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理縣

鎖定
理縣位於青藏高原東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處北緯30°54′-31°12′,東經102°32′-103°30′。東北與茂縣黑水接壤,西南與小金相連,東南與汶川相通,西北與馬爾康紅原毗鄰,距省會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馬爾康193公里,縣城海拔1888米。 [1]  總面積4318平方公里。 [23]  截至2022年末,全縣户籍總人口42286人。 [21]  [29] 
理縣地質結構屬龍門山斷裂帶中段,境內山巒起伏,平均海拔2700米,氣候屬山地型立體氣候,春夏季降水量多,冬季無霜期短,年降雨量在650—1000毫米之間,河谷地帶年平均氣温6.9℃-11℃。 [1] 
理縣是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28]  ,旅遊資源優勢較大。既有風景秀麗的自然生態景觀,如米亞羅紅葉風景區畢棚溝自然風光、孟屯河谷原始生態;又有體現古羌文化和嘉絨藏族文化的人文景觀,如桃坪羌寨甘堡藏寨;還有集休閒、度假、療養、保健於一體的古爾溝温泉,旅遊業發展空間較大。 [1] 
2019年,理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978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了3.4%。 [22]  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2] 
中文名
理縣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緣
地理位置
中國西南
面    積
4318 km²
下轄地區
雜谷腦鎮、米亞羅鎮、薛城鎮
政府駐地
雜谷腦鎮
電話區號
0837
郵政編碼
623100
氣候條件
山地型立體氣候
人口數量
42286 人 [29] 
著名景點
畢棚溝桃坪羌寨甘堡藏寨
機    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阿壩紅原機場
火車站
都江堰站
車牌代碼
川U
地區生產總值
279788 萬元(2019年)
海拔高度
1888米
縣委書記
金天強 [4] 

理縣歷史沿革

理縣古代

理縣女皇峯 理縣女皇峯 [5]
理縣新石器時代雜谷腦河畔就有人類生息繁衍。《禹貢》為梁州之域,湔氐道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汶山郡,始入中央版圖。西漢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設廣柔縣,屬蜀郡。
東漢靈帝光和七年(178年)屬漢山郡。
開皇六年(587年)置金川縣(治所今通化鄉卡子村)。仁壽元年(601年)改為通化縣
武德八年(625年)置維州和薛城縣,後陸續設小封縣、維州和定廉縣。
設為霸州和保寧縣。永樂五年(1407年)置雜谷安撫司
乾隆十七年(1752年),剿滅雜谷土司蒼旺,改土歸流理番直隸廳,取治理番民之意。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土歸流,廢雜谷土司,設雜谷廳(治所今薛城)。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升為直隸廳,嘉慶八年(1803年)改為理番直隸廳,轄域遼闊,有“四土、五屯、九枯、十家、三番、六里”之稱。

理縣近現代

薛城籌邊樓 薛城籌邊樓
民國初期改廳州為縣,民國2年(1913年)改為理番縣,屬川西道。民國24年屬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民國35年(1946年)為緩和民族矛盾去“番”,改理番縣名為理縣。
1950年1月16日成立理縣人民政府,屬茂縣專區。1951年11月縣治由薛城遷雜谷腦。1958年7月析縣成立含汶川、茂縣在內的茂汶羌族自治縣,1963年6月分縣恢復理縣至今。
1990年全縣行政建置為2鎮、12鄉、82村。4個居委會、203個村民小組。
1997年,理縣面積4313.4平方千米,人口4.3萬。轄3鎮10鄉。縣政府駐雜谷腦鎮
2000年,理縣轄4個鎮、9個鄉。
2019年12月,撤銷夾壁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米亞羅鎮管轄,撤銷木卡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薛城鎮管轄。 [6] 
理縣縣城全景 理縣縣城全景

