8)
四角號碼
1120₇
統一碼
7434 [3] 
結    構
上下結構
造字法
象形或形聲字
注音字母
ㄑㄧㄣˊ
異體字
珡、琹、䥅、䥆等(見擴展圖冊)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琴”在戰國文字中寫作圖1,《説文解字》古文(圖2)據此演變而來。上部表示琴,下部是“金”字,作聲旁表音,還可以表示琴絃的材質是金屬。《説文解字》小篆作圖3,字形作象形結構,上面部分像兩個“幹”字,這每個“幹”的上面兩橫,分別表示琴絃,中間的一豎表示琴絃柱;下面的的開口圓形表示琴面,最下面的兩豎表示琴架的腳。整個字形可以看出琴的形狀。後來在此字形基礎上加幾畫湊成“今”字,就成了“琴”,“今”作“琴”的聲符。
“琴”最初之義是指古代的一種撥絃樂器,也叫古琴,相傳是神農發明的。據《漢語大字典》所解釋,後世傳説的“古琴”,始為“五絃琴”,周朝增為七絃。後引申為某些樂器的統稱。 [2]  [15]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絃樂器,用桐木等製成,有五根弦,後增加到七根,用撥子彈奏,也叫“古琴
qin;Chinese lute
《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唐·王維《竹裏館》詩:“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琴瑟;琴曲;撫琴;琴棋書畫
某些樂器的統稱

魯迅《墳·摩羅詩力説》:“裴彖飛亦嘗自言曰,吾琴一音,吾筆一下,不為利役也。”
琴鍵;鋼琴風琴提琴揚琴胡琴
古楚方言。墓冢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沘水》:“今縣都陂中有大冢,民傳曰公琴者,即皋陶之冢也。楚人謂冢為琴矣。”
琴城
姓氏用字,參看主詞條“琴姓



動詞
彈琴

孟子·萬章上》:“象往入舜宮,舜在牀琴。”
晉·陸機《豪士賦》:“孟嘗遭雍門而泣,而琴之感以末。”

古方言。種植

山海經·海內經》:“西南黑水之閒,有都廣之野……百穀自生,冬夏播琴。”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十二】【琴部】巨今切(qín)
珡(𤦡),禁也。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象形。凡珡之屬皆從珡。
𨫹,古文珡(𤦡)從金。 [6] 

説文解字注

“禁也”注:禁者,吉凶之忌也。引申為禁止。《白虎通》曰:“琴,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此疊韻為訓。
“神農所作”注:《世本》文也。《宋書·樂志》曰:“琴,馬融《笛賦》雲宓羲造,《世本》雲神農所造也。瑟,馬融《笛》賦雲神農造,《世本》雲宓羲所造也。”按,《風俗通》《廣雅》皆同《世本》,季長説,誤。《山海經》郭傳引《世本》“伏羲作琴,神農作瑟。”恐系轉寫舛錯。
“洞越。 練朱五絃”注:洞,當作迵。迵者,通達也。越,謂琴瑟底之孔。迵孔者,琴腹中空,而為二孔通達也。越音活,或作趏。“練朱五絃”者,《虞書》傳曰:“古者帝王升歌淸廟之樂,大琴練弦。”蓋練者其質,朱者其色。鄭注《樂記》“清廟之瑟朱弦”雲:“練朱弦也,練則聲濁。”五者,初制琴之弦數。
“周時加二絃”注:文王、武王各加一弦。
“象形”注:象其首身尾也,上圓下方,故象其圓。巨今切,七部。
“𨫹,古文珡,從金”注:以金形聲字也。今人所用琴字,乃上從小篆,下作今聲。 [10] 

廣韻

巨金切,平侵羣 ‖ 今聲侵1部(qín)
琴,樂器,神農作之,本五絃、周加文武二絃。《白虎通》曰:“琴,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又姓,《左傳》琴張也。巨金切。二十二。 [12]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部】 琴;部外筆畫:8
古文:𨪖、𨫹、𤫍、珡、𩰔
《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並音靲。《説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琴論》:伏羲氏削桐為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廣六寸,象六合。前廣後狹,象尊卑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為君,小絃為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三禮圖》:琴第一絃為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唇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唇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嶽琴首,絚絃者也。嶽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嶽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為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為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卧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緑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又地名。《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註:琴如,地名。
又《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又人名。《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又蟲名。《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註:郭曰:亦蛇類也。
又琴城,冢名。《水經注》:楚人謂冢為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又簷前鐵馬曰風琴。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清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3]

書寫提示

“琴”字書寫演示 “琴”字書寫演示
“玨”小“今”大。“玨”,兩“王”分列豎中線左右。“今”,撇、捺從田字格中心左上側起筆,撇、捺罩住下部;點在豎中線,㇇(橫撇)居豎中線部位。 [1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二十一侵

開口呼
全濁
巨金切
ɡʰjem
集韻
平聲
下平二十一侵
開口呼
全濁
渠金切
ɡiem
禮部韻略

平聲





渠金切

增韻

平聲





渠金切

中原音韻

陽平
侵尋

齊齒呼

次清

kʼiəm
中州音韻

平聲
尋侵





其吟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二十侵


全濁
渠金切
g‘iəm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十七金錦禁急






(參考資料:漢典 [7]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i̯əm
先秦
王力系統
g
ǐəm
先秦
董同龢系統
ɡʰ
jəm
先秦
周法高系統
ɡ
iəm
先秦
李方桂系統
g
jəm
西漢



東漢





jəm


jəm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m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jəm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əm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ɡʰ
i̯əm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g
ǐěm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ɡʰ
jem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ɡ
iem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g
jəm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ɡʰ
ǐəm
(參考資料:漢典 [7]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ʰin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ʰiẽ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ʰiẽ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ʰi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ʰi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ʰin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ʰiŋ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tɕʰi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dʑin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dʑiaŋ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tɕi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dʑiɛn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ɕʰin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kʰim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kʰɐm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kʰiɛm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ʰim
24
陽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ʰim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kʰi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keiŋ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7]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24]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113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2]
  • 4.    平水韻 十二侵 琴  .搜韻[引用日期2020-02-24]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585
  • 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811
  • 7.    琴-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24]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059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198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100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687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19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82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91
  • 15.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25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