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琥珀糕

鎖定
琥珀糕又名琥珀貢糕,為安徽省桐城地區傳統風味糕點。主要原料是本地生長的山楂。山楂又叫山楂紅、山裏紅。俗稱毛慄果、毛丈果。果實近球形,算盤珠子大小,紅黃二色,紅像珊瑚,黃像蜜珀,味甜稍澀,九月成熟採摘上市。桐城人歷來用熟果去皮核蒸爛和糖霜拌在一起做山楂糕。
中文名
琥珀糕
別    名
琥珀貢糕
主要原料
安徽省桐城地區生長的山楂
地    區
安徽省桐城地區

琥珀糕起源

相傳清初年間,有位細心師傅在製作山楂糕時,發現山楂糊上滲出了一種晶瑩的液體,用瓢取之品嚐,不僅味道鮮美,沁人心脾,而且別具風味。從此,他便試製起這種類似琥珀樣的糕,並逐步完善生產工藝。不久,糕名稱“琥珀”,在多家作坊中開始生產。

琥珀糕製作方法

琥珀糕的製作,須經過選料、去皮核、蒸煮、瀝渣、再次蒸煮、取汁、微燉、果汁裝模成形、冷卻包裝等十數道工序。整個操作過程嚴謹有條,不允半點疏忽,尤是掌握火侯最為重要,第一次蒸煮要達到沸點,第二、三次温度可稍低,視果泥與果汁粘稠情況而定。

琥珀糕保健價值

由於琥珀糕採用原生態果汁,色彩澄瑩,香氣清幽,味道醇濃,不僅能夠食用,且又能對人體有保健作用,具有提神明目、清涼解熱、幫助消化、調理氣血等功能,故人們除了購置家庭食用外,還往往把它做為珍貴禮品用來贈送親友。據説當時官府在改進生產工藝與包裝使之能長期保存後,還把它作為一種特殊的貢品進獻給朝廷,深受朝廷獎賞。“錦盒裝些琥珀糕,千里寄鵝毛”,就是當時琥珀貢糕的生動體現。
桐城西北山區,野生山楂資源豐富。只可惜興盛一時的琥珀糕由於多種歷史原因,二十世紀初就漸漸地停止了生產,以至幾乎失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