理縣行政區劃

理縣地圖 理縣地圖
雜谷腦鎮,理縣轄鎮,縣府駐地。1952年置雜谷腦鎮,1992年農家樂鄉併入。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府1.3公里。面積197.5平方公里,人口1萬。 [7] 
米亞羅鎮,理縣轄鎮。1951年建上來蘇區,1954年更名米亞羅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54.6公里。面積672平方公里,人口0.1萬。 [7] 
薛城鎮,理縣轄鎮。1952年建薛城鄉,1958年改公社,1992年置鎮。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府23.4公里。面積250平方公里,人口0.5萬。 [7] 
古爾溝鎮,位於縣城西部雜谷腦河上游,距縣城30公里,東與雜古腦鎮相鄰,西界原夾壁鄉,南連樸頭鎮。鎮地處東經102°24′,北緯31°31′,海拔2741.3米,幅員面積547.9平方公里。 [7] 
樸頭鎮,理縣轄鄉。1954年建樸頭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府11.7公里。面積850平方公里,人口0.3萬。 [8] 
甘堡鄉,理縣轄鄉。1938年建甘堡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府8公里。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0.3萬。
蒲溪鄉,理縣轄鄉。1955年置蒲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蒲溪羌族鄉,1988年複名蒲溪鄉。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府14.3公里。面積124平方公里,人口0.2萬。 [7] 
上孟鄉,理縣轄鄉。民國初置上孟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26.6公里。面積744平方公里,人口0.3萬 [7] 
下孟鄉,理縣轄鄉。民國初置下孟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府22.1公里。面積75平方公里,人口0.2萬。 [7] 
.通化鄉,理縣轄鄉。民國時期置通化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為通化羌族鄉,1988年複名通化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府36.4公里。面積260平方公里,人口0.3萬。 [7] 
桃坪鄉,理縣轄鄉。民國為桃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桃坪羌族鄉,1988年複名桃坪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府39公里。面積102平方公里,人口0.3萬。 [7] 

理縣地理環境

理縣位置境域

理縣位於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緣。東南與汶川相通,東北與茂縣、黑水接壤,西南與小金相連,西北與馬爾康、紅原毗鄰。距離省會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馬爾康193公里。總面積4318平方公里。 [23]  國道317線沿雜谷腦河貫穿全境。

理縣地形地貌

地質結構屬龍門山斷裂帶中斷,地形呈蜿蜒起伏的立體單元,地表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類型為低中山-中山-高山-極高山,是典型的中高山峽谷區。境內羣山連綿,峯巒重疊,海拔1,422~5,922m,境內山巒起伏,平均海拔2700米,高差懸殊,溝谷縱橫。地形呈蜿蜒起伏的立體單元,地表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9] 

理縣氣候

巖上羌寨 巖上羌寨
氣候受西伯利亞西風氣流、印度洋暖流和太平洋東南季風三個環流的影響,形成季風氣候。因海拔高差懸殊,地形複雜,氣候差異顯著,具有山地立體型氣候特徵。冬季受青藏高原的北方冷氣流的影響降水稀少,日照強烈,晴朗多大風,五、六月份西南季風加強,氣温暖濕,降水增多,形成雨季,七、八月份青藏高壓穩定,副熱帶高壓西伸,降水減少,形成伏旱,九、十月份雨量增加,形成低温降雨季節。年降雨量在650毫米—1000毫米之間,河谷地帶年均氣温6.9℃-11℃。 [9] 

理縣自然資源

理縣礦產資源

理縣土壤、氣候、植被乃至農牧業生產都具有明顯的山地區域垂直分佈差異,呈高山主體的多層次分佈結構特點。全縣土壤分為9個土類,15個亞類,17個土屬,27個土種。
礦產資源礦產資源有銅、錫、鐵、鉛、鋅、金、銀、鋁、鈦和非金屬礦大理石、硅石、金鋼砂、石英石、雲母、花崗石、硫磺等。其中僅有大理石、金鋼砂和硅石被開發利用。

理縣水力資源

雜谷腦河(史稱沱水)由西北流向東南,橫貫全境,至汶川縣注入岷江,水流湍急,切割強烈,縣境流長146km。
水能資源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可開發量達42萬千瓦,已建成中小電站37座,總裝機47台,3.54萬千瓦。
工業以開發水能資源為主,當前已建成甘堡電站、理縣電站、紅葉一、二級電站等,在建和已進入前期開發工作的有回龍橋電站、米亞羅電站、大溝口電站、十八拐電站、獅子坪龍頭水庫、薛城電站、古城電站等,同時也有一部分高載能企業 [5] 

理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全縣總户數14724户,户籍總人口42286人,其中:男性21448人,佔總人口的50.72%,女性20838人,佔總人口的49.28%;城鎮人口8641人,佔總人口的20.43%,鄉村人口33645人,佔總人口的79.57%;藏族22751人,佔總人口的53.8%,羌族14244人,佔總人口的33.68%,漢族5036人,佔總人口的11.9%,回族177人,佔總人口的0.42%,其他民族78人,佔總人口的0.18%。 [29]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理縣常住人口為36926人。 [21] 

理縣政治

縣委書記:金天強
縣委副書記:杜文鉦、華爾白、莫尚華
縣委常委:蔡飛、李凡、基吉、付水冰、李啓衞、祝飛、熊偉、劉霞、劉鯤 [25] 
縣長:杜文鉦
副縣長:祝飛、劉鯤、澤周、顏貴軍、王德春、楊敏、賈正茂、張世琳
縣人大常務主任:蔣明平
縣人大常務副主任:丁龍華、甘先羣、雷琪、朱繼兵 [27] 

理縣經濟

理縣綜述

羊皮鼓 羊皮鼓
2018年,理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613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了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1401萬元,增長3.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69%,拉動經濟增長0.2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3861萬元,增長6.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9.48%,拉動經濟增長4.8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0876萬元,增長1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6.83%,拉動經濟增長1.88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0335元,比上年減少了198萬元,下降了0.39%。
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由上年的8.1:72.3:19.6調整為8.7:66.6:24.7,第一產業的佔比提高了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佔比減少了5.7個百分點,第三業的佔比提高了5.1個百分點。
截止2018年底,全縣共有內資企業73户,註冊資金達到167829萬元,私營企業559户,註冊資金達 萬456521元,個體工商户加快發展,現有個體工商户2366户,從業人員達4106人,註冊資金66539萬元,同比增長11.5%。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05417萬元,同比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23萬元,同比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84060萬元,同比增長6.7 %;第三產業增加值15434萬元,同比增長11 %; [3] 
2019年,理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978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了3.4%,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9424萬元,增長3.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拉動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6633萬元,下降3.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下降37.7%,拉動經濟增長下降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3731萬元,增長7.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29.9%,拉動經濟增長4.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8289元,增長5.4%。 [22] 
理縣縣城全景 理縣縣城全景

理縣第一產業

截止2018年底,理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829.86萬元,同比增長3.62%。其中:農業產值20741.78萬元,增長2.58%;林業產值1655.8萬元,增長2.48%;畜牧業產值9493.16萬元,增長8.0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939萬元,增長7.63%。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2270.86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47%。 [3] 

理縣第二產業

截止2018年底,理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10926萬元,同比下降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同比下降8.2%。主要產品產量:累計發電401711.4萬千瓦時;工業硅36524噸,高氯酸鉀23334.4噸;氯酸鈉7074噸;啤酒438萬千升;飲料666噸。12月末,全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户,實現工業總產值156895萬元,同比下降8%。其中:虧損企業8個,虧損率達到145%,實現利税總額9785萬元,下降30%。產品銷售率達98.9%。
年末,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中有工作量的企業17家,淨增長10家,全年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92385萬元,同比增長544.4%。 [3] 

理縣第三產業

2018年,理縣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76317萬元,同比增長13.6%,按投資結構分:基本建設投資467317萬元,其他投資9000萬元,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投資3150萬元,下降47.1%,第二產業投資9979萬元,增長73.3%,第三產業投資463188萬元,增長11.8%。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為1:2:97。全年計劃總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5個,完成投資440245萬元,佔計劃總投資的92.4%。
2018年,理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533萬元,增長5.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零售37281萬元,增長4.8%,鄉村實現零售額12252萬元,增長7%。按國民經濟行業劃分,批發業439萬元,增長10.9%,零售業26625萬元,增長4.8%,住宿業790萬元,增長12.3%,餐飲業21679萬元,增長5.6%。 [3] 
年末,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815萬元,比上年增長7.69%。其中:税收收入8591萬元,增長5.77%;非税收入4224萬元,增長11.8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09286萬元,增長10.74%。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103萬元,下降17.84%,住房保障性支出3698萬元,下降6.07%,科學技術支出420萬元,減少19.85%,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5735萬元,增長22.99%。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20633萬元,比上年增長6.8%,各項貸款餘額232436萬元,比上年增長2.5%。
2018年,接待遊客480.9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25466萬元,分別增長40.1%和40.2%。 [3] 

理縣社會事業

理縣教育事業

截止2018年底,理縣共有普通中學3所(含九年一貫制1所),專任教師162人,在校生913人;小學校12所,在校生2063人,專任教師435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幼兒園28所,在校學生1203人。 [3] 

理縣文化事業

截止2018年底,理縣有國有文化機構108個,其中:文化館1個,文化站13個,博物館(紀念館)1個,新華書店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書籍總藏量3.3萬冊,擁有農家書屋81個、社區書屋9個。有廣播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户7254户,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5.77 %和100 %。 [3] 

理縣醫療衞生

截止2018年底,理縣有衞生機構(含村衞生室)104 個,其中:醫院 5 所,衞生院13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 3個,村衞生室 81 個,個體診所 2 所,衞生機構擁有牀位 324 張。有衞生技術人員36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 154 人,註冊護士71人,醫療機構病牀使用率為32.54%。(其中縣級醫療機構病牀使用率51.87%,鄉鎮:15.66%),嚴格落實分級診療,本地患者縣內就診率達83.4%以上。深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民免費健康體檢達9624人次,居民檔案建檔率95.29%。 [3] 

理縣社會保障

截止2018年底,理縣全面實施“五險統徵”,“五大保險”參保繳費達63442人次,其中: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8791人,徵收養老保險費10719萬元(包括:企業辦法參保人數5757人,徵收養老保險費5260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034人,徵收養老保險費5459萬元);基本醫療保險42310人,徵收醫療保險費6553萬元(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7436人,徵收城鎮職工各類醫療保險基金5411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4874人,徵收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1142萬元);失業保險4199人,徵收失業保險費287萬元;工傷保險5910人,徵收工傷保險費328萬元;生育保險2232人,徵收生育保險費70萬元。
城鎮新增就業556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1%。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為16064,參保繳費人數為11100人,徵收養老保險費206萬元。
2018年,全年納入城鎮低保的有762人,兑現城鎮低保金279.26元,納入農村低保的有822人,兑現農村低保金192.51元,納入農村“特困人員”供養225人,其中:集中供養80人。發放困難羣眾臨時救助153人次,發放金額18.5萬元,發放醫療救助1991人次,發放金額242.58萬元。 [3] 

理縣人民生活

截止2018年底,理縣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6元,增長8.26%,從收入結構來看:工資性收入20087.14元,增長9.32%,家庭經營淨收入7510.56元,增長9.57%,財產淨收入1085.39元,增長3.24%,轉移淨收入3322.9元,增長1.22%,其中:用於食品支出7651.55元,人均消費支出26093.3元。
2018年,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1.62元,增長9.69%,從收入結構來看:工資性收入3400.27元,增長6.83%,家庭經營淨收入7696.75元,增長10.75%,財產淨收入666.94元,增長26.33%,轉移淨收入1077.66元,增長2.98%,其中:用於食品支出4331.69元,人均消費支出13838.75元。 [3] 

理縣環境保護

截止2018年底,理縣完成27個問題的整改。切實強化環境監測,配備完善環境監測設施設備,2108年已完成對全縣污染源清查建庫工作,全縣共計污染源普查入户調查對象160家(其中工業源37家、農業源1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2處、移動源5家、入河排污口34處、行政村81處)。全力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面完成大氣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加大轄區企業、飲用水源、監測斷面水質監測,理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II類水域標準,監測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標準。 [3] 

理縣安全生產

截止2018年底,理縣全年發生安全生產事故4起,死亡1人,造成經濟損失130萬元。 [3] 

理縣交通

國道317線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是連接內地和大草原、大西北的重要通道,是阿壩州迎接客商的重要門户。縣城距省會成都170公里,距州府馬爾康164公里。紅葉景區、古爾溝温泉和桃坪羌寨等主要景點均在國道線附近。自助旅遊可在成都茶店子車站或都江堰客運站乘成都至米亞羅長途公共汽車,沿途經過都江堰、汶川,然後到達理縣,也可以乘坐發往馬爾康、紅原的過路客車。根據行程安排需要,中途可在桃坪羌寨、理縣縣城、畢棚溝古爾溝下。
2018年末,理縣境內公路總里程達669.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二級路132公里、四級路537.7公里。公路旅客運輸量63.5萬人,比上年增長20%,貨物運輸量128.5萬噸。比上年增長18%。 2018年客貨運總週轉量16984.76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5%。旅客週轉量9128.6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9%,公路貨物週轉量16071.9萬噸,比上年增加29%。 [3] 

理縣旅遊

理縣米亞羅

米亞羅藏語意為“好耍的壩子”,是我國最大的紅葉景區之一,九寨溝-黃龍寺旅遊線上的又一勝景。風景區總面積達3688平方公里,比北京香山紅葉風景區大180餘倍,是我國當前發現並開放的面積最大、景色最為壯觀的紅葉風景區之一。 [10] 

理縣畢棚溝

理縣畢棚溝一景 理縣畢棚溝一景 [5]
原始生態景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完美的自然生態景觀、優良的生態環境著稱。景區內紅葉、羊角花種類繁多,溪水潺潺,森林原始,瀑布飛掛,冰川奇特。 [11] 

理縣古爾溝

古爾溝温泉 古爾溝温泉 [5]
古爾溝的礦泉水,流傳着古樸的神話。據説,神泉洗眼後的人們永遠心清目明,洗髮後永遠沒有頭屑。古爾溝温泉是當前四川省惟一的集浴用、飲用、療用為一體的天然熱礦泉,對人體消化系統疾病、風濕病、皮膚病、膽結石、膽囊炎等均有較好的療效,具有美容、護膚、減肥、延年益壽等功能。 [12] 

理縣籌邊樓

籌邊樓位於理縣薛城鎮薛城小學內一平地突兀拔起的天然岩石頂上,雄偉壯觀,為唐蕃對峙時劍南道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為籌劃川西防務所建。樓為正方形二層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築,通高18米。底樓為正方形,邊長7.38米,高4.43米,以外柱12根、內柱4根將其空間隔成進深、面闊各3間。內外柱為方形,四稜卷剎起弧線,方形須彌座石質柱礎。樓外建石欄杆一週,石欄杆、樁、條欄均為方形,柱頂為須彌座上託蓮花瓣石珠。二樓高3.60米,中為方形大廳,邊長3.64米,四周板壁及頂部望板皆彩繪各種人物故事圖案,內容多為李德裕籌邊故事,如商討軍事、演練兵士、山川地形等。大廳四面各開方形大窗三幅,廳外有一週木柵欄走良好。
[13] 

理縣桃坪羌寨

全寨共有98户人家。桃坪羌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民族的特點,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佈局嚴密完整。走進桃坪,映入眼簾地便是那些有着上千年曆史的參差交錯、古樸神秘的羌族古民居建築。這些建築全由石頭壘成,高高低低、起起落落。走進桃坪,彷彿走進一個深深淺淺、迂迴曲折的迷魂陣,因此桃坪被人們稱為“神秘的東方古堡”。桃坪最高大的建築是羌碉,他是桃坪地標誌性建築,主要用於防禦敵人。座座古碉如寶劍直插雲霄,有一種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在羌族聚集區,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個這樣的碉樓,連接起數百里的村村寨寨,一旦發現敵情,馬上施放煙霧,很快把戰爭的信息傳到百里之外。這些碉樓成了桃坪羌寨獨特的文化景觀。

理縣木卡羌寨

木卡羌寨沿用名“木宅寨”,羌語叫“麻澤布”,“木”為寨形,“卡”為關卡,是灌(口)馬(塘)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木卡老寨房屋是典型的山谷坡面上的石木建築羣,具有平定、石牆、木架、過街樓、懸挑陽台等一系列典型的羌民族傳統建築特徵。其民居“依山而建,壘石為室”,整個村落依靠自然的坡度呈梯狀佈局,在不同的高度上錯落佈置,高差甚大,從下往上看就如同岩石上生長出來的房子,十分雄偉。被譽為“岩石上的羌寨”。 [13] 

理縣民俗風情

理縣信仰

信仰——解放前,除一部分鄰近藏族地區的羌族信仰喇嘛教外,其餘普遍相信萬物有靈,在屋頂上供奉白石以為天神。相傳羌人的祖先因一次戰爭失利,由北遷入岷山一帶,與當地土著氏族戈基人發生大戰,戈基人是狩獵氏族,身強善戰,屢敗羌人。當羌人準備轉移時,有神向首領託夢,讓他們以堅硬的白石和木棍為武器,頸上懸羊毛作標誌,於是羌人照此辦理,經過血戰,大敗戈基人,從此定居下來。為了感謝神恩,白石就成了羌人的最高神靈。羌族稱釋比為“許”,稱白石為“俄許”,“釋比”是勾通羌人與神靈的媒介。

理縣釋比

釋比,在羌族中世代相傳,大多數還要參加勞動。節日中村民請釋比朗誦史詩、為村民祈福驅鬼(如“還犛牛願”)、以及天旱求雨等都屬釋比的職能範圍。釋比作法事都是通過舞蹈來體現的。“犛牛願”多在農曆七月舉行三至五天,相傳在明、清兩代,理縣的薛城一帶頗為盛行。解放初期仍有這種古老的習俗。屆時領頭的釋比身穿法衣,頭戴猴皮帽,左手執羊皮鼓,有節奏地敲打着,時而聳身跳躍,時而蹲身竄撲,高舉戈矛、刀、明火槍和棍棒的人羣,在釋比的帶領下,踩着皮鼓的節奏,圍着寨子繞一圈之後,彙集在羌寨廣場,殺牛祭祀神,人羣隨之擊鼓起舞。解放以來,羌族人民逐步擺脱了宗教迷信思想的束縛,舉行“犛牛願”的活動已經消失。

理縣供水系統

令人稱奇的是羌族人做的地下供水系統,這是中國古建築中的一個偉大創舉。它的地下水通道不是鐵管、膠管、木管,而是就地取材,用巨大的青石板拼砌而成,通過許許多多的暗道,清清的溪水流到每家門口,與現代的自來水管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地下供水系統同時具備消防功能,如果村中不慎發生火災,每户人家可以立刻揭開石板取水滅火。 [13] 

理縣羌族舞蹈

貓舞
羌族巫舞 羌族巫舞
羌人認為貓能為農業除害,而加以崇敬。它屬於農節時的祭祀巫舞,舞蹈動作多模擬貓的形態,蹲跳、翻、撲相當靈敏,並出現單腿站立、兩臂曲肘手指張開如爪的造型,將貓的形象加以誇張和神化。
跳麻龍
這種舞蹈流傳在汶川一帶,為釋比一人所跳,手執一製作精緻的龍頭,用二丈餘長的粗麻繩為龍身,舞動中龍頭昂首前導,龍尾啪啪作響,長長的麻繩盤旋飛騰,別具一格,頗為壯觀。要把麻龍舞得圓滑靈巧,既要有臂力,還要有一股巧勁,更何況釋比是在蹲跳步伐的基礎上甩動長繩,增添了它的難度。跳麻龍可能與明、清時代在廣大羌族地區屯兵有關,當時的屯兵全是漢人,他們將內地的文化、習俗等帶入了羌族地區,跳麻龍可能是在這種情況下吸收漢族地區的龍舞演變而來的。
盔甲舞
大葬舞中的盔甲舞是軍禮中的祭祀舞,有出征和凱歌兩部分內容組成,出征部分中有威逼敵人的“嗨,嗨”吆喝聲,凱歌部分中有“全村的戰士打勝仗回來了”的歌詞。

理縣所獲榮譽

2019年10月,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 
2020中國淨水百佳縣市。 [14]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縣榜”;7月,入選2020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市。 [15-16] 
2020年6月29日,入選四川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 [17]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8] 
2020年12月,入選“第五屆四川省文明城市名單”。 [19] 
2021年8月,被確立為“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 [24] 
2021年11月22日,入選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擬命名公示名單。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